建设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脱贫攻坚新路
2017-01-21赵庆丽杜建伟
赵庆丽,邓 博,杜建伟
(1.吉林省吉林市农业教育中心,吉林吉林 132000;2.吉林省吉林市种子管理站,吉林吉林 132000)
建设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脱贫攻坚新路
赵庆丽1,邓 博2,杜建伟2
(1.吉林省吉林市农业教育中心,吉林吉林 132000;2.吉林省吉林市种子管理站,吉林吉林 132000)
通过建立新型扶贫模式,建设棚膜蔬菜产业园区,强化扶贫产业项目支撑;围绕当前农村土地改革政策,提出了扶贫收益分配思路和“村集体+土地入股+贫困户”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创新了土地变股权、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的“三变”模式,在土地流转、项目融资、扶贫收益三个方面实现突破。突出技能培训,强化增收致富能力提升,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扶贫 利益 产业 股份 贫困户
吉林省永吉县西阳镇兴隆村位于永吉县西南,有8个自然屯,共920户、3 953口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13 hm2。因2010年7月28日特大洪灾后重建,村集体欠下外债数十万元,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共197人。2016年初吉林省吉林市农业委员会开始包保兴隆村。以全委行动、全员包保为原则,建立“四包六定”制度,即机关包政策落实、事业单位包产业、处室包项目、党员干部包贫困户;定对象、定责任、定规划、定措施、定考核、定奖惩。按照“特色产业基地+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农民培训”一体化的产业开发模式,凝心聚力,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高质量推进包村扶贫,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如期实现,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1 “造血”为主,产业先行,强化扶贫产业项目支撑
兴隆村虽然是省级贫困村,但是紧邻G202国道,交通十分便利,近两年葡萄、叶菜、食用菌等产业逐渐形成了一定基础。根据兴隆村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经过广泛的调研和专家论证,确定以特色果蔬为脱贫主导产业,为城市配套发展“菜篮子”和“果园子”,实现精准脱贫。
1.1 多措筹资,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收益
兴隆村棚膜果蔬基地项目在2016年2月立项,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多方统筹协调建设资金380多万元。先后分两期建设,边建设边生产。2016年7月兴隆村占地面积11.1 hm2的75栋棚膜果蔬示范园区(其中高效日光温室10栋、塑料大棚65栋和500 m2产品包装区及办公区)全部建成并投产。由于设施得力,品种优良、茬口精准、口感上乘,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上市后广受市场欢迎。2016年生产两茬蔬菜售价均高于同期市场20%水平,2016年园区总收入131.3万元,实现利润55.3万元。
1.2 以上率下,利用行业优势,开展保姆式技术指导和服务
吉林市农委选派了具有多年从事园艺生产经历的专家担任兴隆村第一书记,实现抓党建与抓产业相结合,全程指导园区的生产和管理。依托吉林市农科院、吉林市市园艺特产推广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专家驻村服务,针对生产环节出现的技术难题答疑解惑,印制发放《扶贫产业技术手册》一万余册。同时,在春、秋两季用工紧张时期,组织系统干部分批次深入园区开展义务劳动,确保定植、采收、销售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组织相关业务处室协助园区注册了“大岔屯牌”果蔬商标,并申请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大岔屯”牌无公害蔬菜已经走进了大型超市,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
1.3 突出“三新”举措延伸链条,提升产业
园区建成后,市农委坚持集成创新,按照“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要求,围绕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品牌化建设,推动扶贫产业升级。围绕“互联网+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分别投资2.4万元和15万元为兴隆村建设了“开犁网”电商村级服务站和可视农业设施,兴隆村黄瓜香瓜通过网售,售价高于线下50%,而且宣传效果显著。同时,又投资15万元,为园区建设大型宽幅广告牌,吸引国道过往行人到园区参观和采摘,极大提升了园区整体形象。2016年入冬以后兴隆村的棚膜园区的生产并没有停止,园区10栋高光效智能温室实现了冬季不加温生产,生产黄瓜等蔬菜8栋、草莓2栋。不仅不愁销售,而且一个冬天还吸引了上百人次到园区采摘,多收入4万多元,有了这部分资金,园区顺利开展2017年的育苗工作,产业和科技带来的造血功能初见成效。在农委干部的帮扶和指导下,2017年园区的生产更加顺利,相继引进绿箭、大刺、京蜜等市场表现好的品种,聘请来自辽宁专业技术员参与园区经营,因地制宜引进了嫁接和覆膜等先进技术,形成了技术创新、资源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的发展格局。2017年园区蔬菜销售85万kg,收入达到180万元。分红2 000元/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3 400元/年以上达到脱贫目标,村集体分红10万元,取得脱贫攻坚的阶段胜利。
2 着眼长远,确保覆盖,强化构建科学利益联结机制
兴隆村贫困户因病致贫51%,年老丧失劳动力致贫占36%。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无差别覆盖全体贫困户,在落实扶贫产业项目的同时,围绕当前农村土地改革—三权分置,这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对于发展我国农村生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扶贫资金政府主导权+经营主体使用权+贫困户收益权的“三权明晰”的扶贫收益分配思路和“村集体+土地入股+贫困户”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2016年3月15日在兴隆村成立了地区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永吉县西阳镇隆兴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上级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一股一万元,103户贫困户每户一股;吉林市农委扶持村集体22万元折合22股进行参股;流转贫困户和农户土地入股,0.8 hm21股,共13.8股;吸纳其他村民自愿现金入股,共110股,总计248.8股。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创新了土地变股权、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的“三变”模式。这种模式在土地流转、项目融资、扶贫收益方面实现突破。
2.1 资源变资产解决土地流转难问题
兴隆村棚膜设施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1.1 hm2,折合13.8股,涉及到49户农民土地,其中即包含贫困户土地也包括一般农户土地。合作社采取“保底租金+按股分红”分配模式,快速实现土地流转,破解了产业建立最大的难题。2016年2月18日召开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2月末11.1 hm2土地全部完成流转协议,3月初园区开工建设。为园区后续顺利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资金变股金破解产业项目融资瓶颈
棚膜果蔬示范园园区总投资为625万元。由于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较大,必须多方吸收资金,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产业项目顺利建设。一方面积极为兴隆村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资金,另一方面多次组织相关处室对土地股份合作模式进行论证和指导,通过合作社最大限度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入股资金中,除吸纳上级专项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作为股金以外,还吸纳普通村民现金入股资金110万元,这些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在推动项目建顺利起步、增强全村扶贫信心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3 贫困户变股东激发产业扶贫内动力
永吉县西阳镇隆兴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让兴隆村192名贫困户和普通村民成为了共同经营产业的股东,其中贫困户股东103人、村集体股代表4人,土地股股东55人,现金股股东30人。股份合作模式把产业经营情况与管理者、贫困户自身利益捆绑到一起。随着合作社机制不断理顺,机构不断完善,兴隆村越来越多能人富人参与合作社经营。同时2016、2017年园区分别吸纳10名和23名贫困户股东在园区打工,收入3 500元/月,真正实现了租地有租金、入股能分红、打工能赚钱的脱贫带动效应。
“三变”模式把产业经营状况与管理者和贫困户的自身利益捆绑到一起,并在项目顺利启动、后续科学管理以及增强全村扶贫信心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2016年12月18日合作社举行了第一次分红大会,按照股比,贫困户每户分得2 000元。村集体分4.4万元。既解决了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难题,同时兼顾了村集体收入。农忙时本村在园区打工者50多人,年支出工资128万元,又带动了其他农户致富,实现了多赢和共同富裕。
3 依托优势,技能培训,强化增收致富能力提升
扶贫先扶智既是发展路径也是战略选择。针对园区发展和合作社管理,根据兴隆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场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为了开拓贫困村的发展思路和格局,组织兴隆村干部和部分贫困户到先进现代果蔬园区参观学习;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模式,边探索边推进,为了尽快让合作社步入正规,组织农业农村经营管理相关部门多次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开展了相关制度和管理业务培训。还举办了开犁网农村电商业务培训班,经过培训,不仅网站运营良好,同时有的贫困户在开犁网实现创业。着力打造一个“标准化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化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兴隆村不仅摘去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还要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让兴隆村变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