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民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7-01-21于海洋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9期
关键词:素质农民农业

于海洋

(丰宁国有林场管理处大滩林场,河北承德 068357)

提高农民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于海洋

(丰宁国有林场管理处大滩林场,河北承德 068357)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是农民世代生存、生活与生产的根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面貌自然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只有实现对农民素质的有效提升,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农民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将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程度,并将会对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与效益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联系性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

农民素质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措施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目前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发挥着绝对的中坚力量作用,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便是要促进对农民素质的全面生。农民素质提不上来新农村建设就会缺乏根本性的动力支持,从而成为依据空话。因此,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就必须要将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根本工作来抓,借助于对农民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培养掌握先进知识的新型农民,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建设新农村提供重要的人才力量保障。

1 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性

1.1 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农民素质即为农民所掌握的相关专业技能技术与科学文化之时,通过对农民素质的提升能够促进农民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内的参与能力。由目前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现状来分析,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地区教育情况相对较为薄弱,在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当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这些情况的长期存在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安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而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积极以电脑,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够落地生根,得到有效的确立,反之,即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表面上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但是其本质上也是一种畸形的新型农村。基层管理的民主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体系,建立起具有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不但需要广大的基层村干部具备较强的法治思想,也更加需要广大农民能够通过积极参与到基层民主事物活动中来确保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必须通过加强对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开展普法活动来落实。

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其核心关键在于促进生产发展,转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改进并优化农业结构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项目标还是要依靠农民来实现,农民将是新农村建设的绝对核心主体。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管,将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法律的新型农民作为终极培养目标,促使广大的农民群众能够在思想精神文化与个人素养上得以全面提升。

1.3 农民素质偏低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

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依据这一目标要求,当前我国广大地区的农民群众素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目前限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因素。农村自身的素质水平偏低不但会对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产生限制,同时也将会导致现代农业发展的开展面临重大障碍。因此只有真正认识到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联系性,才能够找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2 提升农民素质的措施

2.1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政府领导

思想观念对实践行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只有确保观念的新颖性,才能够实现全新实践与发展。提升农民素质是促成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一项主要挑战与考验,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之下要能够合理把控农民发展新动态,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以市场竞争的思想理念,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提高农民素质,承担起相应的组织领导职责,将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2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来加强对广大基层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其现代文明素质水平,通过开展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来落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重点加强对各项农村封建思想与陈规陋习整治革除,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性。将善良、勤劳、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民主、科学的现代文明思想建立起统一联系,并以此来实现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引导,并广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广大农民能够形成新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

2.3 多种形式培训,注重实用技术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民的个人文化素养往往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对农民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时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来具体实施,力争确保能够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同时兼顾培训工作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如针对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地区,经常从事农业劳作的农民,可将培训场所选在农民生产生活较为集中的区域,尽量不影响农民的生产劳作,并通过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高农民所掌握的实用性农业技术能力。

3 结论

总而言之,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是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对此,就必须针对提升农民素质予以高度关注,切实增强对广大农民的农学技术培养,提高其知识文化水平,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从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奠定坚实基础。

[1]杨海蛟,张翠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

[2]王玉卿,田蓁子.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2013,(6)

[3]孙海荣.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农民致富之友,2017,(8)

[4]吴成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3)

猜你喜欢

素质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