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安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7-01-21郝翠伶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民农业

郝翠伶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义安镇人民政府,晋中 032000)

义安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郝翠伶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义安镇人民政府,晋中 032000)

义安镇作为全国25 个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之一,第一优势是工业,第二优势是农业,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大文章成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

义安镇 现代农业经济 思考

“三农”工作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这是党中央连续14年把“三农”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安排部署。义安镇作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之一,第一优势是工业,第二优势是农业。全镇总面积86.2 km2,总人口8.5万,耕地面积44.7 km2,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5 hm2。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大文章成为义安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一种农业形态,是在生产、管理、营销、组织等诸环节运用科技和现代手段,从业者具有现代理念和技能的商品化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

1 现代农业背景下经济发展启示

义安镇以农业为平台,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工业哺农为保障,以群众参与为基础,打造一流的设施农业园、特色养殖园、观光农业园。

1.1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重点区域基本界定是基础

在义安镇义安、北辛武大部、万户堡的局部为工业、城镇化建设用地,在连接汾孝平3县市的万户堡区域有着连片的农业基础,依托这块区域,左右连接,逐渐拓展,前景无限。

1.2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更新农业发展理念是前提

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而且还是提高城市经济承载能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载体。不能单从经济的角度看农业、抓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引导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按城市化的要求重新定位农业。如今,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开发设施农业是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参与到设施农业建设当中,在农业中获取效益。有条件的村委要以经济合作社为纽带,吸纳群众主动聚集连片建设。

1.3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提升筑巢引凤能力是关键

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我们不是得天独厚,就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文章。切实纠正部分干部存在的“庸懒散软、冷硬横推、吃拿卡要”不良作风,大力招商引资,引进真正具有市场竞争主体的龙头企业来义安投资农业,实现创业理想。

2 现代农业背景下经济发展进展

近些年,义安镇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工作,按照“稳定面积、扩大设施;提高品质、创优品牌;提高总产,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为出发点,以强化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为手段,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保障全镇现代农业的顺利发展。

2011年发展的宏玮现代化农业园区,位于中堡村西流转土地的集设施种植、高效养殖、大型沼气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个亿,是全介休乃至晋中市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园区。种植区投资3 600万元,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400座。温室大棚是在山东寿光第五代琴弦式蔬菜大棚设计的基础上,由山西农业大学张光星教授结合晋中实际进行修改完善后建造的。采用“大户建棚,小户种棚”的经营模式,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大户转产和小户增收的问题;既能达到集中连片开放,又能起到快速调产的目的。

在乐善村发展的民昌农业观光园,集种植、养殖、观光、休闲于一体。投资1 000万元,占地0.28 km2,建设日光温室100座,2013年7月投入生产。

目前,义安镇涌现出“兴元农业园区”、“鹏海农业循环园区”、“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东大期农业园区”、“宏玮现代农业园区”、“民昌农业观光园”六大现代农业园区,解决当地劳力3 000余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 现代农业背景下经济发展措施

3.1 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摘好的番茄,到市场上能卖到2元/kg,而到大棚里亲手摘,至少也要10~12元/kg,这就是观光农业,只是短短一个改变就把价格提高了三倍,也把农业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苹果在市场上6~8元/kg,但是加工成果汁,一瓶就要3~4元,附加值远大于种植苹果本身,这是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可见农业与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安镇有着丰富的工业基础和旅游资产,对于产业融合发展拥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如面粉加工厂可以将小麦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小麦胚芽进行深加工,不仅提高了小麦的附加值,还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如国庆面粉厂,虽然需要大量的优质小麦,但一直没有建立稳固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动机制,农民难以从加工环节获取利益。

3.2 “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在义安,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的农村淘宝平台运营以来,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不仅把客户拓展到全国,而且经过精心培育和包装的农产品在销量和价格上提高了一大截,过年过节,不少外地亲戚走亲访友,通过平台扫描二维码实现了产品的购买,还省去路途中的麻烦,在到家的同时,农产品能够同步回家。同时在农民备耕中通过平台买进化肥等农业必需品,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送货到户也方便了广大农民朋友,这是购买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也是互联网+农业的生动实践。如何把互联网+农业成为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一是尽快构建“互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根据农业农村特点和应用需求,加强涉农部门协作,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二是推进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协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让农户分享“互联网+”的增值利润。

3.3 加大培训力度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新业态和新的营销方式是倒逼农民知识结构提升的动力,如何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放宽思路,主动拥抱科技创新,只能通过培训。所以政府要在新型农民培养上下工夫,以农业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和创业性培训为重点,以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困难问题为核心,真正把农业发展最需要、最有效的现代科学技术通俗易懂地交到农民手中。在培训方式上,一是实行菜单式培训。将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乡村致富能人统一纳入师资库,根据需要以点菜单的方式选择技术教员,为农民提供畜、菜、瓜、粮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二是实行载体式培训。依托农业科技入户、扶贫整村推进、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经常与短期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三是实行巡回式培训。把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产业典型户联合起来,深入村组和农家院舍,集中办班、现场指导或流动授课进行培训。四是实行带动式培训。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组织基层干部外出周边市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利用当地土生土长的致富典型现身说法,把基层干部真正培养成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