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几点疑问与探讨

2017-01-21丁恒马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抗凝血技术规范血型

丁恒,马艳

红河州中心血站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能够为临床输血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帮助医护人员解决输血中的问题,但技术规范相对程序化,现实中有此医疗事件不在技术规范指导的范围内,同时在长期的输血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针对现实中遇到的情况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导致许多医护人员对此产生了疑惑。因此探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疑问十分有必要。

1 程式化输血倾向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常上讲科学用血是指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症状来判断输血治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医生要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出个性化的输血治疗方案。如果医生不能充分的考虑患者的情况必然出现治疗偏差。在《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手术创伤的具体输血流程,但其主要重点强调了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检测,在其他技术规范上涉及的较少,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对固定,偏于程式化,不仅在临床治疗中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阻碍了临床输血治疗的发展。

输血技术规范相对程式化,不仅降低了输血治疗的效果,同时影响了临床医生对患者状态的判断。程式化的输血技术规范重视数据,但如果单从数据了解患者的病情显然不够全面,虽然数据能够代表大量的人群,但是人们之间存在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每位患者的病情绝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输血时每个人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切不可拘泥一个固定的模式。客观的讲,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标准来进行,医生在参考数据的同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身体状况,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输血方案。

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存在的疑问

临床输血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深入研究输血技术操作不仅能够提升输血护理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虽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医护人员明确了输血的技术规范,但技术规范不够全面,从而使多数医护人员产生了大量的疑惑。针对临床输血技术指导中的问题,有待护理技术的补充和完善。

2.1 复查血型

输血之前需要多患者进行血型的鉴定,只有正确鉴定患者的血型,才能够保证输血的安全。如果患者在之前鉴别过血型,此种情况需不需要给患者进行血型的复查,如果复查血型是否要重复收费,再次检验让患者增加抽血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对此,许多医护人员存在疑问,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大部分医院都认可三甲医院的血型检验报告,凡是同型输血不需要再次检验,只需要开输血证明单即可。此方面在输血安全指导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此全国相关逐渐应当尽快完善输血安全的细则。

2.2 抗筛实验

在输血的过程中,不同的血缘和抗体会引起人类机体反应,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多数医护人员对不规则的抗体筛查还存在疑惑,实际上大部分医护人员无法确定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几次输血,只能够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大致的判断,这就增加了不确定性,但如果当家属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时,技术规范里没有规定输什么血液成分需要检测,输什么血液成分不要检测,如果近期内反复输血要隔多久再复查。该院规定第一次来该院输红细胞成分的都检测不规则抗体,近期反复输红细胞成分的隔3 d再复查,输血浆或冷沉淀或单采血小板的患者不需要查抗筛。这种规定是否科学有待专家确认。

2.3 配血标本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指明血液标本需要是3 d前的,但对于血液样本是否抗凝血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如果抗凝血的话应当用什么试剂处理血液标本,样本的量掌握多少比较合适,医护人员也比较疑惑,再如配血标本试管上没有写名字,能否在送往仓库的途中填写名字,或者对名字涂改的样本是否接受等问题。

对此有关医院出台了相关规定,采集抗凝血和不抗凝血的两种血液样板,并指定了抗凝血试剂,通常情况下使用重度乳糜对血液样本进行处理,具体的量视情况而定,针对样本无名字的情况,有关医院做出了明确的不接受规定,要求医护人员增强采血样本的严谨度,防止此类事件的出现其次如果根据治疗需要患者的再次注入红细胞,而患者上次输血已经间隔1 d时间以上,需要医护人员重新采集血液样本。对于无名氏患者,医院制定了特定的手牌,用于辨别患者身份。

2.4 配血方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没有明确的交叉配血的具体方法,如果使用盐水将造成血液的污染,在检验中无法检验出免疫性抗体,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对此相关医护人员存在诸多疑惑,当前深圳方面开展了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进行配血,其能解决上述问题。

2.5 献血者的血型确定

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交叉配血时给供血者做正反定型,血站发出的血都是经过反复检查且非常认真专业定出的血型,如果有错误,只要正定型复查供血者即可发现,或是交叉配血时也可以发现,不必给供血者反定型。如果按深圳血站规定要用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两种方法交叉,又要给受供血者正反定型,还要检测不规则抗体,再配红悬多几个单位,这样,0.5 h内不能完成。紧急配血要求简单快速准确,如果太过复杂就耽误抢救患者时间。先配一袋血给患者输注,其余的血晚一步配。

2.6 血液的保存

在血液领取时,医护人员要根据详细的领取单及输血同意书到血液科进行领取,要求每次只能取一袋血液,当个别患者需要两袋以上的输血需要通过特殊渠道取血,在取血的过程中要详细核对血液单,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其次如果不能够及时输血要将血液放入血库进行保存,禁止将血液在常温空气中放置超过30 min。血液库的具体温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避免温度过低造成红细胞死亡出现溶血现象。

2.7 临床输血和加温

临床输血在技术指导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患者需要进行红细胞输血应当注意血液要保存在5℃左右的冰箱内,保质期为30 d,没带红细胞在120 mL左右,如果患者需要进行连续输血,在第二袋输血之前要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输血仪器要在完成二次输血后进行更换,避免血液中的细菌滋生堵塞过滤网。针对需要加温的血液,医护人员应当将血袋放置37℃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摇动血袋测试水温,并将血液温度控制在35℃左右,血液加温的过程中避免使用高热能源进行加温,要充分的保证红细胞存活率,避免出现非免疫性溶血。

2.8 输血反应处理

输血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输血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一定反应,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血液中加药是被禁止的,因为药物可能会同血液发生反应,从而无法判断是血液还是药物引起反应,当患者出现输血反应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停止输血,并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如果是细菌引起的反应,应当对患者和血袋进行血液培养检测,查明出现反应的具体原因。

3 结论

临床输血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临床输血技术操作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其能够提升输血护理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虽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医护人员明确输血过程中的重点,但实践证明,输血技术规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具体的输血流程没有详细指导,使医护人员对此产生了疑问。对此,相关医护人员要分析患者当前的病情状况,更多地参考医学上先进的技术和研究,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进行正确的决定。针对临床输血技术指导中的问题,有待护理技术的补充和完善。

[1]孙恩慧.输血过程中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147-148.

[2]陈鹏,蔡玲,孔令芸.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0):1872.

[3]张先魁.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3-14.

[4]朱苏华.浅谈临床输血常见不规范行为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8,14(5):12-18.

[5]吴霞.品管圈在提高护士输血规范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48-50.

[6]余凤娇,夏敏.基层医院贯彻输血新规范的举措和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13):16-17.

猜你喜欢

抗凝血技术规范血型
心舒宝片活血化瘀功效的有效物质辨识研究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从《技术规范》看优秀点播影院系统的特点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马尾藻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2015—2017 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抗凝血药应用分析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