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控的有效渠道分析
2017-01-21王文群
王文群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在组织、事业单位等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内部控制的内容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组织安排,对组织的权利进行引导制约,监管组织执行不力行为,及时发现组织管理经营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适时调整解决,降低组织发展风险,规范组织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保护组织的利益。内部控制最初是应用于企业发展而来的,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的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的诸多原理也逐步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合理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效能。基于此,财政部于2012年下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医院作为服务于人民的基础性事业单位,也应按规范要求,打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医疗质量,优化医患关系。
1 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医院在内的各类事业卫生单位中,对提高这些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标准化业务流程,通过单位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联动,为保证单位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1]。
对于医院来说,内部控制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医院的财务情况,从而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对医院整体财务状况的掌控,从而保证医院经营平稳地运行;通过内部控制得到的有效数据,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从而实现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也只有依托于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才能发挥最优效果。
2 提高医院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渠道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该研究试着从内部控制的5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出发,从5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提高医院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途径。
2.1 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措施得以实施的基础,一切内部控制的流程规定都必须基于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医院的组织结构、管理者的管理政策、医院的文化环境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现阶段来说,我国大部分的公立医院,存在重业务轻内控,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往往医院管理者在经营期间将大部分经历放在医疗相关的内容上,从而使内控流于形式,医院内部控制无法与医疗业务、管理活动整合,造成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降低,增加财务和经营风险,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
基于以上思考,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首要渠道。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明确医院管理的组织框架和规章制度;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工作的独立性;③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环境,基于救死扶伤、严谨求精等医生的职业守则设立医院核心价值观,倡导积极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2.2 健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从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要素来看,许多医院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当前,很多医院尚未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缺乏完整性的内部控制,以及缺失制度的有效性,导致不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认知,使得相关的内部控制仅仅停留于表面,缺少实质性的应用意义,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实质上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关键在于经济活动相关的控制制度,可以说内部控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有效。因此要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断健全以及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重要渠道之一。在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础上,一方面结合医院的经营特点,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制定,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以提高财务工作的专业性以及处理效率。同时,也要以医院工作流程作为依据,对于不同流程的风险控制点进行控制方法的设计,使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健全及完善。
以该院为例,财务部门认真查找风险点并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住院结算与门诊收退费管理、医保费用监管、物价管理、会计核算等个方面梳理出近40处风险点,并形成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将风险防控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切实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根据不同性质经济业务设置岗位并进行合理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去年财务部增设内审稽核岗,加强对医院资金、经济合同执行、采购业务的监管;借力于医院HRP建设加强预算控制,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环节完善强化,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机制;另外,财务部通过合理合法地组织实施会计核算,对医院财务状况及相关运营情况进行分析,有效的实现了财务监督管理,减少财务漏洞的发生。
2.3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由于医院经营的特殊性,其面临的来自市场的风险相对较小,发生医疗纠纷等社会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此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加入风险评估因素的考量,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应对各类突发的事件。①设定合理的目标,确定风险容量和容限,通过制定程序使目标与医院的使命相协调;②识别可能会对医院产生影响的潜在事件,结合有利或不利的内部外部因素进一步分析相关事件;③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对事件进行评估;④确定风险应对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⑤进行风险监控与评价,通过开展持续的监控活动、日常评价和专项评价确保医院风险管理的运行持续有效[2]。
2.4 借助信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信息沟通与交流是内部控制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依托于畅通的交流渠道。在当今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有效结合的情形下,大数据对医院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用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效能。因此医院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一方面建立全医院上下的信息共享平台、畅通内部的信息互换交流渠道,确保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与医院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减少人为操纵因素,从而加强内部控制。
当然,信息化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安全性问题,因此在借助信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免出现医院数据被恶意盗取等现象。
以该院为例,医院不断强化信息系统的防范监控职能,在全院局域网安装医院准入系统,除了基本的控制电脑终端上网的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服务器后台程序与终端电脑安全管理,增强了医院终端电脑的安全级别;加强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针对医疗数据的提取以及信息功能的增加,制定了医疗数据操作及信息系统功能更改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中的药品、耗材使用信息的管理,安装了数据库审计软件,对药品、高值耗材以及相关特定数据的统计、查询操作进行追踪、审计,对违规操作行为实施监控。
2.5 增强医院内部审计力度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即来自组织内部、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督的手段。内部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最终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医院自身应合理调配资源,抽调人力、物力与财力,组建独立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权力上应对内部其他部门有管理和监督的权限,在组织地位上高于同等部门,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内部其他部门的有效监督。内审部门应当采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容易的设置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医院还应当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作用,确保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开展[3]。
此外,外部监督是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的检查监督,针对各部门揭示的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和检查意见、建议,进行有效的整改落实,正确地执行内部控制程序,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目标。
3 结语
在国家正逐步加大医院改革力度,并努力实现医疗水平全面提升的当下,医院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使命所在。医院需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医院的经营管理条例,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王荣.浅谈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J].时代金融,2016(35):217.
[2]黑东东.医院内部控制方法研究—以LP医院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3]李小凤.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3(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