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7-01-21徐新超李沛森谢小茜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推广站农技技术推广

徐新超,李沛森,谢小茜

(1.博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广东惠州 516100;2.博罗县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 516100)

博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徐新超1,李沛森1,谢小茜2

(1.博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广东惠州 516100;2.博罗县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 516100)

文章通过考察博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农技推广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参考。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问题 对策 博罗县

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简称农技推广体系)包括中央、省、市、县、乡5级,设有种植业、经营管理、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及农业综合服务机构[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末端,是国家设立在县、乡(镇)两级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体系,是传播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组织,也是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一环。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过去近40年间,走过了商业化和多次“三权”(“人”、“财”、“物”)上收/下放的坎坷又艰难的改革与建设历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2]。该研究通过考察广东博罗县自2011年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的现状,分析该县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进一步改革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1 博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状

博罗县2010年底全面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改革后独立设置农技推广机构,具体包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机推广站、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县植保服务站、县种子服务站、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定编117名,定编经费由县财政核拨113名,自筹13名。这些机构按各自的职能开展相应的公益性服务,其编内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经费,按照机构设置的管理权限,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镇级推广服务部门行政隶属各镇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县农业和林业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承担公益性职能。目前,博罗县17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已进行了挂牌办公,兼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果技术推广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牌子,实行一套人马、四块牌子,定编231名,其中县财政核拨151名,政府自筹解决80名。目前,各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编制内人员234名,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2 博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①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乡镇主管,人员由乡镇统一管理,业务上接受县主管部门指导,造成了事权、人权、财权的不对称、不统一,存在“乡镇想管管不好,业务部门想管管不了”的现象,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效果。②乡镇管理的农技推广机构还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情况,而在编在岗人员的大多数时间也用在乡镇政府“中心工作”上,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③农技推广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缺少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奖惩并举的激励机制,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和效果缺乏有效监督,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2)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改革,博罗县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部分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与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①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科技人员得不到补充,人员“断层”问题日益突出。博罗县编制内农技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虽有201人,占总数的86.9%,但其中农业专业的只有77人,占总数32.9%,而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只有90人,占总数的38.5%,加上部分镇的改革是在不增加编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却又较少招录大中专农业专业院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环境艰苦,生活待遇低,留不住优秀专业人才。②没有专项培训经费支持。基层技术人员很难有经常性的正规技术培训与知识更新机会,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纳能力差,致使一些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农业科技推广与整体进步的需求,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下降的趋势。

(3)经费保障不足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经费是目前影响农技推广活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3]。虽然博罗县改革后,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基本都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得到了保障。但县、镇没有设立农技推广专项经费,使日常下乡工作开展受到限制。博罗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甚至还存在一些乡镇公益性农技人员以不同形式经营创收,重经营轻推广的现象,导致了农民群众不满意,有关部门和领导不满意。

3 发展对策及建议

(1)健全农技推广服务运行机制。①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载体,通过专家服务、技术指导、基地展示、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加快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②强化农技推广与农科教、产学研的结合,积极探索构建以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③优化布局,将乡镇农技站“三权”上收,作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明确公益性职能,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2)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①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完善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尤其要加强对改革后从岗位过渡过来的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同时,注重培养中青年农业科技干部,把年轻优秀的农科人才推向科研、推广机构的领导岗位,努力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服务水平。②确保有足额编制员额在农技推广工作岗位上,同时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低于镇农技推广人员总编制的2/3,要把学历高、有能力的人才调整到农技推广队伍,优化推广人员结构。③公开招考,充实队伍,对空编的镇,由县人事部门统一安排,县农业部门配合,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同等条件下,建议优先聘用目前在农技推广岗位而不在编人员。

(3)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①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建议各基层农技站在每年初应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按预算申报年度农业科技推广专项经费,并实行财政报账制,从而保障每年推广经费用到实处。②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切实保障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将公职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农技推广、实验、示范、培训等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1] 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76~180

[2] 黄季焜,胡瑞法,智华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0年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和建议.农业技术经济,2009,(1):4~11

[3] 胡瑞法,孙顶强,董晓霞.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推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11):30~35

猜你喜欢

推广站农技技术推广
西双版纳州开展甘蔗收获机 现场演示评价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鉴定站)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经典诵读集中交流学习活动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基层农技推广站O2O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