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03孟凡玉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南召县有机农产品

孟凡玉

(南召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南召 474650)

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孟凡玉

(南召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南召 474650)

针对河南省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机农业发展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有机农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建议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特别关注,期待更多的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目前,南召县借助南水北调和有机农产品进京的契机,打造国家生态大县的目标,加快有机食品认证,全县1.33万hm2辛夷获得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有10个企业进行了有机认证,产品达25个,主要品种有梨、桃、紫薯、花生、水稻、玉米、蚕蛹等,种植面积达0.67万hm2,年产量达8 000 t,产值2亿元。2017年1~11月份,实现有机农产品进京8 500 t,产值1.93亿元。

1 有机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大体经历3个阶段。

1.1 起步发展段(2005~2007年)

南召县围绕打造“国家生态农业县”的战略目标,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条件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管理体系,组织广大农民按照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生产,2005年,南召已有302万hm2柞蚕、0.53万hm2辛夷、0.47万hm2山茱萸、1 550 t香菇通过国家产品认证,南召也因此被命名为全国首家“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县”,为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通行证”。

1.2 基本停滞阶段(2008~2013年)

由于前期政府主导,农业企业及农户参与不多,认识不到位,种植标准不统一,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少,品牌没有创建,市场没有打开,政府投入不足,有机农业发展基本停滞。

1.3 快速发展阶段(2014~2016年)

随着南水北调成功通水,人们健康养生意识增强,有机农产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三年中南召有机食品认证达到10家,其中,农业公司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认证产品达到25个,主要有桃、梨、玉米、花生、红薯、核桃、白酒、双孢菇等,种植基地面积达到0.67万hm2,产量达到8 000 t,产值近2亿元。

2 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的意识还不强

近几年农民增收了,但由于部分农民未认识到自己在发展农业产业中的主体地位,不积极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对发展有机农业增产增收的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于政府的产业扶持。同时,南召县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尤其乡镇的农技人员“务农”能力弱等也阻碍了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

2.2 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

南召县农产品品种多、批量多少不一,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市场份额极低,农业、农产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3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近年来,通过基本口粮田项目、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南召县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总量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很滞后,农村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水利设施失修老化问题,农业抗春旱、夏洪、秋涝、冬干、虫灾、雹灾等基础条件差等不利因素。

2.4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发展滞后,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缺乏。部分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的农业公司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生产一些农产品,但还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没有与服务平台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缺乏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和出口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影响企业规模性经营。

3 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3.1 围绕县情抓规划,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发展有机农业,必须抓好产业规划。要在遵循《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乡镇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一个有机农业产业集群。一是在马市坪、乔端、板山坪三个乡镇发展以有机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在小店、皇后、云阳3个乡镇发展以有机辛夷、玉兰为主的产品;在小店、留山、四棵树、板山坪、皇后、城郊发展有机柞蚕养殖为主;在小店、南河店、城郊、国营南召农场发展有机蔬菜为主。二是以崔庄乡为示范,整体推进,全力打造一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乡,依托一些龙头农业公司,立足资源优势,推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特色经济,按照深山区发展有机香菇和有机山羊养殖为主,如粮食川、回龙沟、仓房、寨坡等村;浅山区发展有机核桃、石榴、黄梨和连翘、桔梗等有机中药材和有机水果种植为主,如程家庄、王家庄、李家庄、小龙湾、枣庄等村;山沟平地发展有机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为主,如马良、草庙、张村、花坪等村。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同时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起来,打造农业有机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休闲化、农业生态化的农业综合体。形成特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品牌,促进农业产业良性发展的格局。

3.2 围绕市场抓产业,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定位上求突破

南召县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抓产业,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南召县有机农业发展立足优势抓调整,摆脱传统农业方式,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落实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逐步扩大有机桃、有机蔬菜、有机水稻、有机核桃、有机梨等有机农作物种植面积。壮大有机水果、有机蔬菜和有机柞蚕3个生产基地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密切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以有机农业带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促进南召县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3.3 围绕质量抓管理,在做大做强有机农业品牌上求突破

在有机农产品发展过程的监督检查中,要时刻防止两种倾向。一要防止“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质量是认证农产品的生命力所在,要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确保有机农产品的质量,维护品牌形象。二要防止“重认证、轻管理”的倾向。认证是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一种外在客观评价,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持续规范的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环节。监管部门一定要切实担负起监管的重任,督促获证单位严格按照农产品生产规程进行操作,规范生产,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确保进京农产品安全放心。三是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严格按照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搞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农业,使其达到品牌效应、品牌经济,各乡镇要借助南召县是“中国辛夷之乡”、“中国玉兰之乡”、“中国柞蚕之乡”和“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县”的品牌优势,动员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努力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自己的品牌。从而推动南召县农业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3.4 围绕特色抓示范,在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带头和全面推广上求突破

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原则,根据南召县实际情况,抓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重点抓好六个示范基地建设:一是抓好千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抓好千亩有机核桃和有机牡丹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抓好万亩柞蚕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四是抓好崔庄乡333.3 hm2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五是抓好有机双孢菇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六是抓好有机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让农民看见成效,学习种植技术,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带动型经合组织,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

3.5 围绕产业抓关键,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南召县要实现有机农业的后发性、突破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刻不容缓。重点要搞好水利灌溉、道路、电力、土地整理、晒场、保鲜冷藏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南召县有机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南召县有机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3.6 围绕政策抓激励,在政府助推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性上求突破

尽管南召县有机农业起步早,但农民对发展有机农业的认识还不高,发展的劲头还不足。一是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激励企业和经营主体有机认证积极性和保证有机认证年检连续性上给动力,在继续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办公会议纪要》(宛政纪〔2014〕33号)精神基础上,对不间断年检的每年每个证书奖励1万元。二是要积极探索使用专项资金,对生产有机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实行奖励、贷款贴息等政策,比如:对种植有机蔬菜达到0.2 hm2以上,每667 m2每年奖励500元;对种植有机水果达到0.67 hm2以上,每667 m2每年奖励1 000元;对种植其它有机作物面积达到1.33 hm2以上,每667 m2每年奖励300元;对有机柞蚕养殖的免费提供蚕种。三是在农业项目安排上,优先扶持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企业和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南召县有机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春暖花开(组图)
南召县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晚霞伴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