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7-01-20张志新
张志新
摘 要: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求,也是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促进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的需求。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推行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体验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能力应从小抓起,应充分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语言表达
一、说话是根本,训练敢说的勇气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生来胆子小,害羞,不敢当众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的学生从小受方言土语的灌输,不习惯用规范的口语讲话,这些原因大大减弱了学生说话的勇气。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现象,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先忘掉胆怯,敢于表达,再进行方言的纠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对语文做过这样的解释: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句话足以说明说话的重要性。我们平时常常羡慕这样一些人,播音员朗朗的说话声,声声入耳,足球解说员凭着三寸不烂舌响彻在比赛场上,我们多么渴望所有的学生能够练成这样的口才。其实只要平时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坚持长期的说话训练,离我们也不是十分遥远。因此训练显得尤为重要。1、激发动机想说。首先让学生明白。语言交际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当今社会人的表现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就要“推销自己”,而口语交际能力是推销的重要手段。在交际中体验好口才是练出来的。心理学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表达力、思考能力等智力品质得到综合提高。2、分层要求敢说。由于性格、智力、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学生的语言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应该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要求,既保证中上生“吃的饱”,又要使下等生想说,敢说。课堂上还要注重那些性格内向,害怕说错的学生,多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鼓起说话的勇气。
二、立足课文内容,奠定交际基础
善于朗读,学会倾听。倾听,字典上的含义是“细心听取”,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持有谦虚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回应,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让学生多说多练,并与周围的事物相结合,使学生多向传递中交流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丰富内容,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情节强,语言生动,贴近儿童生活的课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历,找准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口语描述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如在课外展开:“贴鼻子,穿衣服,争分夺秒,”等比赛,赛前听好规则,赛中注意观察,赛后讲解,这种学习是主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抒情性很强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不仅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能提高朗读能力,学会文明用语。
勤于思考,学会联想。中国书法中有一种“枯笔”艺术创作手段,它讲究留空,使实中有虚,造成笔断意连的艺术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借鉴这种方法,讲课时利用空白,或省略,或质疑,给学生以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后让学生说出空白内容,即可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三、倾听是前提,会说有技巧
语言的发展应对学生听的训练,平时训练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培养,注意力集中,听清讲话者的主要意思,边听边想,能提出不懂得问题,在听的过程中,使学生口头表达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教师的示范,口语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说获得质量,特别是对于模仿力强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精心设计好语言的内容,而且要对语气、语速、语调、重音等精心考虑。课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语句精炼,并恰当运用眼神,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互换角色也是交流的方法,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不可缺少的课堂活动,课标提倡学生之间要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要分工明确,耐心引导学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掌握说话的本领。语言源于生活,生活发展语言,生活是语言内容的源头活水,课标指出:口语交际应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将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总之,语言交际是每个人生活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善于引导,开拓创新,就能为学生开创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