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中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2017-01-20梁靖
梁靖
摘 要:职中生是一类特殊的教育对象群体,他们通常基础水平较差,自信心不足。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职中生学习和就业的效果。系统科学地加强职中生的心理辅导、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是有效提高他们就业信心的必要措施。在此基础上,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应引导他们转换就业思维、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使他们在择业和就业的道路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职中生教育;就业心理;就业策略
一、职中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受国家各个层次院校扩招和整体经济状态低迷的影响,就业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状,职业中学毕业生也不可避免承受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在职中生“就业难”的同时,就业市场却出现了另一种相反的现象:用人单位难招合适的人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职业中学数量在增加,学校不断扩招且盲目开设热门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差,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中生应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正视现实,发挥专长,敢于竞争,放眼未来,方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顺利迈出第一步。
二、职中生就业心理状态分析
职中生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从年龄上来说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典型的青少年心理特征。青少年期是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迈向成年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身体各项机能的迅速发展对青少年心理转变具有重大的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自主,竞争意识强,不再盲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接收信息的来源广泛,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1]。这些因素导致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具有鲜明的积极和消极两面性。前者主要体现在个性突出,思想解放,学习能力强,易于接收新事物。职业中学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原因使得他们不仅具有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劣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职中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没能考上高中的那部分同学,职中生通常自制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他们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蔑视和家长的训斥。然而职中生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更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难免产生迷茫、焦虑的情绪。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职中生普遍会产生自卑心理,一旦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破罐子破摔。面对就业考验,更是如此。
(二)叛逆心理
正处于青少年期的职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思维仍有待于发展和完善。自信心的不足和学业上的挫折极易让心智尚未成熟的职中生产生偏激极端的行为。职中毕业生在就业遇挫时,容易逃避自我反省,反而将矛盾归咎于他人和环境,甚至对家长和社会产生对立和敌视态度。
(三)攀比心理
相对于封闭的高中生,职中生更容易接触到外界社会,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已经污染到校园。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攀比”。仍处于青少年时代的职中生极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错误价值取向所侵蚀,这将导致职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关注点产生错位,他们比较谁穿得好,谁花钱大方,甚至谁的恋爱对象更好,反而忽略了最应该“攀比”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发展。互相仿效和攀比使职中生产生了不良的人际关系,伴随而来的是道德滑坡和学习目标的迷失,也给他们就业带来负面的影响[2]。
以上三种职中毕业生常见的心理劣势,对他们的就业是非常不利的。如何培养职中生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克服职中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职中生就业的自信
如何改变职中生多年以来积累的负面心理状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工作。开展心理辅导应成为学校一项系统和常态的工作,学校应设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对职中生的就业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指导学生要做好“到基层,到一线工作”、“珍惜第一次就业机会”和“不轻易跳槽或辞职”等心理准备。让职中毕业生全面了解社会,客观评价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
信心来自于成功,而成功依赖于实力。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干好干长的前提都要精通业务,所谓行家里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让自己成为专家,也至少应该通晓常识,这样才能有信心和底气在所从事的职业里面站住脚跟。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强调职业技术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的统一,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操作能力,保证把职中毕业生培养成为有用的技术人才。通过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职中生可以不断地积累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最终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就业市场。
(二)家校结合,加强职中生就业心理辅导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最主要力量,但不是全部。人的发展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巨大,而家庭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职中生知识基础薄弱,易于自卑,容易叛逆的特点往往和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关系[3]。因此要培养职中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特别是就业方面的心理辅导。学校应和学生父母统一教育思想,尤其是要转变部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防止家长使用责骂甚至暴力来批评学生或仅靠金钱来奖励学生就业的做法。学校应帮助家长了解职业方面如衣着装饰、礼仪习惯、劳动素质,就业意识等知识。家长和学校还应统一认识,共同教育学生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稳定、清闲、福利好等眼前利益,忽视职业的长远发展;应改变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改变在择业过程中暴露出诸多负面的人格心理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自信心或过于自负,竞争或进取精神欠缺等。
(三)树立职中生“先就业,后择业,再谋发展”的思想
职中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型”初级人才,在目前的生产水平条件下,此类人才通常在人才市场上仍然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就业并不困难。但是由于职中生起点低,尤其是理论水平相对薄弱,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本科以上的学生会有更大的挑战。因此,职中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因为自己在就业入行门槛低,心里就先矮别人三分。在就业过程中,很多职中生对自身价值分析存在不足,工作中过于自卑或者过于自负,产生了冷漠或者排斥的想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前途失去信心和耐心,这种做法对自己的前途是有害的[4]。提高自信,先就业,从低职业做起,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在就业之前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选择人才并不主要是看重谁的学历,而是看重他的实际操作能力,行行出状元正是这个道理。从事一个职业,就要在这个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资本和经历,即使将来转换工作也可以从容面对。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积累了职业经验再择业的事例,因此,职中毕业生不要奢望一步到位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而是要有耐心,有长远步骤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积累各种资本,然后就有可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先就业,后择业,再谋发展”,怀揣信心,在择业和就业的路途中踏实走好每一步,必将最终迈向成功。
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工作对象是职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需要更加细致、耐心和系统的开展工作,加强职中生心理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培养,从而引导职中毕业生正确评价自我,克服心理障碍,积极调适职业期望,确立合理就业目标,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2]代月明.浅谈中学生攀比心理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41-42.
[3] David R.Shaffer & K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 [M].邹泓译.(第8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98.
[4] 王言和,王丙银.影响中职生就业的几种心态[J].职业技术,2010(7):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