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思考与改进
2017-01-20刘黎杨琴陈碧玉
刘黎+杨琴+陈碧玉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围绕这一议题,各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化手段,而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则是高校国际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四川大学为例,通过对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学生的调查,试图从学校层面了解国际合作联合项目给高校自身带来的改变,并为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提供改进意见。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国际化;改进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的成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里的重要参与者。众所周知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意义是多样的,学生在国际交流中收获非凡,既开拓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也提升了国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而学校在开展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同时,加强了与国外一流高校的联系,更容易学习到国外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
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是四川大学基于新世纪新挑战所提出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开阔国际视野,从改革开放到新的四川大学成立以来,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和突破性的发展。本文以学生视角为切入点,对参加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学习感受,思考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给学生和学校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善四川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一、学生对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感受与建议
学生是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实际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参与项目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之后学校改进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为参加项目的学生和学校自身带了巨大的收获,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切实了解学生的感受与建议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问卷调查,从图1可得知,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学校能提高联合培养合作学校的层次,多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其次是希望学校能设立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专项奖学金,让更多的学生也能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同时超过50%的学生也认为学校应在“项目宣传”、“学分转换”和“联合培养学科范围”等方面改进工作。
二、基于学生建议对学校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几点思考
(一)联合培养项目的质量有待提高,学科范围有待扩大
四川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与美、英、法、日等国的百余所高校签订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但是在这百余所高校中,世界顶尖的高校却相对较少,联合培养项目的学校层次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应多与世界名校洽谈联合培养事宜,提高学校层次,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另外在对学校参加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长期的联合培养项目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类、理科类和外语类,而其他专业学生参加的联合培养项目一般都是对专业要求不高的短期课程项目。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时间越长,其收获越大,联合培养的效果越明显。
(二)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众所周知,参加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需要雄厚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在国外一年20万左右的学杂费,让许多有意参加联合培养项目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为了能保证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效率最大化及公平,学校应在政策方面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照顾,保证他们也有参加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权利。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开辟奖学金、设立专门的联合培养奖学金,积极资助家庭的困难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减少学生参加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经济负担,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带了的优质教育,实现教育的公平。
(三)联合培养项目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途径更需多样化
四川大学目前主要是通过教务处网站和“国际化教育”微信两大平台进行项目信息的通知和推送。但是在笔者发现,虽然有这两个宣传渠道,但不少学生错过了一些好的培养项目。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与国际化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很好的进行全方位的准备,一旦项目启动却没有资格参加;其次,项目报名时间较短,而学生并非每天都会关注教务处主页,有些合适的交流项目学生看到后,却错过了申请时间,只能等待下次机会,同时微信推送平台由于建立时间较短,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尤其是第一次申请项目的学生。学校可以适当延长项目报名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报名时间,再者,可以与各学院辅导员建立合作联系,通过辅导员的短信通知方式,使更多的学生能了解都联合培养信息。
(四)学分认证体系有待完善
学分转换不方便、课程对应困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参加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学生。四川大学虽然在这些工作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进,同时也与联合培养高校进行了协商,但是仍然会出现上述问题。学生在川大所修的学分在对方大学得不到认可,使学生在外学习期间不得不重新修读课程,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由于国外的选课系统已经较为完善,学生可以自主选课,有时就会出现学生在国外大学选修的课程在国内得不到认可,并且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后其视野的开阔、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国际知识的增加等都不能以学分的形式得到认证。
二、对四川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遴选,提高合作办学层次
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开展,不仅给学生带了巨大的收货,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为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水平,学校必须加强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遴选,提高办学层次。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同时,学校也应该通过自身的改变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因为只有学校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才能更好的与世界一流高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首先学校应该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吴玉章学院已经开始针对本院学生进行个性的培养,而这种培养方式更应该全校性的推广,让全校学生都能享受个性化的教育。其次,在笔者之前的调查之中,学生认为学校在国外原版教材的使用及学校邀请外国专家开设讲座等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因此学校应提高国外原版教材的使用率,多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到学校开设讲座提升学生的眼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多引进海外名校的学者到校授课。
(二)多样化联合培养项目的宣传途径,积极扩大学生的参与率
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宣传不仅仅只是项目本身的宣传,要想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之中,加强学校的国际化建设,首先应在学校营造一种国际化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参加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益处,让学生有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意愿。学校除了通过常规渠道进行联合培养项目的宣传,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国际化教育的讲座、对话沙龙等,让学生了解国际前沿的知识信息,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饥饿、环境恶化、战争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责任感和国际化意识。同时应该以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学生的亲身留学经历向其他学生宣传联合培养项目,使宣传更具有说服力。
(三)加大学校宣传,增强学校在全球各地区的影响力
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各个大学在生源、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竞争更加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形势,学校的发展不能提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阶段,而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在全球的影响力。四川大学作为坐落于中国西部的一所研究型大学,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所限,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不如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校。因此学校应该以口腔学、数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重点学科为支撑,组织各类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
(四)完善学分认证和课程修读要求
学分转换不方便、课程对应困难等问题,将严重打击学生在国(境)外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回国后继续国内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学校需建立弹性的学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考虑由院系教授根据学生在海外学习的课程大体内容,或者让学生进行陈述和答辩来决定是否可以把这些课程转化为专业必修课的学分。
(五)重视联合培养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追踪
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一个人在国外生活学习要面临许多的困难。陌生的环境、文化的差异以及最开始语言的问题都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而国外的学习课程任务重,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完成大量的论文。在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联合培养的工作中就出现了学生在外学习的期间抄袭论文的情况,因此学生出国后的情况我们应该密切的关注、追踪。为了保证学生在海外的正常交流学习,在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之前,学校就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提高其跨文化能力,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帮助他们克服语言困难。在学生在外学习期间,学校国际处、教务处相关老师和学生辅导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外动态。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各个高校应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到国际化的浪潮之中,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头羊”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潮流之中。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工作是研究型大学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 孙美丽.高校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出国交流培养管理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9).
[2] 李彬、蓝维春.高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研究.[J]河南科技,2011(07).
[3] 韩晓慧、刘克东、赵嘉颖.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育国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实践研究--以“985工程”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