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及应对之策
2017-01-20顾敏芳
顾敏芳
摘 要:网络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另一方面却给社会造成了一些困扰,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更为明显。网络的影响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当中存在的暴力信息致使青少年犯罪的诱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对减轻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网络
一、前言
网络科技的发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利用的不好,则是导致犯罪的导火线。青少年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的危害则是首当其冲。青少年无论是生理或是心理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不够理性,对好奇的事物也充满新鲜感。当今网络社会存在多种复杂、淫秽的现象,青少年对此类事物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受其影响产生错误的想法,诱导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积极探索青少年犯罪诱因并做好防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网路对青少年的犯罪的主要表现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从电视媒介接收的信息会间接影响其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判断。电视媒体的报道和现实社会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长期处在电视媒体环境中的青少年,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极易将电视媒介传达的信息与真实社会相混淆,认为电视报道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从而使青少年形成暴力倾向,在解决问题时容易走极端,最终的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相比电视更具表现力的网络媒介,尤其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各种网络游戏。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时期,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色情画面和网页信息极易扭曲他们的性意识。网络的无国界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网络环境混乱,国家也在为创造有序的网络环境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但也无法完全抵挡淫秽信息的隐匿。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性知识教育,很多人谈性色变,对性话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好奇心的驱使下导致了青少年在这方面的犯罪行为。
另外,青少年的道德观以及法律意识的薄弱,在网络这一隐蔽性的环境中,也会导致其产生盗窃、诈骗的行为。
三、针对网络诱因导致青少年犯罪提出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开展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保障其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人际交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空间越大,交流的内容越广,就越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维护心理的平衡和丰富内心世界,促使身心保持和谐的状态。社会存在感主要来源于人们的交际圈,人际关系是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感情色彩,在人际交往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资源的分享,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有效的环境,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远离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持有同一种观念,认为只要给孩子富裕的生活就会让他们拥有幸福快乐的家庭,而忽略与对孩子的沟通。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的压力下,很多父母一位地投入到工作中,很少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只有物质上的关爱缺少亲情上的关怀。导致很多孩子在精神上遇到问题没有及时与父母倾诉,在生活中的情感无法与父母分享,长期以来,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使青少年把自己的情感世界投入到网络当中,并逐渐疏远父母,形成内心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可见,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非常重要,孩子在任何阶段的成长都应给予足够的感情交流,体验孩子的喜怒哀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
(三)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身处时间最多的一个场所,作为国家专设教育机构,学校承担着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应该不断地提高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能力。在教育学生如何使用网络时,应在课堂当中树立起规范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让学生知道网络的利弊关系,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学会健康上网、科学上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做好案例分析交流的互动,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四)完善国家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是降低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但还不足以抵制互联网带来的一些危害。因此,需要在法律法规上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的保护制度,对于一些网页采取强制措施禁止青少年进入浏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身因素,而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教育、引导、制度也是保护青少年的重要条件。青少年是建设社会的储备军,各方面都应为抵制青少年网络犯罪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吴锡改、刘亚慧论青少年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田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8):35.
[2]刘亚娜等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l):33.
[3]姚建龙、王江淮.青少年网络犯罪控制的若干思考田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