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过劳及其危机干预概述

2017-01-20张畬张颖

青年时代 2016年31期
关键词:危机个体量表

张畬+张颖

一、过劳的概念

有关过劳的早期定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源于精神病学概念,用以描述那些躯体、情绪、精神、人际关系、行为严重耗竭的病人。广义上将过劳描述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它涉及情感、态度、动机和期望。处于过劳状态意味着个体精力都快要耗竭尽了。这种危机的出现是因为个体的心理要求超出了现实的能力。它是一种躯体、心理和情感等方面都处在耗竭状态的体验,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包括:躯体上的耗竭、情感上的无助无望、幻想破灭、自我否定、对工作对他人以及对生活本身的否定态度等。过劳现已由精神状态和心理体验发展成专指由于持续高强度、超负荷的超时工作而导致的健康问题。过劳如不采取果断措施,一旦走向极端,就是一种在职业方面及生活方面致命的危险疾病,导致了劳动者生命的丧失,就产生了过劳死。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人格特点的人容易产生过劳,如同情、敏感、仁慈、理想主义的特性,而且受到人们的认可,被委以重托,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工作。大多数过劳者常伴有过度焦虑、强迫、对人热情、略有神经质、性格外向、办事认真谨慎等特点,以及有对求助者产生同情不能自拔的倾向。

二、过劳的分级及评估

过劳是由多个维度构成。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过劳分成三个等级:特征、状况和活动情况。在“特征”阶段,它是弥漫性的,涉及了个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个体在驾驭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完全丧失了功能。这一程度的过劳极为严重,需要马上对其生活进行干预。在“状况”阶段,过劳可能是周期性的,或由某种具体情况决定的。这些状况的出现,可能导致个体的预期性焦虑,如果不进行对症处理,这些状况将会导致个体陷入过劳。最后,过劳可以是以“活动”为基础的。要减少过劳发生的机会,最简单的办法是当压力处于“活动”阶段时便改变其路线。然而这种改变并非那么容易。

在判断是否过劳时,两类指标十分重要。

第一,我们必须根据个人特点来确立其过劳程度。通常采用马斯拉奇过劳问卷(MBI)来衡量与过劳相关的三个症候群。用情感耗竭量表来评价因工作而导致的情感上的疲乏不堪的感觉,用个人成就量表来衡量工作能力和成就的感觉,用非人性化量表来测量对求助者的淡漠和非人性化反应。这些分量表结合起来可以得出一个总分,用于评估过劳的品读和强度。

第二,必须明确其工作情况如何。采用评定工具为“工作环境量表”。这种评定涵盖工作承诺、成就压力、工作自由度、领导控制力等多方面。以上两类评定工具共同用于鉴定员工与工作环境。将过劳危机与评定标准结合在一起,能客观公正的了解过劳个体是何种情况,并从中明确干预方案。

三、过劳危机干预

对过劳危机进行干预之前,对过劳等级的正确评估就现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如果过劳是由于个体性格所致,通常采用个体行为治疗;如果过劳是由于社交方面引起,则采用训练或组织形式给予干预。

个体干预 处在挫折中的个人可能通过参加直接和间接的行动获得很好的帮助,但在严重的淡漠阶段,则不会起任何作用。这种情况下采用个人咨询更为适用一些。凯斯勒(Kesler)建议用A.拉扎勒斯(Arnold Lazarus)的行为、情感、感觉、想象、认知、人际关系和药物/生物模式(bahavior,effect, sensation,imagery,cogni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rug /biology,简称BASIC ID )作为对过劳的治疗方法。此外,贝图辛格(Tubesing)等罗列了36中可能的干预策略,包括与过劳有关的躯体的、智力的、情绪的、精神的和环境的成分,但即使如此也没有把干预方法全部包含进来。每一个个体都有个人的习惯,其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解决过劳危机的过程中,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通过组织形式给予干预  当一个组织机构处于过劳的危险中时,就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人,而需要这一机构中的所有成员来重建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有利于员工的还是对他们造成压力,这是应该重视的问题。机构缺乏正性强化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机构的管理者认为“不存在什么过劳问题,存在的只是消极怠工的员工和对机构的不良动机。”尽管许多有关过劳的文献都呼吁根除工作环境中的消极方面,研究表明,缺乏积极因素与过劳的产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是独立于工作本的消极特征的。

社会支持系统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工作环境中,社会支持系统对避免过劳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的作用就像一个缓冲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有助于人们保持生理及心理上的平衡。Golembiowski和他的同时提出,社会支持能提供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他们还发现过分注重工作而缺乏亲密关系、缺乏相互帮助和领导鼓励的职员均是过劳危机高发人群。马斯拉奇发现结婚的个体比单身的个体发生过劳的机率要小。由此可见社会支持在过劳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遏制过劳死事件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公示栏、讲座、宣传片等,宣传身体健康预防知识,增强个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加强劳动保护,搞好生活、卫生、文化建设,为个体创造优美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加强职员体检工作,通过定期普查,预防疾病的发生,排除潜在的生命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过劳死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E.Gilliland,R.K.James.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胡佩诚.心理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张理义.应激障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邱鸿钟.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危机个体量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