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解读

2017-01-20祝萍

成才之路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史记语文课堂

祝萍

摘 要: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文章从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出发,探讨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解读;阅读教学;史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98-01

语文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文本阅读可以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读出一幕幕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读出一回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思考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一、学生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疑问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第十册中的一课,课文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喜爱历史,由于得罪汉武帝遭受了残酷的刑罚,但他没有忘记父亲的临终嘱托,忍辱负重,耗尽毕生心血,历时13年,完成辉煌巨作《史记》的故事。这一课表现了主人公司马迁在遭遇奇耻大辱后,仍不忘使命的坚强意志与高尚人格,是培养学生责任感与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的优秀作品。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离今天是非常遥远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足以解决学习过程中带来的疑惑,比如,司马迁到底犯了什么罪才遭到如此残酷的刑罚?文中出现的“宫刑”究竟是一种什么刑罚,使得司马迁因为受了这个刑罚竟然想自杀?《史记》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竟然让司马迁父子为之付出了两代人的心血?等等。

二、解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课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心动起来。因此,做好本课的文本解读就显得至关重要。围绕“发愤”二字,课文可以分为少年熏陶、临终受托、受辱发愤和完成巨著这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能很好地回答围绕课题提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二是他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下面对文章的这四个部分逐一进行解读。

1. 少年熏陶

司马迁的父亲是朝廷的史官,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司马迁从小就深受其影响。文章开头就描述道:“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由此可见,司马迁从小就生活在黄河岸边,他喝着黄河的水,听着一位位英雄人物荡气回肠的故事,感受着黄河的奔腾不息,心目中自然就有了英雄与伟人的神韵。同时,再加上父亲的影响,使得司马迁从小就与《史记》结下了不解之缘。

2. 临终受托

司马迁父亲临终之时的嘱托场面写得很活:“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相信学生在读完之后一定会记忆深刻,这也应该是司马迁深深铭记在心的。“泪流满面”是父亲穷尽一生之力未能完成史书的遗憾和不甘,“千万不要忘记”是父亲临终心愿未偿之时的嘱托……这些深深震撼了司马迁,才让司马迁接过父亲手中的笔,继承父亲的遗志,真正走上了写史之路。

3. 受辱发愤

受辱发愤是整篇课文的重点,课文配备的插图使人物形象化:一间破旧的屋子,一张简陋的书桌,一盏暗淡的油灯,一地乱蓬蓬的稻草。这是遭受人生巨大打击的司马迁正在撰写《史记》,但是却在他的眼睛里读到了坚强、决心、忍辱负重。再看文中的“辩护”,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它的意思,从而了解到司马迁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这样就能体会酷刑给司马迁带来的痛苦与冤屈。课文里没有讲明司马迁获罪的具体情况,这需要教师把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司马迁身为史官而具有的正直品质。关于“宫刑”也是需要课前让学生事先查阅资料知晓的。让学生抓住“几次”“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等词语,深刻感受司马迁所受“宫刑”的残酷,体会他当时悲愤交加生不如死的心情。“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这段是司马迁心理活动的描写,是文中的重点句,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一段话,明白这是悲愤交加的司马迁的心声,也是支撑他活下去的重要原因。

4. 完成巨著

教师要让学生从“13年”体会写作时间之长,从“52万字”体会字数之多,从补充的资料“《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会历史时间之久。此外,司马迁完成《史记》花了13年的时间,可是文章后面又说是司马迁的毕生心血,教师可让学生来质疑。同时,再从鲁迅先生对《史记》一书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让学生认识到《史记》是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一部不朽巨著,从而让学生体会这是从侧面烘托司马迁的伟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为学生再现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用知识的甘霖在每天的课堂上浇灌一棵棵幼苗,让真挚的情感碰撞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

参考文献:

[1]杜淑玲.网络教学: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把双刃剑——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例[J].课外语文,2015(22).

[2]关秀娇.论《史记》人物悲剧超越性的艺术之美[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史记语文课堂
少年品读 史记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