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1-20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张莉莉

中国商论 2016年36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物流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莉莉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莉莉

本文从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社会需求规格和高校培养目标分析入手,提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并探讨了本科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设计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人才需求规格 培养方案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目前,在整个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以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来满足物流企业的需要。然而近几年毕业的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很难在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 位置,出现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与物流企业用人要求不相匹配的状况,这就不得不反思本科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从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社会需求规格和高校培养目标分析入手,提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探讨本科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并以辽宁省沈阳市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和实施效果。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依据

1.1 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

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时间里,职业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以下几个过程。(1)刚刚走出校门时,从事基础操作岗位,在物流部门或物流企业从事客户服务、库管、拣货、制单、质检包装等工作。(2)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成为部门主管或物流企业营业网点的经理,主要负责“人和物”的管理,有些经理还要负责市场开拓维护工作。(3)学生毕业5年左右,将晋升为仓店经理、较大部门的运输经理或物流分公司的经理,主要工作内容是规划、统计分析和决策。(4)五年以上时间的,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如大区经理。这样的职业发展过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 学生就业岗位群分析

1.2 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根据以上学生就业岗位群和职业发展过程的社会调查,得出企业所需毕业生应具有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养。

(1)核心知识: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核心知识是物流专业知识(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方面)和综合管理方面的知识(如财务、营销、薪酬、激励等)。(2)所需能力: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如办公软件应用、ERP系统操作、数据库应用、打字速度等),沟通协调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业务流程优化能力。(3)所需素养:强调系统、成本和服务理念,做事的逻辑性及未来发展的可塑性。

图2 物流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过程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及专业办学以来取得的成果,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坚持和深化“以职业素质为根本、综合管理能力中心、岗位技能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抓好职业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改革:(1)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2)建设精品课程。(3)注重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4)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改革的具体措施可见表1表列示)。

表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措施一览表

2.1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1)专业定位。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在物流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工商管理方面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教育,突出学生综合管理技能的培养,也就是说以培养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从事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2)课程模块。根据用人单位反映出的显性用人能力需求,结合教学规律,把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划分成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工具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四个模块,把应具备的能力划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三个模块(见表2、表3)。具体措施是主干课程和专业主要课程加大了计算机方面课程的开设科目数和学时数,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并重,并在选修课中增加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可满足今后发展需要。

表2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模块划分

表3 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划分

2.2 建设优质课程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推进课程整体水平提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授课方式的改进。通过优质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实施,以精品课程为核心带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同时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飞跃。

2.3 注重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1)设计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团队拓展训练、礼仪实训、演讲与口才实训、物流活动认知实训、运输管理实训、仓储管理实训、配送管理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训练。这些实训进行的方式也灵活多样,有的在校内完成,有的在企业进行短期实训。实践教学模块从沟通、协作、企业运营管理到物流职能活动管理,从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增加职业入门指导课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热点。为了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围绕物流行业做职业规划,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与社会实现零对接,本专业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职业入门指导”课程组,从一个更长远、更广阔的角度,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负责的计划与心灵准备。这一课程组包括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和物流专业专题讲座。

(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遵循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原则,2004年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由企业总经理和相关岗位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搭建了教学平台,建设了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已部分实现了“订单教育”的培养方式。

2.4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创新发展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聚焦在创新性人才上,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高等教育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

(1)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自选项目和指导教师,开展创业活动。

(2)设置创新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达到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从2008级学生开始引入创新学分制度、制定《经济管理系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创新实践学分是指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课外从事与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专业水平有关的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并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得的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完成课内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的同时,还必须按规定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至少取得10个创新实践学分,方准予毕业。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一,成立物流协会。协会可以承担真实实务操作,如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材收发、部分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等真实项目;定期举行电子期刊大赛、演讲比赛和物流知识竞赛,对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风、锻炼能做事会做事的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项学生竞赛。教师应积极组建创新团队,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辽宁省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物流技能大赛等科技竞赛,还带领创新团队进行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方面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结语

物流管理人才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需要,坚持不同院校一定要办出各自的特色,高校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调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确立办学方向,与企业随时沟通,根据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环节等,制定出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相融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体系建设。

F252

:A

:2096-0298(2016)12(c)-177-02

张莉莉(1977-),女,汉族,辽宁丹东人,沈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学方面的教学与应用研究。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物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