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黄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2017-01-20陈睿毅王立改徐冬冬毛国民

关键词:小黄鱼轮虫大黄鱼

楼 宝,詹 炜,陈睿毅,刘 峰,王立改,徐冬冬,毛国民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021)

小黄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楼 宝,詹 炜,陈睿毅,刘 峰,王立改,徐冬冬,毛国民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021)

小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随着过度捕捞及环境的变化,捕捞个体逐渐小型化,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小黄鱼的人工养殖、良种培育是未来小黄鱼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4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岛,利用620尾人工繁殖的F1代1龄小黄鱼亲鱼,通过人工促熟和激素诱导,获受精卵36万粒,获得初孵仔鱼17万尾,统计得知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6%和62.1%。在水温15.0~22.0℃,盐度26~28,溶解氧5.0~6.0 mg/L的条件下,历经60 d的培育,育成平均全长5.71±0.73 cm的F2代苗种5.8万尾,育苗成活率34.12%。小黄鱼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为小黄鱼的增养殖和良种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小黄鱼;全人工;繁育技术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俗称小鲜、黄花鱼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Nibea,广泛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半岛西岸海域。曾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乌贼Sepiella maindron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as并称为我国“四大海产”,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1]。但自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黄鱼产量急剧减少。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及产卵场保护区的设立,其资源量有所回升[2-4],但目前捕获的小黄鱼群体仍呈现年龄组成序列缩短、性成熟提前、个体小型化等资源衰退现象[5-6]。

近年来,国内已陆续开展了小黄鱼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幼鱼培育等人工繁育的相关技术研究[7-9]。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上述研究最终未能实现小黄鱼的规模化繁育。201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对野生小黄鱼进行驯化养殖、亲鱼越冬及强化培育后,于2015年培育出平均体长5 cm的苗种3万尾,实现了小黄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突破。2016年,又以人工繁育的F1代1龄鱼为亲本,育成F2代苗种5.8万尾。现将2016年小黄鱼的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以期为小黄鱼养殖推广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于2016年4月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岛进行。育苗用水为经高位池黑暗沉淀24 h后,再用沙滤池过滤而得的自然海水。由于使用的是自然海水,所以育苗期间,育苗用水温度随着海区水温逐渐升高,海水温度变化范围:15.0~22.0℃,盐度26.0~28.0。

1.2 亲鱼来源与性腺促熟培育

本次试验所用亲鱼为2015年人工培育的1龄F1代小黄鱼,平时养殖于20 m3水泥池中,养殖密度:鱼苗全长5 cm左右时,300~400尾/m3;8~10 cm时,150~200尾/m3[10];10~15 cm时,80~100尾/m3;15 cm以上时,30~40尾/m3。在此期间中,主要以鱼宝牌人工配合饲料为饵料。2015年12月起转移至越冬池培育,期间每日少量投喂鱼宝牌成鱼配合饲料,水温维持在10~12℃,日换水20%。当自然海区水温升至12℃时,挑选优质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光照200 lx,盐度26~28,溶氧5~6 mg/L,日换水量100%。饵料为活沙蚕加鱿鱼块1:1比例,并拌入3‰~5‰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每天投喂两次,投喂量约占亲鱼总体重的3%~5%。

1.3 人工催产

亲鱼培育池水温达到13℃时开始对亲鱼性腺进行抽样检查,观察到70%亲鱼的性腺发育处于V期时,使用LRH-A2和HCG进行催产。催产剂量及注射方法详见陈睿毅等[11]报道。本试验使用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共620尾,其中雌鱼220尾,催产后雌鱼和雄鱼一同移入20 m3的产卵池中,让其自然产卵授精。

1.4 受精卵收集与孵化

产卵池水温控制在15~16℃,盐度为28,产卵池上方用遮阳网全覆盖,人工催产后小黄鱼,效应时间为36~48 h。小黄鱼的卵为浮性卵,使用80目筛绢网直接在产卵池中拉网,收集水中受精卵。将收集的受精卵置于20 L的塑料桶中,用玻璃棒沿顺时针方向搅拌,静置10 min后通过虹吸法去除沉卵,重复此操作2~3次,最后将上浮优质受精卵移入5 m3水泥育苗池进行孵化培育,育苗池水温15~16℃,放卵量为(2~3)万ind/m3。

1.5 鱼苗培育

受精卵约60 h出膜。出膜2 d后开始每天加水,加水量为池体积的8%~10%,加满后改换水培育,初期日换水量为15%~20%,根据苗种生长和摄食情况逐渐增加换水量,并适时分苗,苗种平均体长5 cm时,换水量至200%。苗种培育期间,水温随着自然海区水温升高而从15℃逐渐升高22℃,盐度在26~28,溶解氧保持在5.0~6.0 mg/L,pH 7.0~8.0之间。

1.6 苗种培育饵料系列

小球藻:苗种培育所用小球藻为商品化的小球藻浓缩液。

轮虫的培育:轮虫(褶皱臂尾轮虫)培育桶体积为7 m3,起始投放轮虫数量为5×108ind/桶,采用拌有酵母膏的浓缩小球藻液进行培养及强化,培育桶中充气量要大,以防止高密度轮虫缺氧死亡,每天用虹吸法收集轮虫投喂小黄鱼后加入等量海水。随着轮虫的二分裂繁殖,轮虫密度在3~5 d内可保持在120~150 ind/mL,随后由于水质等原因,轮虫数量会急剧减少,此时需要购买新的轮虫进行培育;根据鱼苗生长阶段对轮虫个体大小的需求,通过改变水温的方法来培养规格不同的轮虫,20~25℃培养大轮虫,25~30℃培养小轮虫。

卤虫的孵化:卤虫卵适量置于孵化桶中,孵化水温通过温度控制仪和加热棒控制在28℃,充气量要求足够大,以防止卤虫缺氧死亡。孵化24 h后,绝大部分卤虫脱壳而出,此时,通过卤虫的趋光性去除卤虫卵壳。卤虫孵化率一般在80%左右,孵化出的卤虫经营养强化12 h以上方可用于饲喂小黄鱼仔鱼。

1.7 育苗生产中各种饵料的使用

育苗生产中小球藻、轮虫、卤虫和配合饵料的投喂策略如图1。初孵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前用高浓度小球藻液强化12 h以上,被强化的轮虫密度控制在300~500 ind/mL;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剂采用浓缩小球藻液和裂壶藻强化12 h以上;配合饲料为鱼宝牌鱼类苗种培育专用饲料。投喂方法:3日龄前不投饵,4-12日龄投喂轮虫,投喂量控制在水体中轮虫密度为8~10 ind/mL,在换水后投喂;8-18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放密度为1~3 ind/mL;15日龄开始驯化投喂配合饲料,驯化期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驯化成功后投喂量视鱼苗的消化道饱满程度和观察池底残饵情况决定;3-12日龄,育苗池中需加入小球藻,保持(40~60)万ind/mL的密度,主要作用是调节水色和饲喂轮虫。

图1 小黄鱼人工育苗饵料系列及使用时期Fig.1 The food series and feeding time of Larimichthys polyactis

1.8 清底吸污

为了减少对仔鱼的机械损伤,在小黄鱼达到10日龄以前不进行吸污,通过常流水的方式保持池水清洁,达到10日龄之后每隔一天吸污,吸污时尽量轻柔缓慢,避免鱼体受损。15日龄以后由于开始投喂小颗粒人工配合饲料,水质恶化迅速,所以为了保持水体清洁,需要根据情况每天清污1~2次,采用虹吸法清除池底沉积物,虹吸管排水口需要放置40目网箱收集虹吸出的仔、稚鱼,及时放回育苗池中。

1.9 病害防治

小黄鱼的病害防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关键是保持水质清新、洁净。可以适当投喂维生素C等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的药物,也可以将市售的山楂、麦芽、枸杞等中草药按一定的比例在砂锅中加水熬制成一定浓度的浓缩液,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生物饵料在投喂前用该浓缩液强化12 h以上,以增强鱼苗的消化能力和免疫水平。鱼苗培育后期主要依靠加大换水量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不主张在未发现鱼苗疾病时就使用抗菌药物,因为用药时间过长,容易造成鱼苗的耐药性。发现疾病后,应及时判定鱼苗所患疾病,对症下药,通常采用药浴和药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时也可以不直接投药于鱼苗,而投于轮虫,因为鱼苗的疾病多为从轮虫中带入。

2 结果

2.1 受精卵孵化

小黄鱼成熟卵及受精卵均为圆球形,无色透明,浮性;中央有油球1个,卵径1413±73 μm,油球径465±23 μm[12]。在水温15.0~16.0℃,盐度26~28,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pH 7.0~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60 h左右可孵化出膜,共计获初孵仔鱼1.7×104尾,受精率76%,孵化率为62.12%,见表1。

2.2 苗种培育

在水温15.0~22.0℃,盐度26~28,溶解氧5.0~6.0 mg/L的条件下,历经60 d的培育,小黄鱼鱼苗平均全长5.71±0.73 cm,共培育幼鱼5.8×104尾,育苗成活率32.12%(表1)。小黄鱼的生长曲线见图2,鱼体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032 1 x2-0.029 1 x+0.358 9,其中决定系数R2高达0.997 6,说明方程曲线拟合效果较好,能够较为准确反应小黄鱼苗种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黄鱼仔、稚、幼鱼在30 d之后进入快速生长期。

图2 小黄鱼仔稚鱼生长曲线Fig.2 Growth curve of larva,juvenile and young fishof L.polyactis

表1 小黄鱼全人工育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值Tab.1 The results of the artificial production with L.polyactis

3 讨论

3.1 繁殖习性

小黄鱼属于温水性鱼类[13],其产卵适宜温度为15℃左右,水温达到18℃之后,小黄鱼性腺开始退化;大黄鱼为暖水性鱼类[14],其繁殖水温需要在20℃以上[15],因此,彼此繁殖季节不会出现重叠,不会出现自然杂交的现象,根据这一差异可以明确区分大黄鱼和小黄鱼。小黄鱼的卵径和油球径均稍大于大黄鱼[16],受精卵发育时间为60 h左右,较相同条件下大黄鱼的长[17],可能原因正如殷名称[18]报道所指出的,在相同水温条件下,不同种鱼类所产卵子的卵径越大,其发育速率越慢。小黄鱼与大黄鱼类似,容易受到惊吓而出现胀气现象,因此,在小黄鱼亲鱼培育和产卵过程中应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强光照射。从已有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小黄鱼表现为1年性成熟,这一特性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为快速培育出性状优良的小黄鱼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3.2 人工繁殖

我国从50年代末就已开始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种鱼类获得成功[19],并已经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新品种,如大黄鱼“闽优1号”、“东海1号”,牙鲆“鲆优1号”、“北鲆1号”、“北鲆2号”,大菱鲆“丹法鲆”,大口黑鲈“优鲈1号”等,这些新品种均已大面积推广养殖,具有相当大的生产规模。相比于这些鱼类,小黄鱼的人工繁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对于小黄鱼的人工繁殖研究,在很久之前就有学者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如谢立峰等[7]于2003年对海捕野生小黄鱼开展了亲鱼培育技术的研究;徐献明等[8]于2012年春汛期间对海捕小黄鱼进行人工挤卵授精获得受精卵,开展了人工繁殖研究,随后又对近海捕获的小黄鱼幼鱼进行人工培育研究[9],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上述研究均未能突破小黄鱼人工繁育关键技术。201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对海捕野生小黄鱼进行驯化养殖,亲鱼越冬研究之后,于2015年开展小黄鱼的人工繁殖研究,成功培育出小黄鱼苗种2.5万尾[20],2016年再次培育出苗种5.8万尾,标志着我国小黄鱼人工繁育技术已经取得成功。

3.3 苗种自相残食现象的防治

小黄鱼在苗种培育早期会出现自相残食现象,苗种培育池中经常可见较大个体吞食较小个体,以及被咬食过的苗种残骸,这一现象与大黄鱼表现一致[21]。为了降低乃至避免这一残食现象,需要及时根据鱼体个体大小进行分池,同时调整投饵量、投饵频率,在进行新饵料驯化早期,少量投喂原有饵料,避免部分苗种对新饵料不适应而出现厌食导致体质下降,同时饵料中拌入适量的营养添加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增加苗种活力增加其躲避其他个体的能力,减轻或杜绝苗种之间的残食现象,从而增加苗种育成率。

3.4 发展前景

小黄鱼作为“四大海产”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其特有的经济重要性。但是其野生资源严重衰竭,小黄鱼捕获量日趋下降[22-23]的现象日渐严重。为了避免小黄鱼像大黄鱼一样出现野生资源几乎灭绝的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对小黄鱼种质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24],小黄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为小黄鱼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契机和途径,即通过增值放流实现小黄鱼资源保护。此外,由于小黄鱼捕获量下降,优质的野生亲鱼的捕获也更加困难,所以,小黄鱼全人工繁育的成功,使人工繁育摆脱了对海捕小黄鱼亲鱼的依赖,更加容易实现规模化繁育,为渔业增殖放流、苗种推广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为近海渔业资源修复与养护做出重大贡献,发展前景广阔。

[1]李建生,林龙山,程家骅.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分布特征及其与底层温度和盐度的关系[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3): 348-356.

[2]王世表,宋 怿,李 平.我国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6(1):24-27.

[3]周永东,徐汉祥,潘国良,等.东海区鲳鱼、小黄鱼资源量及其持续渔获量的估算[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32(1):1-5.

[4]钟毅飞,俞存根,周青松,等.舟山渔场宁波-舟山港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1-7.

[5]林龙山,程家骅,任一平,等.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生物学特征的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4,11(4):333-338.

[6]水柏年.小黄鱼个体生殖力及其变化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1):58-69.

[7]谢立峰,付贤康.小黄鱼亲体培育技术[J].中国水产,2006(1):50-51.

[8]徐献明,张志勇,吴建平,等.小黄鱼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养殖,2012,33(12):12-13.

[9]徐献明,张志勇,曹 昆.小黄鱼幼鱼人工培育技术[J].水产养殖,2014,35(8):22-24.

[10]陈睿毅,楼 宝,詹 炜,等.小黄鱼亲鱼驯养及苗种繁育[J].科学养鱼,2016(1):42-43.

[11]陈睿毅,楼 宝,詹 炜,等.小黄鱼亲鱼培育和催产技术的初步试验[J].水产科学,2016,35(3):250-254.

[12]詹 炜,楼 宝,陈睿毅,等.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特征观察[J].海洋与湖沼,2016,47 (5):1 033-1 039.

[13]丁峰元,林龙山,李建生,等.东海区北部小黄鱼生殖群体分布及与水团关系[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1 013-1 019.

[14]张祖兴,李明云.大黄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6,25(7):376-378.

[15]郑春静,吴雄飞,蒋宏雷,等.大黄鱼亲鱼培育与人工授精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6(7):86-87.

[16]刘家富.人工育苗条件下的大黄鱼胚胎发育及其仔、稚鱼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的研究[J].海洋科学,1999,23(6):61-64.

[17]马 梁,王 军,陈武各,等.鮸状黄姑鱼与大黄鱼人工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3): 378-382.

[18]殷名称.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J].水产学报,1991,15(4):348-358.

[1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鱼类繁殖组.我国海洋鱼类人工繁殖概述[J].海洋科学,1977(l):16-21.

[20]刘 峰,陈琳,楼 宝,等.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6, 47(3):655-662.

[21]姜志强,张 弼,考 伟.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J].水产科学,2001,20(3):15-16.

[22]CHEN Dagang,LIU Qun,ZENG Xiaoqi,et al.Catch composi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tnet fisheries in the Yellow and Bohai Seas[J].Fisheries Research,1997,32(1):61-68.

[23]郭小雨,周青松,俞存根,等.象山港东北部海域春秋季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4(6):505-513.

[24]WANG Le,LIU Shufang,ZHUANG Zhimeng,et al.Mixed-stock analysis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providing implications for stock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J].Fisheries Research,2015,161:86-92.

Studies on Techniques of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Larimichthys polyactis

LOU Bao,ZHAN Wei,CHEN Rui-yi,et al
(Institute of Marine and Fisheries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Key Laboratory of Provincial Mariculture and Enhance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Zhoushan 316021,China)

As an important marine commercial fish,with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exploitation,the number of wild Larimichthys polyactis increasingly reduces.Thus,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of L.polyactis will be the research key content in future.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to June,2016,studies on techniques of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small yellow croker were execu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between 15.0-22.0℃,salinity 26-27,the oxygen 5.0-6.0 mg/L during the experiment. After 60 days,a total of 5.8×104young fishes were reared,with average total length of 5.71±0.73 cm.The hatching rate and survival rate were 62.12%and 34.12%.The successful artificial breeding of L.polyactis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n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release of L.polyactis.

Larimichthys polyactis;artificial;rearing technique

S965.323

A

1008-830X(2016)05-0361-05

2016-07-20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F50006);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C31061);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C10055);象山县科技计划项目(2015C0001)

楼宝(1969-),男,浙江义乌人,研究员,研究方向:海水鱼类增养殖.E-mail:loubao6577@163.com

猜你喜欢

小黄鱼轮虫大黄鱼
我国大黄鱼产业的集聚水平研究
小黄鱼明白了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炸小黄鱼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28元/斤的辉煌不再!如今大黄鱼深陷价格“泥沼”,休渔期或初现曙光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宁德大黄鱼“ 游”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