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及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对比

2017-01-20侯发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4期
关键词:乳头状磁共振乳腺

侯发欣

255001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

磁共振成像及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对比

侯发欣

255001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收治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4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乳腺超声、乳腺X射线以及乳腺专用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测。结果:MRI检测出35个病灶,超声检测出28个病灶。结论:MRI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因而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超声诊断高。

磁共振成像;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价值对比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属于乳腺疾病科疾病,其临床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局部疼痛等,其中,>80%的患者均会出现乳头溢液症状[1]。乳头溢液的主要特点是自溢性,多为浆液性或血性,而患者出现疼痛主要是由乳房导管扩张和炎症等原因所致。该疾病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情况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症状表现不明显。目前,用于检测该病的较为常见的方法有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以及导管造影检查等[2]。近些年来,MRI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检查中,有文献资料显示,MRI应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检查中可有效提高病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本研究中,我院对3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实行了MRI及超声诊断,并比较两者检测准确率,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4例,均为女性;年龄31~63岁,平均(49.78±1.24)岁;在临床表现方面,乳腺肿块14例,患者体检体征不明显4例,导管溢液16例;16例患者,4个月<病程<1年;18例患者,1年<病程<2年。以上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乳腺超声、乳腺X线以及乳腺专用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测。

检查方法:①MRI检查:患者以俯卧位进行MRI检查,让患者的双乳悬垂在线圈之中。在扫描前,对患者行匀场操作检查,借助薄层扫描技术、双层螺旋采样以及腺体组织抑制等进行横断位扫描,动态增强检查采用钆喷酸葡胺,而后借助后处理工作站分析、计算病变时间以及相应的信号强度曲线。②超声检查: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调整为10~14 MHz。患者取俯卧位姿势,将患者乳房进行充分暴露,首先对乳头以及乳晕进行扫查。扫描方向:以乳头作为中心,由内向外,行放射状扫描,尤其针对病变区域做重点全方位检查,对扫描中的病变形态状况、大小情况、导管扩张情况以及回声特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并对肿块内部的情况和周边血流状况进行观察。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超声和MRI动态增强后病变的强化形式。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病理、病变结果:在3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共有36个病灶;9例患者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患者为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双侧2例,单侧32例;右乳10例,左乳22例;双侧发病2例。根据乳腺分区划分,在36个病灶中,外下象限4例,乳晕后区11例,中外上象限13例,内上象限8例。

MRI表现特点:在36个病灶中,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病灶检测出35个病灶:①直径≤1 cm的病灶23个,直径>1 cm的病灶7个,直径约2 cm的病灶5个。②表现为不规则状病灶5个,类圆形20个,分叶状10个。③边缘稍毛糙病灶4个,边缘光整31个。

MRI平扫动态增强影像表现特点:对患者行动态增强之后,其影像表现特点可为不均匀强化,也可表现为均匀强化,或在扩张的导管内发现壁结节样强化。本研究中,2例患者在平扫过程中发现右侧的乳晕后出现结节影,且T1WI表现为等信号。

讨 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临床医学家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其病理机制与乳腺囊性增生疾病相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于40~50岁的妇女,且绝经妇女的发病率高于普通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依据病灶数目可划分为两类,即多发型与孤立型,而多发型极易诱发癌变,患者一旦出现异形增生等不良症状,其恶变的发生率明显比孤立型高[3]。但总体而言,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比较低,由于其临床表现不明显,加之过去影像学检查系统精准性不够,因而极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当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多,如超声诊断。超声诊断具有无创、简单、方便、可重复等特点,因而被普遍应用于乳腺疾病筛查工作中。尤其是对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其病变检出率比较高,但是对于结节体积小的患者而言,超声检测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4]。MRI检查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乳腺检查中。与超声检测相比,MRI检测具有多参数成像、无电离辐射、分辨率高等优势,且还能够对患者行动态增强检测,这无疑将极大提升病变检出率[5]。本文研究中,MRI检测出35个病灶,而超声检测的病灶例数为28个,可见,MRI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测。

综上所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超声诊断高,可以为临床乳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1]张颖,王觉,王萌,等.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2):39-42.

[2]师红莉,许秋霞.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121-122.

[3]郭宝琴,李华,陈轶,等.MRI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0):1539-1541.

[4]谢菲,周波,王殊,等.磁共振成像及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2016,11(2):271-274.

[5]高明月,邓春霞.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估[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0):40-43.

Value comparis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breast

Hou Faxin
The Municipal Authority Hospital Zibo City 255001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breast.Methods:34 patients with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 were selected.All of the patients underwent breast ultrasonography,X ray,and MRI scan and dynamic enhanced breast scan.Results:35 lesions were detected by MRI,and 28 lesions were detected by ultrasound.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breas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ltrasound diagnosis,so the value of MRI diagnos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ltrasonic diagnosis;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breast;Value comparis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57

猜你喜欢

乳头状磁共振乳腺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针吸治疗乳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