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常见病因及预防的初步探讨

2017-01-20刘广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6期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机制

刘广安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黑龙江密山 158300

高血压患者常见病因及预防的初步探讨

刘广安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黑龙江密山 158300

高血压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对健康具有最大危害及最高发病率的一种疾病,目前已成为一个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总结了高血压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文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其病理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日常生活中对高血压如何预防提出了建议,目前高血压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控制措施。因此,应对预防高血压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提高重视程度。

高血压;主要病因;预防措施

高血压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收缩压、舒张压都高于正常范围,也是对健康具有最大危害及最高发病率的一种疾病,已备受医学研究者的日益关注。按照世卫组织标准,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是90/60~139/89 mmHg汞柱,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在血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超过120/80 mmHg为理想血压,高于140/90 mmHg为高血压。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具有家族史,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由于多基因遗传因素而引起,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背景。高血压患者近年来明显增长,并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据世卫组织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压患者已逾10亿之多,目前已逐渐成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也是一个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患者也有2亿,在性别、年龄和患者所处区域等方面,成年高血压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役军人也逐年提高高血压患病率[1]。高血压病已严重影响各年龄群体的健康。因此,应对高血压病加强健康宣教,对该疾病提高重视程度,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人们对高血压病预防,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2]。

1 高血压发病原因及其机制

高血压具有十分复杂的病因,目前还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有关学者观点认为高血压患者年轻化主要与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及一些刺激性因素导致的血管收缩过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主要致病因素及其发病机制在中西医专家中存在各不相同的观点,该研究简单总结了中西医有关理论[3]。

1.1 西医病因及其病理机制

与近年来有关研究[4]进展相结合,西医主要观点是产生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受到环境及遗传因素所影响,目前尚未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活跃的交感神经,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过度激活作用;血管内皮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受损的血小板功能形成血栓是主要的三个流行观点。很多研究观点表明,肾交感神经对血压的影响主要利用肾素分泌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证实,肾脏交感神经去除可使血压指标明显降低。与近年来有关肾交感神经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相结合进行分析,可发现过度激活肾交感神经与产生高血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于产生的原发性高血压也具有一定的参与作用,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可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4]。

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和选择性可分泌出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产生很多种类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存在的功能障碍与产生高血压具有互为因果的作用,使高血压病情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损伤的内皮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甚至形成血栓,进而引发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此外,衰老的内皮细胞对于产生的内皮功能障碍也具有一定参与作用,进而使高血压病情逐渐加重。部分特异性微RNA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利用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实现对患者血压的有效调控,与产生高血压具有重要关系。血小板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聚集、黏附等,增强活性容易使患者产生血栓症状。而高血压与血栓两种疾病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血小板提高活性与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时患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亢进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1.2 中医病因及其病理机制

我国中医文献中,已经记载明确“高血压”疾病,对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病也存在多种观点。但结合高血压发病特点,大部分观点都是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范畴,分为虚实两方面的基本病理机制,与内脏器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很多病理因素都能引发高血压,中医主要分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痰浊中阻、血脉瘀阻及肝肾阴虚等几种类型,比较多见就是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两种类型。

很多中医文献中都对高血压进行了较细致的描述,《黄帝内经》中有关内容影响了后世医者,这与高血压的现代论述也具有一定关系。现代中医也相继开展研究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有观点认为肝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器官,并强调不只是限制在肝部。也有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对脾胃进行调理是一个重点,引发高血压的关键在于脉络痹阻因素。很多医学专家都具有不同观点,应基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目前医学特点,深入研究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及病理机制。

2 高血压的日常预防

早期高血压不具有明显症状表现,因此难以察觉,现代医学中还存在隐匿性高血压这一特殊类型,大部分隐匿性高血压群体都是在体检中表现出升高血压,也有因精神激动时产生头晕、头胀感觉,并表现出逐渐加重症状,随后同时存在心悸、失眠等表现。此外,劳累后一些患者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表现,身体感觉不适才引起注意。高血压病情会随年龄增大而不断发展,之后逐渐对心、脑、肾等器官产生影响,甚至引发心梗、脑卒中、慢性肾病及心衰等主要并发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因此,应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提高关注度,并注意预防高血压[5]。

2.1 基于合理饮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饮酒量应严格控制不可过量,以免加速心率,使血管增大收缩度,引起血压迅速升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饮酒年限、数量及种类都能对产生高血压具有一定影响。相对于不饮酒的人,平均每日饮酒三四十克,可提高近50%的高血压患病率,而平均每日饮酒六七十克,可提高近一倍的高血压患病率。此外,饮酒还能使高血压突然明显升高进而增大死亡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特别要禁止饮酒过量。

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群体在日常饮食中应尤为注意低盐低脂,作为重要调味品之一的盐,缺少则没有味道。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中长期高盐能使收缩压平均升高5.6 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3.6 mmHg。血脂对高血压病情发展及预后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现代饮食中,血脂过高主要还是由于受到饮食影响。因此应将高脂肪食物减少,尤其是中老年易患病群体,多食用鱼类、蔬菜等对降压有利的食物,油腻及动物内脏等食物应尽可能少食。有研究结果显示,预防心血管疾病采用补充镁离子方法的效果比较显著,多食用具有较高镁含量的食物,能够使血压有效降低。因此,日常生活中可多饮天然矿泉水等镁离子含量较高的硬水。

2.2 对自身情志进行调节,作息时间有规律

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都具有较大的生活压力,应激状态易产生不良情绪,进而提高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中医研究观点是不良情绪引起的疾病与肝失疏泄之间存在相对较为密切的关系,中医文献资料中都描述过情志致病的相关内容,所以,掌握对不良情绪的有效调节尤为重要。引导患者倾诉可有效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不良情绪可利用一些娱乐方式使注意力转移,使精神状态乐观积极向上,对于调畅情志都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在工作中应劳逸结合,避免超负荷工作引发高血压。因此,在工作超过1 h后就要适当休息一会,通过远眺、散步等方法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有效舒缓、肌肉得到放松。此外,规律的生活作息是劳逸结合的主要表现,正常成年人应保证七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中老年易患高血压的人,随年龄增长各脏器功能不断衰退,应加强休息,采取适宜活动量锻炼身体,以免劳累过度。

2.3 对身体加强锻炼使体重得到有效控制

紧张的工作减少了业余活动,大部分人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运动量不足引起身体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的非正常变化,以上因素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在空闲时间进行的适度体育锻炼要坚持并有规律性,不只使血压明显降低,还可对患者采取相应的药物控制措施。通过运动量适宜的体育锻炼不只是提高体质,使血压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还可减少肥胖,通过慢跑、瑜伽等运动,对运动量和强度进行科学控制,以身体不感到疲惫为标准,有利于血液流通,进而降低产生高血压的几率。

2.4 预防其他方面

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都应对血压进行定期测量,尤其是较高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产生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对各群体尤其是老年群体的血压指标控制及时,使高血压患者尽可能减轻该疾病引起的各种危害[6]。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有关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为一种慢性常见疾病的高血压,对人们正常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困扰。目前,只是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控制措施。因此,应对预防高血压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提高重视程度。对血压定期进行测量,对高血压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使靶器官能够明显减轻高血压带来的损害,以防高血压不断发展而发展为心脑肾并发症,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实现良好的预防效果。

[1]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2]尚峰,王浈,黄河浪,等.现役军人高血压流行现况和影响因素[J].东南国防医药,2013(2):170-172.

[3]闫金玉,姚华锋.青中年人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45-146.

[4]魏榕,陶四明,韩明华.肾交感神经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5,28(51):378-379.

[5]吴兆苏,霍勇,王文,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1):1-30.

[6]蔡晓娜,屈百鸣.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为靶点的高血压治疗新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63-67.

R544.1

A

1672-5654(2017)06(a)-0040-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6.040

2017-03-05)

刘广安(1983-),男,黑龙江肇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猜你喜欢

血压高血压机制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