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护理研究
2017-01-20李锦兰
李锦兰
133000吉林省延吉市医院内镜室
内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护理研究
李锦兰
133000吉林省延吉市医院内镜室
目的:探讨内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收治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肠息肉患者100例,实施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切除息肉,无肠穿孔发生;患者病情稳定,对护理结果比较满意,对治疗过程也给予良好评价。结论:在内镜下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中,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使得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患者在治疗整个阶段都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重视,有效减少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肠息肉;护理
肠息肉是现阶段肠道疾病中最为普遍的疾病。随着临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一些结、直肠癌主要是由息肉的恶变产生的,一些息肉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是会给患者带来比较沉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肠息肉进行肠镜下切除。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已经逐渐成为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手段。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可以有效切除息肉,具有简便、安全和痛苦小、适用范围广等优势,也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1]。精心的护理是保证肠息肉治疗顺利与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收治肠息肉患者100例,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通过精心的护理,得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肠息肉患者100例,男49例,女51例;年龄21~76岁,平均(45.3±12.6)岁;全部患者都是通过电子结肠镜实施诊断。息肉出现的部位包括升结肠19例,横结肠21例,降结肠34例,乙状结肠26例。病理活检显示:增生性息肉46例,炎症性息肉39例,腺瘤性息肉15例。
方法:将连接在高频电发生器连圈套器和热活检钳等的装置利用电子结肠镜的活检孔道进入到肠腔中发生病变的地方,以圈套或钳将息肉夹住并进行通电处理,利用高频电流经过人体的过程中带来的热效应,使得病变的组织凝固并坏死。通过这种方式将息肉切除,也具有止血的效果。
护理:①术前护理:a.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对肠息肉切除的作用和目的以及重要性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对治疗具有的优势进行介绍,逐渐降低患者的疑虑与紧张感,进而能够有效配合各项检查。通过音乐疗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由于紧张与恐惧情绪造成的不良反应[2]。b.患者准备工作:在手术前掌握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水平,以及血常规等相关的信息。通过心电动态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观察。签署手术同意书,需要说明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防止医疗纠纷的出现。c.肠道准备:患者在检查前需要空腹6~8 h,用泻药进行肠道清洁以后,在最后一次排出清水样便。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术中要重视护理配合,在对息肉实施切除的时候,术者和助手的有效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医生与护士说话要轻柔,着装要清洁,使得患者可以感觉到医生与护士的专业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护士需要掌握各项操作的目的,对操作的步骤熟记于心,保证各个动作轻巧与准确。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电极板放置在患者臀部肌肉比较丰富的位置,医生将电凝电切的功率进行调整,暴露患者肛门并铺设洞巾,还应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有效减少患者的紧张感,减少肠蠕动。护士在协助医生插镜的过程中,要关注进镜的速度和医生的指挥,保证动作的力度适当,循腔进镜,防止损伤患者的肠壁。在术中还要观察患者面色、意识以及是否出现腹痛情况,在需要的情况下要停止检查。切除息肉的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在息肉摘除后,要将肠内的气体抽尽,防止患者出现腹胀不适的情况或者肠穿孔。在每一次进行电切后需要对圈套器上附着的焦痴组织进行清理,还应消毒和干燥[3]。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尤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比较容易出现出血和肠穿孔情况。所以在术后患者要留院≥24 h。其间应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还要关注患者有没有出现腹痛、便血以及黑便等问题。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要尽快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次研究的患者没有出现出血与穿孔情况。患者术后禁食6~12 h,没有发生剧烈的腹痛、便血以及黑便情况,在术后6 h进全流质食物,术后24 h进半流质食物,3 d后可以进容易消化的食物。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在术后1周内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者外出旅行。术后2周不能进行重体力的劳动,不可以长时间保持下蹲动作和热水沐浴,防止因为血管扩张导致出血。0.5年回医院时复查。
结 果
100例患者的手术都能够顺利完成,手术的成功率达到100%;手术过程中没有发生大出血和穿孔以及灼伤等并发症。在术后3 d,2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根据情况适当休息、饮食调整以及静脉注射止血,通过消炎药物对肠黏膜进行保护与治疗,出血得到控制,并在3 d后痊愈。
讨 论
肠息肉作为消化系统比较普遍的疾病,其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按照病理的诊断主要包括炎症性、增生性、腺瘤性以及幼年性息肉。由于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通过高频电凝切除术对肠息肉实施切除可以减少患者治疗的痛苦,还能够节约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在具体的手术实施过程中,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发挥比较关键的作用。通过术前心理辅导、术中熟练与专业的配合与操作、术后的有效观察与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在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只出现2例患者在对粗蒂进行切割时发生比较明显的出血,通过及时处理后,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总而言之,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在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1]陈灿林.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6):117.
[2]杨文兰,文清淑,李芹.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肠息肉的配合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0):984-985.
[3]孙玉珍,代淑艳,任志芳.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98-199.
Nursing care for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for intestinal polyps
Li Jinlan
Endoscopy Room,the Hospital of Yanji City,Jilin Province 133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points for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for intestinal polyps.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for intestinal polyp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given targeted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We observed the nursing effect.Results:Polypectom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There was no intestinal perforation.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and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outcome.They also gave a good assessment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for intestinal polyps,the operation was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by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whole stage can feel the attention of medical staff to themselves,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Intestinal polyps;Nursing care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