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让无锡河湖长治长美
2017-01-20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副市长蠡湖湖长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副市长、蠡湖湖长 刘 霞
河长制,让无锡河湖长治长美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副市长、蠡湖湖长 刘 霞
编者按:前不久,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在无锡组织召开了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工作培训班暨现场交流会。交流会上,来自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的市、县、乡、街道四级河长做了典型经验交流。无锡市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河长制管理工作起步早、力度大、考核激励机制健全,对全国各地河长制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无锡对河道水环境改善和长效管护进行的有益探索,值得学习借鉴。县、乡镇、街道级河长是河长制工作延伸的重要单元,在实施区域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实现河湖管护全覆盖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太湖流域片有关县、乡镇、街道在河长制先行先试过程中,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勇于探索工作方法,形成了以长兴县、直溪镇、虎丘街道为典型的各具地域特色的河长制做法。本期特刊发上述市、县、乡、街道四级河长的交流体会,以期为其他地区河长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无锡,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运河穿城而过,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辖区内有规模河流5 635条、水库19座,全市水域面积达32.4%。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造就了无锡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山水文化特质。传统发展方式在创造“苏南模式”奇迹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暴发的太湖水危机,不仅为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敲响了警钟,更成为无锡水环境治理的 “新起点”。十年前,无锡在全国首创河长制管理。十年来,无锡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管护新格局,逐步形成了河长制“党政领导、河长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共治、长效管护”的管理机制和“全覆盖、共参与、真落实、严监管、重奖惩”的工作特色,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河湖水问题治理新路,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回顾:十年河长路见力见功见效
1.十年河长路,见力于高处落子的责任体系
河长制的核心是党政领导负责制。我们高度重视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坚持以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坚持以部门联动为关键点,系统治理、有序发力,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全面打好新时期治水攻坚战。
一是党政领导高起点谋划。2007年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治水摆在全市工作的核心位置。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课题,形成了市委“一把手”亲自抓、党政“一班人”共同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单位部门层层抓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最近两年,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贯彻“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以治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无锡市“十三五”第一个全局性会议就是专题研究太湖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工作,2016年春节后出台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就是《关于进一步深化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打好水环境治理补短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政策制度全方位设计。2007年起,先后出台《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 “河(湖、库、荡、氿)长制”全面加强河(湖、库、荡、氿)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明确由地方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作为所挂钩河道的第一责任人,对水生态环境、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领导责任,负责牵头组织河道综合治理,抓工作推进和横向协调,落实长效管理措施。2009年,在《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中,又将河长职责和相关工作要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全市河长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支撑。
三是组织架构多层次布局。通过组织建设,理顺了全市河长制管理的运行体制。至2010年,全市5 635条村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全部落实,各级河长分工履职,责权明确。其中13条主要入湖河道实行“省、市双河长”管理,由省、市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河长;25条无锡市主要河道由各市(县)区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明确由水利部门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涉水各职能部门。至2012年,市、县(区)、镇(街道)三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部实现挂牌办公,落实了河长办机构职能,夯实了河长制管理工作基础。
四是职能部门高效率联管。在各级河长办牵头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络员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积极协调部门关系,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市河长办建成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即时联网发布有关工作动态、问题清单、整改要求、监督考核等信息。水利、发改、规划、环保、市政、住建、交通、农林、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在政策导向、立项审批、工程建设、综合整治、安全保障等方面配合、指导和督查,联管效率进一步提升。水系优化、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控源截污、面源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全方位协调推进,形成了强大的治水管水工作合力。
2.十年河长路,见功于高效落实的担当作为
河长制的关键在于河长的担当作为。河长制不是挂在纸上,更重要的是河长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十年前的太湖水危机,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危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靠无锡一地就能解决的。危机面前,无锡市委、市政府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担当、探索新路,创造性地采取河长制管理模式,并成功地化危为机,打开了河湖治理管护的新局面。实施河长制以来,无锡市坚持以法制化治理提高河长治水威信,以系统化管理提高河长治水实效,以生态化修复丰富河长治水内容,以群众化机制强化河长治水力量,务求实现河湖管护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因地制宜,落实“一河一策”。全市河道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对河道水系规划进行修编,提出水系优化、综合治理、控源优先、长效管理等理念,注重河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建立“一河一档”,落实河道整治“一河一策”,并且实现动态更新。
二是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好整治后长效管理经费来源。十年来,各级财政平均每年增加近4亿元直接用于河长制管理专项工作,投入河湖治理资金累计达500亿元,其中地方投入近400亿元。
三是截污先行,开展达标创建。坚持从截污控源入手,全面开展河道排污口封堵行动。2007年以来新建管网超过4 000 km,全市污水主管网总长度超过8 000 km,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覆盖所有城镇的73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达到218.4万t。广泛开展“排水达标区”创建活动,累计建成 5 081个“排水达标区”,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其中主城区达95%,建成国内一流的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为河道水质稳定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是产业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近几年,无锡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能上做了大量工作。坚决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劝退和否决2 100多个“不环保”项目,确保新上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无锡产业发展方向和水环境治理的基本需求。坚决淘汰了一批“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累计关停企业2 819家,搬迁入园工业企业3 200余家,市区116家企业全部“退城入园”。
五是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治理。先后开展清河行动、城区河道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十三五”新一轮河道综合整治等工作,投资近30亿元。2016年全市共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23个,完成总投资7.44亿元。梅梁湖、大渲河泵站持续调水,拉动太湖无锡片区水体流动。独创机械化打捞蓝藻新模式,建成15座各类型藻水分离站,每年打捞太湖蓝藻和水草百万吨。大力实施太湖生态清淤和河道生态清淤,“十二五”期间完成清淤 2 300万m3,占全省总量的72%。开展水美乡镇、水美村庄建设,对农村河道进行全面治理,极大地促进了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城乡河道水质、水生态明显改善。按照国家水利风景区要求,成功创建6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面开展自然湿地抢救性保护工作,湿地建设总投资达到28.5亿元,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目前共有湿地面积10.8万hm2,占全市面积的22.5%,其中自然湿地7.3万hm2,受保护面积3.9万hm2;已建成梁鸿、蠡湖、长广溪等3个国家湿地公园,宜兴云湖、江阴芙蓉湖、太湖大溪港等3个省级湿地公园,十八湾等16个湿地保护小区;恢复湿地3 400多hm2,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1年的16.6%提升到2016年的50%。
六是依法行政,攻克管理难点。2010年以来,累计审查各类涉河建设项目500余件,对涉及水系调整、主要引排通道的建设项目一律要求进行防洪评价,对水域面积“占补平衡”依法强化监管。现在水利规划已经与全市的其他规划多规融合,重大项目、重点片区开发、重要地区地块开发,涉及河道的,必须满足水利规划要求。全市各级河长办协调水利、公安、建设、城管、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查处了各类涉河违法行为800余起,立案查处72件,涉河水事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七是宣传发动,鼓励全民参与。随着河长制的逐渐深入,社会群众参与河道管理的热情高涨。至2016年,全市登记在册的河道保护志愿者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5 000余人。十年来共举办环太湖骑行、“千名市民看水利”、“保护母亲河”万人接力长跑等大型公益活动150余次,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次。
八是创新实践,打造管理亮点。各市(县)区也依据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河长管理新模式。滨湖区将治水成效单列,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以140分的分值权重居于首位;锡山区根据本地区河流水系特点,建立“片长制”管理模式,由四套班子领导担任“片长”,部署、协调、监督本片的河长制工作;惠山区推行河长履职保证金制度,将水质达标、河道面貌与河长绩效考核挂钩;江阴市实行河道星级评定制度,将河道治理和长效管护水平进行等级评定,积极做好示范引领。
3.十年河长路,见效于高压落地的监管模式
河长制的保证在于监管问责。河长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需要突出严格的河长监管机制,强化河长的“第一责任”,每条河的河长固定对应具体的党政领导岗位,不因人事变动影响河长履职,保证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落实。
一是严格落实公共监督机制。全市5 635条村级以上河道均制作了“河长制管理公示牌”,标明河道基本情况、河长姓名、河长职责、举报电话等内容,竖立在河岸醒目位置,并聘请新闻媒体、社会监督员、河道志愿者对河湖管理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是严格领导挂牌督导机制。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高度重视河长制管理工作,亲自指挥部署全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和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多次突击检查河道现场,约谈基层河长,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市长汪泉、市纪委书记王唤春、副市长朱爱勋等市领导都认真履行河长职责,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和督查巡查,分片指导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严格落实巡检通报机制。每月对省、市主要河道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并通报水质信息。各级河长办会同监察部门,每年对河长履职、重点工作推进、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河长办进行通报,督促河长履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问题整改。
四是严格落实行政问责机制。相继出台《无锡市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工作问责办法》《无锡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实行 “一票否决”的意见》,对工作不力、拖延懈怠、推诿塞责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对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全市先后有17名河长因为河道水环境治理不达标被上级主管部门诫勉谈话。同时,市河长办通过组织定期检查与抽查、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地区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分阶段考核和年终考核,对考核得分和排名情况及时予以公开通报。全市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制度为保障、以考核为促动的监督管理模式。
通过十年努力,无锡河湖管理与保护成效显著。一是水体功能逐步提升。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6年提升到67%,较2012年提升23.4个百分点;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二是太湖水质持续向好,连续9年安全度夏。太湖湖体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水质指标逐年改善,蓝藻发生的面积、强度、频次、藻密度、生物量、富营养指数等明显下降,大面积湖泛现象基本消失。三是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各项用水指标稳中有降,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30.7 m3下降到2016年的 10.4 m3,万元 GDP用水量由111.5 m3下降到31.3 m3。四是治水实绩日益彰显。先后荣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中国最具国际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二、体会:推进河长制必须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回顾十年奋斗,无锡市治水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办局热情指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也凝聚着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总结十年来的创新实践,我们的深刻体会是必须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特别强调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深刻阐释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来落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环节来谋划,坚持把河湖治理与保护作为无锡“生命工程”来推动。
二是始终坚持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河长制的核心是党政领导负责制,离开了党政领导这个前提,直接影响到河湖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有机结合,影响到河长权威的有效树立,影响到各级责任体系的有力落实;离开了河长这个关键岗位,牵头抓总、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就确立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能不能集中精力办大事、集中资源办实事。
三是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机制创新。河长制的实质是系统治理,靠的是机制创新。推行河长制就是要改变“九龙治水”群龙无首、各行其道的状况,变为一个河长来综合包干、整体协调、全面治理,从而有效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统筹下好治水“一盘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机制来为河湖治理系统工程添加“润滑剂”和“助燃剂”。
四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一河一策。河长制的目的是为了化解水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治水工作面临着各种新老水问题交织的复杂形势,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河湖产生着面积缩减、功能退化、水质不良、水体黑臭等不同问题,需要因河制宜、科学把脉、对症下药,坚持“一河一策”,扎扎实实做好补短、补缺、补弱各项工作,为系统推进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始终坚持依法监管、铁腕治污。无锡把控制污染源作为第一要务。河长制的执行必须有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必须推动河湖依法管理,严格河湖水域保护,确保治水工作始终在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同时必须切实加强考核监督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创新考核督查方式,拓展公众参与渠道,保持高压态势不松劲,从严追究责任不手软,力求河湖治理见常态、见实绩、见长效。
三、展望:“五联治水”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当前,河长制站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和发展起点。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召开后,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全国两会上“全面推行河长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了”,标志着无锡首创的河长制模式已从当年应对水危机的应急之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对全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命题,也对无锡这个河长制发源地提出了新考验。
在指导思想上,无锡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以及部、省的决策部署和意见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围绕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河湖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执法监督、加强河湖长效管护、加强河湖综合功能等八大任务,在全市江河湖库全面深化河长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统筹河湖功能管理、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永续利用,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基础。
在发展目标上,无锡市结合实际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系统治理、一河一策,依法管理、长效管护,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的基本原则,确保到2020年,全市河湖管理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河湖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全面落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2%,国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水的比例达到70%以上,全市黑臭和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地表水质优于Ⅲ类水的比例达到70%以上。河湖资源利用科学有序,河湖水域面积稳中有升,河湖防洪供水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现代河网水系基本建成,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高。实现这些指标对太湖流域片很多地区来说可能是容易的事情,但对无锡来讲很艰难,因为这些指标和目前的指标差距很大。无锡市现在全市域岸上每平方公里有200多个企业,人口全部超过1万人,多的达到5万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压力非常大。我们既要保证经济发展,又要保证生态、绿色,需要做出艰巨的努力,所以下一步按照指导思想和目标,进一步探索打造无锡河长制管理的“升级版”。
在工作方法上,无锡市将认真抓好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探索形成“五联治水”新模式,加快打造“无锡河长制管理升级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一是进一步升级方向标,做到上下联推。“上下同欲者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锡治水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质根本性好转的拐点尚未到来,河湖治理任务仍非常艰巨,从而牢固树立“在路上”和“再出发”的理念,不断自我加压,始终走在前列。为此,我们在方向上要对标,按照中央和部、省出台的新文件,围绕无锡实现2020年度目标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对照标准,上下形成共识。切实加强对中央以及部、省新部署新要求的学习贯彻,真正认识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制度创新,是战略举措,也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有力落实,在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与无锡实际对接上下功夫。在工作上要提标,对河湖管理保护规划体系、现代河网水系建设和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国考断面水质和地表水质优于Ⅲ类水的比例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乡村、每条河流,体现河长制管理“升级版”的先进性和激励性。在执行上要定标,除了对市、县(区)、乡镇、社区提出要求,横向上对每个部门要分解目标。优化制定全面深化河长制管理的市级实施方案,对各级总河长、河长制办公室以及水利、环保、市政园林、住建、交通运输、城管、农委和市太湖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完善,对序时进度要求、配套工作制度、财政专项投入等作出科学、明确安排。
二是进一步织密责任网,做到纵横联动。无锡市河长制的市、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基本完善,全市村级以上河道河长制管理实现全覆盖。下一阶段,我们的重担要压向关键处。全市5 365条河道,从市(县)区、乡镇、街道,到每个村,将治理最艰巨、问题最突出的河道拿出来,由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将最重的担子压在最重要的一把手身上。进一步夯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在任务压实、责任传导这个关键点上动真碰硬,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分解任务,及时解决矛盾问题,推动工作有序展开。重心要落向细微处。现在无锡条条河道通太湖、条条支浜通河道,像梁溪河,一条大河有20多条支浜,如果支浜治理不好,大河水质也不会改善,所以要疏通全部的“毛细血管”。要把水质治理好,就要把整个河湖水网作为一个综合生命体来对待,将重心落到最基层,对有问题的支浜全面推开治理。把视线投向全域水系,更加关注“毛细血管”,做到全市范围内的河道、湖泊、水库等各类水域河长制管理全覆盖,使“河湖水网生命体”的健康得到全面维护。重点要移向疑难处,认真梳理和研究河长制实践过程中的 “老大难”问题、“卡脖子”项目,由河长办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对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工作小组,挂图作战、聚力攻坚、限期办结,为全面深化河长制、打开治水工作新局面扫平障碍。
三是进一步发力补短板,做到城乡联建。无锡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水环境问题。在上一轮发展中,受粗放发展方式、城乡二元体制双重影响,在水环境上有不少欠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因此,我们将扎实推进生产一体化减排,工业污染治理既注重源头治理又强化末端治理,促进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农业污染治理上切实做到源头减量、过程阻控、末端循环相结合,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生活一体化改善,根据城乡不同特点,积极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确立绿色生活理念,转变生活方式。同时,大力加强治污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接管率、处理率和达标率。现在无锡还有10%左右的生活污水没有进管网,主要在农村,这方面将重点抓好。扎实推进生态一体化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河湖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打通山水林田湖间的“关节”和“经脉”,建设人水和谐的海绵城市和美丽乡村。
四是进一步探索创新策,做到标本联治。面对水环境新老问题交织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上的原则,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方法来化解。第一,把创新体现到源头治理上,河湖污染的源头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之中。我们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坚持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优先选项打造“智慧名城”,以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的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智造强市”,以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为重要取向建设长三角服务业高地和全国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从而有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振兴,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产生和排放总量。第二,把创新体现到技术改进上,水污染的防治是一门科学,需要科技来支撑,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研究,积极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加快环保科技成果运用和转化。比如将石墨烯用于黑臭水体治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综合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执法、环评管理等功能建设河长制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河湖空间动态监管和治理管护的信息化水平。第三,把创新体现到制度完善上,按照新的河长制方案,每一项制度都进行细化,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河长巡查等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构建完善河湖规划引领约束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及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制度;进一步拓展社会资金进入渠道,积极培育环境治理、维修养护、河道保洁等市场主体,充分激发治理管护的动力和活力。
五是进一步彰显公信力,做到内外联督。“河道整治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一头连着百姓的心。”河湖治理是发展大计、工作大局、民生大事,河长制本身就是一种铁腕治水、治水惠民的决心和承诺,我们将把监管督查摆上更为重要的位置抓实抓严。强化执法监管,统筹水利、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推进流域综合执法协作,全面加强河湖管理执法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对重点区域、敏感水域执法监管力度。同时,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严厉打击涉河涉湖违法犯罪活动。强化考核力度,突出“督政”,健全完善包括第三方监测评估在内的河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财政补助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考核。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对每个地区的“一把手”总河长,将河长制年度考核纳入各地区科学发展观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市组织部对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向公众宣传河长制,公告河长名单,同时开辟公众参与的移动信息渠道,畅通电话热线,对每个投诉进行研究、反馈,及时掌握社会对河长制的评价,并处理各类具体问题。聘请社会监督员,广泛开展河道志愿者活动,在全社会形成“齐心支持治水、合力参与治水、共同监督治水”的良好氛围,画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最美同心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无锡将以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工作培训班暨现场交流会为新起点,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深入推进河长制实施,努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为太湖流域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责任编辑 张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