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模式在溶栓患者管理中的运用
2017-01-20李清香卢梅兆
李清香 卢梅兆
团队协作模式在溶栓患者管理中的运用
李清香 卢梅兆
目的探讨团队协作模式在溶栓患者管理中的运用。方法为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建立卒中中心,成立团队协作小组,成员应有各阶层医生,护士,以神经内科为主,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介入科、神经外科、护工中心、药房为辅的脑卒中小组,小组明确分工,完善各小组相应的职责及义务,共同完成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我院自2016年7月起开始实施团队协作模式,比较实施团队协作模式前后患者的溶栓成功率。结果采取团队协作模式,科内及科间配合默契,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流程通畅,有效避免由于院内沟通不足致时间拖延,影响溶栓治疗,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安全。实施团队协作模式后患者溶栓成功率100%优于实施前的46.11%(P<0.05)。结论采取团队合作模式,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诊治,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性。
团队协作;溶栓;安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超急性期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是有效开通血管,恢复神经功能的治疗措施。一般要求在发病4~5 h内完成给药, 达到医院后1 h内应完成静脉给药。而每延迟1 min就可造成90 000 000个脑细胞死亡。已有研究表明基层医院到院完成CT、谈话、化验、到病房时间均是影响患者静脉溶栓治疗DNT的主要因素[1]。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给药,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协作是指由2人及以上人员构成的团队为了共同目标相互依赖完成工作[2]。本研究于2016年7月—2017年8月,对90例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采用团队合作模式管理,取得不错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6年7月起我院溶栓治疗工作中开始实施团队协作模式,期间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36例;年龄18~82岁,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的入院溶栓患者90例作为参照(采用普通就诊流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8~8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综合评估 以现有的救护模式为基础,对当前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救护全程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在传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中,患者及其家属必须经历初诊、常规血液及影像学检查、用药、多方会诊、介入治疗等多项就诊环节,并且每一项程序都必须在等待就医、检查、缴费、结果以及再就医中循环往复,致使患者家属疲于奔波,耗费了大量时间,给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引入团队协作理念,展开急性脑梗死病患的救治管理工作成为了必经之路[1-2]。
1.2.2 医院成立脑卒中中心 通过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方式,下属成立以神经内科为主,多学科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外科、检验科、介入科、药房为辅的脑卒中小组,小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职责中明确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溶栓工作开展,药房确保药品供应;要求检验影像科室接到溶栓患者申请单后,应第一时间内完成申请项目。监督主要科室神经内科科内成立脑卒中小组成员,成员应有各阶层医生,护士。在神经内科监护病房内,有2张专用于溶栓治疗的床位,配套多功能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等供患者使用。急诊科配备溶栓床用于称量患者体质量,便于精确计算体质量,为使用药物剂量提供科学依据[3-5]。医院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各科反馈一段时间内存在问题,通过协调会议,解决问题。每季度联合查房一次。
1.2.3 资源管理 在成立脑卒中中心、建立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团队协作的高效管理效果,以此提高救治效率,提升临床疗效。一方面,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明确医院各科室、部门、医师、护士等各级人员急诊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急性脑梗死病例规范准则的方式,具体化医护人员自身肩负的责任,明确救治目标性;另一方面,做好科室管理工作。急性脑梗死救治在临床中往往涉及影像科、内科、外科、检验科等多个相关科室,这就要求在团队协作模式下打破各科室之间存在的建制壁垒,通过成立一体化的独立行政科室、党支部、成本核算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的方式,实现脑梗死溶栓急救的综合性团队管理效果[6]。
1.2.4 构筑团队 在团队资源管理基础上,组建一体化急性脑梗死救治团队,具体包括溶栓小组人员、急诊分诊人员、影像学急诊人员、抢救室人员、介入治疗(包括给药治疗及手术治疗)人员、内科及康复科人员等,同时配以四支急诊小组,轮班值守,做到24 h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协作的积极效用,缩短急诊时间,提高溶栓管理工作效率。例如,在接诊疑似脑卒中患者时,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拨打专线电话,立即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脑卒中小组成员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患者并开具医嘱。急诊护士完成血液采集,送检,建立静脉通路二路,一路供输液,另一路备用[7]。检验科接到溶栓患者血液标本后,凝血四项,血常规在30 min内完成检验并出具报告。影像科优先安排CT检查。全程由急诊科护士陪同护送,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至神经内科病房。
1.2.5 给药治疗 科室常规备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52)药物,供患者第一时间应用,减少等待药物花费时间,实施以来,在医院药房配合下,未发生缺药现象。神经内科接到电话后,2名护士准备好床单位,氧气、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血压计、温度计等物品,备好药物,患者到达病房后即按照医嘱给药,监测病情。
1.2.6 培训与考核 首先,组织统一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个案套路、治护知识讲解、情景模拟、操作示范、床边示教等方式对团队小组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化水平。例如,科室主任对全院科室医生业务培训讲课,通过培训让医生了解溶栓治疗重要性及时间重要性。科室内医护共同学习溶栓治疗指南,掌握适应症禁忌证等。并定期组织多学科查房,协调存在问题,加强科间配合达成协议。其次,强化护士培训力度,在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救治管理中,护士直接承担者患者日常的救护工作,对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准。比如,在专业评估工作上,可通过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洼田饮水评价、生活自理评估、激励评估、卒中评估、跌倒评估、吞咽障碍评估等专业评估知识,并经过临床实践做到活用;然后,重视护理工作培训,急性脑梗死病例在后续治疗中必须做好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院通过团队协作方式,使科室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各项临床护理技能,包括呼吸道管理、静脉血栓防控、失禁护理、仪器应用等内容。最后,设立考核标准[8]。针对工作年限对医护人员设立分级考核标准,着重对其急诊应急能力、配合能力、临床治护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中需引入团队协作理念,提高急诊小组团队配合度,提升急诊救治效率。
1.2.7 建立资料 每一例溶栓患者建立登记资料,晨间早会医生对每一例溶栓患者资料病情,制成幻灯片,全科共同探讨,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团队协作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溶栓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自2016年7月开始实施团队协作模式进行溶栓患者管理,运行1年多以来,与原有的普通就诊流程相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超急性期内使用阿替辅酶溶栓治疗患者时间在40~60 min,溶栓时间符合指南要求,尚未发生医疗安全事件,溶栓率达到了100%,就诊顺畅。普通就诊流程病例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的入院溶栓患者90例,溶栓率为46.11%(83/180),溶栓率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791,P<0.05),说明采用团队协作模式进行溶栓患者管理安全水平更高。
3 讨论
团队协作在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管理中能够有效打破医院各科室内部存在的建制壁垒,提高急诊分诊人员、影像学检查人员、溶栓小组人员、介入治疗人员、内外科人员及康复科人员的一体化合作效率,从而实现脑梗死患者的高效救治效果,提升临床疗效。与此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从接诊、检查、给药及护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治护管理,进一步改善患者病况。与此同时,溶栓患者因开通绿色通道,全程医护人员陪同,免去因环境不熟、流程不懂、缴费等待、电梯等待浪费时间现象。加上医院明确各小组应有的职责,及时间要求,因此较普通者节约等待时间,能在到达医院内1 h完成药物使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由于医生病情判断不足,沟通技巧欠缺;护士方面抽取药物不够熟练;患者方面:由于药物价格昂贵,约5 000元,无医保农保,使用药物风险较大,家属知识缺乏,需反复商量考虑;以及患者血压情况等原因导致入室后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给药。以上这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医护增加外出学习,借鉴经验。政府部门重视,列入医保。医院及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在发病时及时就诊等。
综上所述,采取团队合作模式,有利于脑梗塞溶栓患者的诊治,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性。
[1] 金云龙,王志敏,王鹏,等. 多中心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5):386-391.
[2] 周和玲,范卉,吕敏敏. 团队协作模式在老年痴呆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J]. 全科护理,2016,14(13):1366-1368.
[3] 崔远航,郭宪民,张春艳,等. 团队资源管理在急诊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6):2842-2847.
[4] 陈雪丽.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6):87-89.
[5] 王馨,高嵩芹,于龙娟,等. 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2): 905-908.
[6] 崔远航,郭宪民,张春艳,等. 团队资源管理在急诊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1): 506-507.
[7] 邵丽娜.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全科护理,2017,15(8): 936-937.
[8] 张惠明. 团队资源管理在提高急性脑梗患者溶栓率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20): 317-318.
Application of Teamwork Model in Thrombolytic Patient Management
LI Qingxiang LU Meizha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Longyan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eamwork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thrombolytic patients.Method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rat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stroke center and team collaboration group were established, the members included all levels of doctors and nurses, neurology department was the main department,assisted with emergency department, imaging department, laboratory department,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nursing center, and pharmacy supplemented as the stroke group, the group was clearly labor divide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group were improved, the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as cooperate completed. Since July 2016, our team began to implement team cooperation model and compared the success rate of thrombolysis betwee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m cooperation model.ResultsThrough team collaboration mode, the departments cooperated well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as smooth, effectively avoided the time delay due to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affect thrombolytic therapy,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ensured medical safet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m cooperation model, the success rate of thrombolysis was 100%, which was better than 46.11% before implementation (P <0.05).ConclusionThrough team cooperation model, it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rombolytic patients,improve the safety of medical care.
teamwork; thrombolysis; safety
R197
A
1674-9316(2017)22-001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2.006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龙岩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