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工程背景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2017-01-19覃群王天国

考试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覃群++王天国

摘 要: 本文以大工程的教育观为背景,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多重标准等方面探讨了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所作出的方式方法改革尝试,并分析了教学效果,对目前如何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工程实践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大工程 机械制造基础 以人为本

“大工程观”教育是工程类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同时,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和能力的多样性,使之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1]。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基本单元,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我校材料、机械、汽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笔者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特点,为适应大工程背景下应用型机械及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结合学校课程安排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供大家探讨。

一、本课程特点、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内容多而不深。《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综合了从热加工部分的铸造、锻压、焊接,到冷加工部分的车、钳、铣、刨、磨、特种加工等多类知识内容,各部分之间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衔接性,跳跃性大。对于刚刚学完公告课程还没有基础专业课程的大二学生而言,对这类推理性内容少、叙述性内容多的专业基础课,往往感到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少,内容枯燥无味,毫无头绪,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本课程内容实践性强。课堂教学过程中,若只是针对课程内容平铺直叙,就会导致课堂内容气氛沉闷。而且学生学完课程后头脑中没有立体感,在课堂教学时,很难产生立体感,无从理解,无法想象,自然也就无法分析角度的大小对刀具切削能力的影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没有经历过工程实习的学生,对于复杂机械的工作原理,甚至一些加工工艺过程,譬如讲到砂型铸造,因为学生没有实地操作,更是难以理解。

3.课程考试的内容现在大多还是采用的填空、概念、简答等形式进行考核,这样单一的命题方式,确实可以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及原理的掌握,但对于少部分同学而言,很容易钻空子,平时逃课,考前抱佛脚,死记硬背也能运气过关。这显然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初衷大相径庭[3]。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精炼化”。透过“大工程”的背景,通过实地及网络调研,与已毕业学生联系等,根据不同专业就业领域对工程能力的需求,从“能力”的培养出发,进一步完善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做到精炼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譬如对于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关于材料在塑性加工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分析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实质,从而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塑性变形过程的。结合实例具体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譬如举例分析架空导线和电灯花导线在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方式有何不同?这两种导线,平时都很常见,因此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学习了新的知识。

2.根据学生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学生主体。

(1)以案例作为驱动,采用引导和渗透结合的教学方式。

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着重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其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第二单元铸造,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What-Why-How”来逐个击破问题。What-什么是铸造?Why-为什么要铸造?How-如何进行铸造。从学生的角度,利用启发式教学,布置教学任务。可以由学生讲述雪糕的制作过程,并类比铸造的过程,通过类比联想而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2)构建网络式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我校依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课程中心网站平台系统,逐步完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网站的建设,除教学资料、教学习题等信息外,还实现了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模式,有专任老师管理课程网站的更新和建设,及时捕捉材料科学的前沿内容并上传网站与学生共享,使网络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

(3)增设学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增加学生教学环节,将课程单元的某部分教学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分配到各个小组。通过一定的引导,比如如何制作一份精良的教学课件,如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何掌控时间等。小组成员通过团体合作,各自分配内容,共同完成一份课件的制作,并安排成员上台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保持着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单向被动学习的局面,而通过这样的角色转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同时,这个环节将作为考核方式之一列入考试环节。整个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小课堂和考试三项组成,各项所占的比例初步定为10%、20%、70%。

总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因为其自身特点,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由此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放弃的心理。笔者通过分析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结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另外,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反思,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瞬间,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失败环节,对于我们的教学能力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万林,李振泉,刘晓慧,等.大工程背景下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新措施[J].北京教育,2008(1).

[2]张志光,张立文,董科.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学报,2009(6):28-32.

[3]姜英,陈宗民.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J].铸造设备与工艺,2009(2):55-56.

[4]王振华,吕知清,傅万堂.本科院校金属工艺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5(5):27-29.

*基金项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减少与改革”项目(JX201613)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