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土壤改良和提高甘蓝植株抗性的甘蓝根肿病治理技术试验初报
2017-01-19牟文平徐志勇罗仁革康超勇冯忠明唐甜甜李洪浩
牟文平 ,徐志勇, 罗仁革*, 康超勇,严 萍,曾 锂, 冯忠明, 唐甜甜 ,李洪浩
(1.四川省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 广元 628017;2.四川省青川县农业局, 四川 青川62810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四川 成都610066)
一种基于土壤改良和提高甘蓝植株抗性的甘蓝根肿病治理技术试验初报
牟文平1,徐志勇1, 罗仁革1*, 康超勇1,严 萍1,曾 锂1, 冯忠明1, 唐甜甜2,李洪浩3
(1.四川省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 广元 628017;2.四川省青川县农业局, 四川 青川62810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四川 成都610066)
为控制根肿病的发生,促进广元高山蔬菜的绿色健康发展,采用两点对比试验,研究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水溶性肥料、多粘芽孢杆菌、芸薹素等组合施用对甘蓝及其根肿病的影响,初步认为综合技术措施在提高甘蓝植株适病性方面是有效的。
甘蓝;根肿病;研究
广元市是川北重要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在当地农业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连作和防控措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以甘蓝生产为主的曾家山等片区的十字花科根肿病危害逐年加重,对当地蔬菜生产经营产生极大伤害。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以生物有机肥和多粘芽孢杆菌优化和调节土壤菌群结构、以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度、以水溶性肥料和芸薹素增强植株抗性为思路的甘蓝根肿病综合治理试验,找到既能控制根肿病发生和蔓延,又能保持和提高高山蔬菜品质的甘蓝根肿病治理技术措施,以促进广元高山蔬菜的绿色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甘蓝品种为寒将军。采用成都天杰有机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和稼积、克黄威等水溶性肥料以及多粘芽孢杆菌和芸薹素。
1.2 试验方法
共2个试验点,朝天区曾家镇山峰村(田间无
根肿菌)和李家乡老林村(田间有根肿菌)。每个试验点2个处理(见表1),无重复,小区面积66.7m2,每个小区随机考察60株。成熟期考察生长势、整齐度、外叶数、株高、开展度、球高、球直径、球形、紧实度、心色、短缩茎长、荒菜质量、净菜质量等性状及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根肿病发病、虫害株数和危害级别,计算平均荒菜质量、平均净菜质量、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把单株发病情况分为0级、1级、3级、5级、7级、9级。甘蓝根肿病分级标准见吴道军[1]拟定标准,软腐病分级标准参考张光明[2]等。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株数)×100%。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株数×级数)×100/(调查总株数×最高病情级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观和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在老林村试验点,处理对心色、外叶数和球直径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但外叶色明显变深,开展度缩小,提高了短缩茎长、株高和球高。相比对照,每株荒菜质量增加了176.5g,增重达6.7%,净菜质量增加136.5g,增加8.2%。在山峰村试验点,处理对外叶色、心色无影响,增加了外叶数,提高了株高、球高、球直径及短缩茎长。相比对照,每株荒菜质量增加了60.0g,增加2.1%,净菜质量增加33.3g,增加1.9%。
表1 处理设置表
2.2 发病情况和病情指数
从表3可以看出,在老林村试验点,无霜霉病和黑腐病发生,处理对软腐病和根肿病的影响不大,反而有所提高。但有意思的是,处理能够明显减轻虫害的发生和病情指数,从而提高甘蓝的商品价值。在山峰村试验点,无霜霉病、黑腐病及根肿病的发生,处理能够明显减轻软腐病和虫害的发生率。
表2 外观和经济性状
表3 病害发病情况和病害指数
3 结论和讨论
(1)在根肿菌地中连作,处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净菜质量和荒菜质量,还能提高甘蓝的外观和商品品质。这可能是由于处理中的有机肥和多粘芽孢杆菌对土壤的肥力和团粒结构进行了改善,以及芸薹素等的综合作用,增强了地上部的“健壮度”,增强了甘蓝地上部的抗病性和适病性,减轻和抑制了根肿病对地上部的危害,减轻了其它病害和虫害的发生状况。
(2)在无根肿菌土壤中,处理虽不能大幅度提高荒菜质量和净菜质量,但能提高甘蓝对病虫害的抗病性。这可能是无菌土壤结构好,处理难以迅速提高其产量,但有机肥、芸薹素以及水溶性肥料的综合作用,导致甘蓝植株的“健壮度”提高,增强了甘蓝的抗病性和适病性。
(3)在有菌土壤中,虽然能够提高植株的适病性,但是不能有效减轻根肿病地下部分危害的发生。试验处理的配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吴道军, 陈国康, 杨晓琴,等. 4 种甘蓝根肿病分级标准的应用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2): 591-594.
[2] 张光明, 王翠花. 大白菜抗软腐病接种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1995 (5):39-40.
2016-10-21
牟文平(1984-),男,农艺师,从事马铃薯育种、试验示范工作。* 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