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宜川东浅丘区直播的油菜新品种(组合)筛选试验

2017-01-19邓莉华付学林李世林刘德全张云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岳池县川东生育期

邓莉华,付学林,林 权,李世林,刘德全,秦 净,张云平,刘 晓

(1.四川省岳池县农业局,四川 岳池 638300;2.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600)



适宜川东浅丘区直播的油菜新品种(组合)筛选试验

邓莉华1,付学林1,林 权2,李世林1,刘德全1,秦 净1,张云平1,刘 晓2

(1.四川省岳池县农业局,四川 岳池 638300;2.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600)

本试验以5个优质宜油系列新品种(组合)为材料模拟高密度油菜机械化直播条件下各品种性状及产量的表现,研究其在川东浅丘区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川东浅丘区油菜新品种(组合)宜杂11-605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最适宜在川东浅丘区推广。

浅丘区;油菜;品种;适应性

岳池县地处川东浅丘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油菜种植大县。2014年全县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433万hm2,比上年增加0.2%,总产量2.45万t,比上年增加4.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育苗移栽为主的油菜种植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缺点逐渐显现,也与农村人口资源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日渐凸显,严重限制了油菜产业的发展。油菜浅耕直播技术是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之一,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的特点,是未来油菜栽培的发展方向[1,2]。据调查,在岳池种植的油菜品种中,适宜直播的品种较少,而适宜全程机械化油菜新品种则更少。研究表明[3],不同的油菜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一致。生态环境对油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种抗性及产量均具有不同的影响[4]。因此,筛选适宜岳池县油菜浅耕直播的新品种(组合),同时采用人工直播的方法模拟机械化高密度直播油菜品种各性状的表现,为下一步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奠定理论基础,对在岳池县推广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和推进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适宜直播的5个油菜新品种,即:宜油24、宜油21、宜杂10c-1、宜杂11-6052、宜早12-5233,全部由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岳池县朝阳乡进行,前茬为水稻,土壤类型为沙壤土,肥力中等且均匀一致,排灌条件方便。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试验采用浅耕人工直播方式,随机排列,大区对比,不设重复。小区长30m,宽2m,小区面积为60m2。试验于2014年10月9日播种,播种量为3kg/hm2。通过对各处理密度调查表明,宜杂10C-1为27.09万株/hm2,宜杂11-6052为30.27万株/hm2,宜油21为22.63万株/hm2,宜油24为37.15万株/hm2,宜早12-5233为25.96万株/hm2。

1.4 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收获后及时排干田间渍水,在播种前5d对试验地采用拖拉机旋耕及开沟,耕前用30kg/667m2复混肥加1kg/667m2硼肥作底肥,均匀撒施于厢面,耕后及时清沟,做到四沟相连,沟沟相通,且沟直、沟深,确保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厢面宽2m,在播种前人工欠细整平,去除杂草及稻桩。10月10日用1800mL/hm2乙草胺封闭除草。油菜出苗后2~3叶时匀苗,5叶时定苗,去弱留强,去病留健,去除杂苗、异生苗,间距基本一致。定苗后去除杂草的同时用90kg/hm2尿素作追肥,2月上旬用105kg/hm2尿素作蕾薹肥,苗期用25%吡虫啉防治蚜虫和菜青虫2次,初花期后用使百克对硼砂防治菌核病和防止花而不实。油菜生长期示范地保持清沟排湿,田间无渍水,并人工去除杂草,确保油菜健壮生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生育期在205~209d之间变化,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为1~4d。以宜早12-5233生育期最短,为205d;宜杂10C-1生育期最长,为209d;宜杂11-6052和宜油24生育期为208d;宜油21生育期为207d。

2.2 生长势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在整个生育期中长势均好,苗、薹、花性状一致,杂株率较低,在0.2%~0.5%间变化,花期未倒伏,但在4月4日,岳池县遭受暴雨风暴特大自然灾害,朝阳乡属于重灾区,因此,引起所有参试品种全倒伏。

表1 参试品种生育期

表2 参试品种生长长势

2.3 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农艺性状均有明显差异,从变异程度看,品种间差异以株高最小,变异系数为6.48%,一次有效分枝数最大,变异系数为15.97%,其余性状变异系数在7.91%~15.65%之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值为184.53cm,以宜杂11-6052最高,为197.33cm,宜油24最矮,为168.67cm,其余品种在175.67~192.33cm之间;有效分枝高平均值为84.60cm,以宜杂11-6052最高,为94.00cm,宜油24最低,为76.33cm,其余品种在79.33~93.67cm之间;主序有效长平均值为61.60cm,以宜早12~5233最长,为68.67cm,宜杂11-6052最短,为55.33cm,其余品种在59.67~63.00之间;一次有效分枝数平均值为6.20个,以宜杂11-6052最多,为7.67个,宜油24最少,为5.00个,其余品种在5.67~6.33个之间。主序有效段无效果平均值为6.07,以宜杂11-6052最多,为7.33个,宜油21最少,为5.00个,其余品种在5.33~6.67个之间。二次有效分枝数除宜早12-5233有以外,其余参试品种均无。

表3 参试品种农艺性状

2.4 经济性状

由表4可知,参试品种经济性状差异明显,从变异程度来看,品种间差异以千粒重最小,为4.96%,一次有效角果数最大,为25.56%,其余性状在7.69%~18.13%之间。全株有效角果数平均值为202.87,以宜早12-5233最多,为251.67个,主要是由于该品种主序和一分枝有效角果数均最多;主序最少的为宜杂11-6052、一分枝和全株最少的均为宜油21。每果粒数平均值为16.81,以宜油21最多,为19.63粒/果,宜杂11-6052最少,为14.5粒/果。千粒重平均值为3.83g,以宜杂11-6052最大,为4.07g,宜杂10C-1最少,为3.62g。结荚密度平均值为1.04个/cm,以宜早12-5233最大,为1.12个/cm,宜油21最低,为0.92个/cm,其余品种在1.01~1.10个/cm之间。

表4 参试品种经济性状

表5 参试品种菌核病感病情况

2.5 菌核病

由表5可知,参试品种病株率在7.41%~11.88%之间,病情指数在2.78~4.70之间,以宜杂11-6052最低,宜油21最高。其余品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宜早12-5233>宜油24>宜杂10C-1。

2.6 产量

由图1可知,参试品种单株产量平均值为12.56g/株,以宜油21最高,为16.08g/株,宜杂10C-1最低8.20g/株,其余品种单株产量在10.08~15.12g/株之间;面积产量平均值为3513.63kg/hm2,以宜杂11-6052单产水平最高,为4038.02kg/hm2,宜杂10C-1单产水平最低,为2221.38kg/hm2,其余品种平均产量为3638.90~3925.15kg/hm2。

图1 不同品种单株产量及单位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油菜机械化直播具有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生产效益等优点,是未来油菜栽培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川东浅丘区常年秋雨绵绵,田湿泥粘,易导致播种量不足,不利于开展机械化播种。因此,本试验采用油菜浅耕人工直播技术模拟了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的高密度(各品种平均密度达到28.62万株/hm2)油菜机械化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川东浅丘区虽然不同的油菜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一样,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能力及产量表现均具有差异性,但各性状表现都较好,其中以宜杂11-605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最适宜在川东浅丘区推广。由于各品种播种密度较高,而密度对油菜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种抗性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还需进一步开展密度试验,研究适宜各品种相应的最佳密度配置,同时探究机械化直播条件下密度对油菜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1]蒋俊,浦晓斌,张锦芳,等.川西平原免耕晚直播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农学学报,2012,(2):13-17.

[2]李世林,李中贵,张云平.川东丘陵区油菜机械化精量联合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74.

[3]浦晓斌,蒋梁材,王瑞,等.油菜地方资源的生态适应性鉴定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0,1(2):20-24.

[4]陈红琳,陈尚洪,沈学善,等.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872-876.

2016-10-16

邓莉华,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岳池县川东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关于岳池县失能老人情感支持现状的调查
针对岳池县空巢老人心理抑郁的调查研究
岳池县联社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岳池县联社
布瓦雄碉与川东碉楼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