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过渡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017-01-19焦丽梅
焦丽梅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学业过渡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焦丽梅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研究方法,并以学业过渡期为切入点,深入地分析与探讨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和原因。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入学一年之后的学习能力比刚入学时要明显下降,而访谈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监控、管理、学习目标等方面构成自主学习维度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隐患。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业过渡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明确中学与大学自主学习的差异,重视“第二过渡期”,帮助学生填补学习目标空白,塑造新的大学学习行为。
学业过渡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所谓学业过渡期(transition),就是指不同教育层次的连接阶段,通常情况下是指学生从低层次学校升入高层次学校的入学初期。文章主要探讨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初始阶段,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大学生学业过渡期,同时也是每一位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业过渡期的研究与探讨主要从学生刚入学的认知、情感、举止行为以及校园环境的适应度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现阶段,自主学习是当下大学生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质疑、实践等实现其学习的目标。大学生学业过渡期的自主学习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状况,同时也预测学生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中国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都会选择在大一、二年级开设,而此时学生正处于学业过渡阶段,该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势必会在日常课程教育教学中有所反映。笔者研究运用多种验证的方式,动态考察时下大学生在学业过渡阶段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学业过渡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一、相关研究理论
大学生学业过渡期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国家,而中国对此研究开始与21世纪,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学业过渡期划分的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数学者坚持认为学业过渡期是学生进入学校之后的一学年;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半学年,即第一学期;还有的学者把学业过渡期系统地界定为“第一、二过渡期”,其中第一过渡期指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而第二过渡期是指入学后的第二、三学期,总计一年半的期限。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新生而言,学业过渡期是一种“焦虑期”[1]102“文化矛盾期”抑或是“问题期”[2]64。中国该领域研究专家宋斐表示这是因为学生固有的行为模式与认知结构不能较快地适应新旧环境的衔接。从学业过渡期的研究内容上来看,主要分析与探讨学生入学初期的举止言行、思想情感、周围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业过渡期的研究方法上来看,大多都采用问卷调查、直接访谈等共时性调查方法,但也有一些历时性研究方法,例如考察学校技能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课程之类。到目前为止,学生学业过渡期研究依然存在以下四类问题:首先,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未能达到标准,未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其次,历时性研究数量远远少于共时性研究,缺乏动态平衡性与发展性;第三,研究佐证实例偏少,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第四,研究方法单一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内容较浅,往往只是流于表面。
从本质上来看,自主学习是一种态度或意愿,更是一种能力,其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的定义中: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身从学习认知、行为及动机三个方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研究的过程;一个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必然会在社会、环境、动机、时间、方法、成绩六个维度上有所表现:学习者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营造学习气氛,运用专业科学的学习方法,规定其学习的时间,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同时,学习者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认知能力、思想情感和行为活动:所谓学习认知能力,就是指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方向、步骤、活动等等,而行为活动则是将能力与情感具体地付诸实践。庞维国教授曾经指出,学习者要自主学习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3]。近年来,相关数据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学业过渡期不能较快适应最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学校要求大学生必须对自身的学习负责;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教育和学生个体心理因素的问题。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学和大学教育的衔接并不通畅[4],特别是国现行的应试中学教育,强调教学的主控性和他控性;从学生个体心理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为强烈,但是缺乏较强的自主能力,仍然处于孩子的心理状态,受挫能力脆弱[5]95。总而言之,绝大多数处于过渡期大学新生的自我认知结构与行为意识并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进而出现“新生综合症”现象[6]168。自主学习一直是学术界所争论的热点话题,但以学业过渡期为视角探讨这一热点话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希望笔者研究能够为将来自主学习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角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该研究主要考察与分析大学新生刚入学时和入学一年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回答如下两个基本问题:
(1)学业过渡期大学生的核心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无发生改变?
(2)如果核心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生变化,主要是什么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二)研究对象
该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是辽宁省省内四所综合性院校的文、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学生。第一次取样调查人数398人,其中男生占134人,女生264人;第二次取样调查范围相同,但由于部分学生专业调剂的原因,将调查人数减至270人,其中男生有113人,女生则是157人。在两次校内问卷调查后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调查,其调查对象是70名在校学生,即男生40人,女生30人,且课程学习能力都为中级,中级学习能力的学生大约占所有调查学生的85%。
(三)研究方式
1.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根据自主学习理论与大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而制成,共计27题。问卷不仅涉及自主学习的三个维度(即目标、自我监控调节、自我管理),而且也包括情感、环境、行为、认知等自主学习能力的要素。此外,该问卷调查采用陈述式四点量表,其选项是“总是”“经常”“很少”“从不”,其分值是4—1。问卷调查的执行由各学科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完成。两次的统计结果都由SPSS软件比对样本检验分析,其总体信度为0.87和0.88,其分量表的信度范围在0.70到0.80之间。这也就表明问卷信度的一致性,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2.访谈
在两次问卷调查配对检验之后,研究小组又对7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其方式为一对一,其时间设定为20分钟,并全程录音,最后转为文字表述形式。
(四)研究结果
1.定量数据
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显然,第二次调查总分量表均值明显低于第一次调查,暗示了学生学业过渡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现下降趋势。除了目标维度以下,两次调查的其他维度均存在差异(P=0.00),
表1 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二)定性数据
从访谈调查结果上来看,7名访谈对象也均表现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趋势,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自主学习下降示例与评论分析
三、分析讨论
(一)学习目标缺失
1.无目标状态
从对70名学生的访谈过程中,研究人员能够明显地察觉到学生学习目标和计划的缺失,例如,“对于学习,我感到很迷茫,没有动力,也没有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的学习处于无目标状态。学术界专家指出,长期处于无目标状态的学生,其行为能力是被动的,甚至行为能力为零。产生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因为学生认为学习本身就无价值可言,也可能是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其人生价值或者得到相应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还可能是学生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而此时新目标还尚未建立,没有动力与方向,从而感到迷茫。
2.成绩目标定向
众所周知,学生设定的所有学习目标并不都能促进自主学习。访谈调查显示,有些学生的目标十分明确,但是大部分的目标都是成绩目标,例如,“考证是我学习的主要原因,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由此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功利性是十分强烈的。从成就目标理论的角度而言,学习目标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掌握目标(master goal)与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国外相关领域专家伍尔福克[7]也曾指出,掌握知识与提升自我是掌握目标的本质,而展示学习能力、取得成绩则是成绩目标的关键。一系列调查研究所表明,设置掌握目标的学生具备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能够主动地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参与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成绩;而那些设定成绩目标的学生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坚持能力也较差,进而导致降低学习成绩[8]。尽管成绩目标隶属于学习目标,但对自主学习本身却没有多大的成效。因此,成绩目标并不能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目标基础。
(二)他控依赖
自我管理是指学生自我掌管和开展学习活动与计划。自我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和学习内容、过程及心理状态的紧密性,进而有效利用学生学习的精力与时间。然而,他控管理中的学生就很难实现自我行为。在中国中小学学习阶段,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的管理与安排,而逐步形成他控心理,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存在这样的依赖心理,例如,在访谈实录中“学习主要依靠老师,只有在老师的有序管理之下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大学很自由,老师不会二十四小时监督的,稍微懈怠成绩就会有所下降”。相比于中小学生,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大学教师对学生的监督较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内容、过程与方法选择空间较大,从而让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意志力,不受外界的干扰,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避免他控依赖习惯的影响。
(三)自我调节系统紊乱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为了确保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学习者经常依照规定的标准监察自身的学习行为,适时进行自主调节和自我评估。访谈调查显示,由于受到中学自主学习的影响,部分学生依然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学习能力。但大学与中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中学的评估标准不能适用于大学。大学生自主学习缺乏系统的评估标准,进而未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例如,访谈实录中就有这样的反映:“我经常考后才进行学习反思总结”“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进行过多的反思,不知道怎么解决”。由此可见,处于学业过渡期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自我调节系统紊乱,自我评估方式模式化等现象,进而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陷入一种混乱状态。
四、教学建议
(一)帮助学生填补学习目标空白
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成绩目标与学习目标缺失的问题,高校应增强对学生学习规划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明确高校教育的总目标与计划。因此,可采用以下具体的方式:
1.循序渐进地设置与实现学习目标
在高校课程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其总体目标,继而将总体目标细分为阶段性目标与具体学习计划,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看到其学习的成果。此外,教师也可从学习计划着手,指导学生设计学习步骤与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
2.成绩目标转为掌握目标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习惯于成绩目标导向。因此,高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部自主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豪感,引导学生纵向自我评估,淡化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成绩目标转为掌握目标。
(二)实施行为塑造
根据具体的行为功能可将实施行为塑造分为自我管理行为塑造和自我监控调节行为塑造。发展心理学专家认为,人体的行为受大脑神经中枢的控制,如若改变行为就需不断重复新的行为,重新建立新的大脑神经环路,构建大脑自动化程序,进而固定新的行为,这也就是整个行为塑造的过程[6]168-173。在大学生学业过渡期间,教师要改变学生之前的学习行为,塑造新的大学学习行为,提高各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学生加以训练,形成新的大脑神经环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当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明确中学与大学自主学习的差异
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中学与大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间接与学业成绩或应试教育挂钩,高考是他们学习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内在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学与大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本质的区别,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想方设法让其产生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热情。
(四)重视“第二过渡期”
学术界将学业过渡期分为第一、二过渡期,其中处于第一过渡期的大学新生学习动力较强,并无明显的松懈状态;而处于第二过渡期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思想和学习动力上呈现衰退,其努力程度也明显降低很多。由此看来,高校应大力重视学生的第二学业过渡期,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和教育,真正落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语
研究主要探讨与分析学业过渡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当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缺失、他控意识较强、自我调节紊乱等等。研究从宏观的视角剖析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并期许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从而让学生顺利度过学业过渡阶段,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鉴于研究时间和数据调查的限制,研究侧重分析影响学生学业过渡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因素,并未涉及情感、环境等外部因素。
[1]BRA D Y P&A LLIN G H A M P.H igh school to university in O ntario:D id an extra year make a difference?[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H igher Education,2005(2).
[2]PA RK ER J.A ccess and transition to higher education:A forum[J].A rt&H umanities in H igher Education,2003(2).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段兴利,权丽华,洪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5]王建民.吴尚卓.大学过渡期的成因与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7(4).
[6]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7]W O O LFO LKA.EducationalPsychology[M].Beijing:H igher Education Press,2003.
[8]王振宏.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的当务之急——衔接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08(06).
责任编辑:李凡生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Academic Transition
JIAO Li-mei
(Jinzhou Normal College,Liaoning Jinzhou,121000)
This thesis mainly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and the academic transi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in-depth analysis,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Survey data show that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school year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just entered school, and the interview result also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self-knowledge,monitoring,management,learning objectives constitute independent learning dimensions also larger problems hidden troubl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transition,based on years of research,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teach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hich 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odern colleg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cademic transition period,autonomous learning,self management,self adjusting
642
A
1674-8891(2016)06-0134-04
2016-10-09
焦丽梅(1973—),女,满族,辽宁北镇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与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