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2017-01-19陈从喜崔新悦
吴 琪,陈从喜,崔新悦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2;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经济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吴 琪1,2,陈从喜1,2,崔新悦1,2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2;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也一直维持在高位,资源约束趋紧以及环境污染压力增大,尤其是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如何化解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过剩产能,提倡矿产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是当前矿业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比较、借鉴各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利用与GDP增长的关系,对新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如何可持续的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消费强度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是近十年来石油、铁、铜等一些矿产因消费过热,需求快速增长导致资源大量进口。“十一五”以来,国土资源部持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增资源储量保持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矿业权市场分化、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压力倍增,尤其是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驾马车”逐渐趋弱的背景下,如何化解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过剩产能,提倡矿产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1]。本文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角度出发,比较借鉴各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利用与GDP增长的关系,对新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如何可持续的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形势
2015年全国共有各类非油气持证(采矿证)矿山企业83648家(不包括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等油气矿产及铀矿)。其中能源类矿山企业11138家,黑色金属矿山企业4713家,有色金属矿山企业3257家,稀有稀土金属企业145家,分别占非油气矿山总数的13.3%、5.6%、3.9%和0.2%;按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统计,大型4140家、中型6667家、小型48390家、小矿24451家,分别占比4.9%、8.0%、57.9%和29.2%。自2005年我国开展新一轮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以来,矿山数量持续减少。2015年全国矿山企业较2006年减少42722个(图1),减少了33.8%,其中大型矿山增加290个,中型矿山增加了1322个,小型矿山减少7768个,小矿减少36566个,大型和中型矿山分别增加了7.5%和24.7%,小型矿山和小矿减少了13.8%和59.9%[2]。
图1 近年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数(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1.1 地勘投资
因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十年里国家持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二五”期间,全国地质勘查累计投资额为5652.1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52.4%。2012年地勘投资达到最高值,为786.6亿元[3]。自2012年以来,随着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加速转变,国土资源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地勘投入资金逐年缩减,2015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总额为899.3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20.2%,比2012年减少30.6%。其中油气矿产勘查投资额573.2亿元,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326.1亿元(图2)。
1.2 采矿量和产值
矿产资源年度总采矿量是指矿山年度采出矿石量之和,用以反映矿业年度采出矿石量总体规模[4]。根据国土资源部非油气矿产开发利用统计数据,我国固体矿产总采掘量从2006年的58.33亿t逐年递增至2011年的顶峰90.68亿t,五年间增长了55.5%,其中煤炭采矿量居第一位,水泥第二,铁矿第三,这三种大宗矿产的总产量占到固体矿产总产量的85%以上。“十二五”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年采矿石量自2011年连年下降,2015年全国非油气矿山采矿量77.49亿t,较2011年减少14.5%,年均减少3.9%(图3)。全国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6079.73亿元攀升至2012年的峰值19387.31亿元,增幅188.9%,随后逐年递减至2015年的11735.62亿元,较2012年减少39.5%,年均减少15.4%。
图2 2009~2015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公报》)
图3 近年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年采矿石量(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1.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十一五”及之前,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很强,外需内需两旺拉动用矿快速扩张,资源需大于供是主要矛盾,我们的工作重心是扩大资源供应规模;且矿业权市场活跃,国土资源支撑保障经济增长易于见效。“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矿业权市场分化,在依靠扩大内需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了煤炭、石油、铁等22个重要矿产“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调查评价工作,分期分批研究制定了27种矿产的“三率”指标要求,主要矿种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遴选发布了四批210项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综合利用示范基地40个,批准4批共661家绿色矿山建设试点,树立了一批绿色矿山建设典型模式[3]。旨在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力。同时多渠道、全方位挖掘资源潜力,扩大资源有效供给,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支撑保障。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率是指矿山企业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及“三废”等产生的最终工业产品的价值量所占矿山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工业产品的总价值量的比值。反映矿山企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程度。“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铁矿企业的综合利用产值率在3.5%~12.5%之间波动;铜矿企业的综合利用产值率在5%~12.5%之间波动;铝土矿企业综合利用产值率波动较大,在2%~30%之间(图4)。
图4 2006~2015年度三矿种矿山综合利用产值率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矿山企业共伴生矿及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措施。由于我国目前的矿山综合利用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管理上,还缺乏比较有效的财政政策及鼓励措施。因此,今后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技术上加强研究,我国的矿山综合利用工作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促使矿山经济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
1.4 矿山复垦率
矿山复垦是指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整治因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的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工作[5]。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是矿山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矿山复垦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及矿山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6]。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矿山环境治理投入,矿业开采新增占用、损坏土地面积在波动中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累积恢复治理面积占累积占用、损毁土地面积的比例在波动中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末,矿山累积恢复治理面积589073.77hm2,占矿业开采累计占用、损坏土地面积的22.5%[7]。
2 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关于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这里引入“单位GDP矿耗”的概念,即消费强度,是指某矿产年度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反映矿产资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8]。单位GDP矿耗指标,也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该矿产资源的利用程度,同时反映经济结构和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图5 中国2006~2014年单位GDP矿产消耗(钢铁、铜矿、铝矿)(数据来源:钢铁消费量数据引自世界钢铁协会《世界钢铁统计数据》;铜/铝消费量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GDP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
2.1 钢铁
近1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基础设施发展,如水、能源和公共交通系统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和住房计划带来了大量的钢材需求。有证据表明,钢铁业目前正在进入一个停滞期,全球钢铁市场持续动荡,目前中国占领着全球钢铁市场48%的份额。在今后的几年,这个份额将会下降。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将在未来发挥关键作用,住房和建筑行业是当今最大的钢材消费者,它们的使用量占到钢材产量的约50%[9]。我国钢材的消费强度总体呈快速下降趋势,每万元GDP所消耗的钢材从2006年的173.53kg,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111.78kg,总体下降35.6%,年均降速约5.3%,表明我国钢材的节约利用程度逐渐提高(图5)。
图6 七国2006~2014年单位GDP钢材表观消费量(钢铁消费量数据引自世界钢铁协会《世界钢铁统计数据》;各国GDP数据引自世界银行)
钢铁行业是全球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第二大行业,它应用于能源、建筑、汽车和交通、基础设施、包装和机械等各个重要行业,也是提供可再生能源,如热能、太阳能和潮汐发电中所用的主要材料[10]。我们选取中国、巴西、印度、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七国2006~2014年的钢铁表观消费量和GDP,可以看到,日本、巴西、美国、法国九年间单位GDP钢耗比较稳定,每万美元GDP所消耗钢材量平稳在40~190kg之间;印度和韩国单位GDP钢耗则在370~590kg间小幅波动;中国单位GDP钢耗九年间总体从2006年的1383.6kg降至2014年的686.4kg,减少了超过50%(图6)。过去,中国超速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靠要素驱动、规模扩张透支了大量资源;现在,在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约束趋紧、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逐渐摆脱了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改善资源管理体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相比发达国家,我们在矿产资源消费强度方面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进入单位GDP钢耗小于200kg/万美元的行列。
2.2 铜
中国铜消费格局与全球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所占比重最大,而进入90年代以后,国外在建筑行业中管道用铜增幅巨大,常利用铜的耐腐蚀性用于制造水管、屋顶及其他给排水设施,成为国外消费铜的主要方向;而国内则仍以电力消费为主,占总消费量的53%左右。目前中国的铜消费结构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时的消费结构,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的,以电力电缆为主[10]。
2006~2014年,中国的铜矿消费量从358.4万t增长到1135.0万t,年度增长均速达到15.5%,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精铜平稳保持在1.49~2.05kg之间(图5)。中国的精铜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占比从1990年的5%,快速增长至2014年的42%;而美国的精铜消费量占比则从1990年的20%减少到2014年的9%(图7)。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带动了工业发展,使中国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逐渐转变为城市制造型经济,加速了对包括铜矿在内的矿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快速的城镇化率,2002~2012这十年间,有1.78亿人口流入中心城市,在此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所需铜矿量比工业发展所需更多。截至2013年,中国的人均GDP6747美元,精铜消费强度为1034.0t/亿美元;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的人均GDP均在中国的5倍以上,精铜消费强度都在350t/亿美元以下(图8)。
表1 2006~2014年七国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单位:kg)
数据来源:world steel association,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
图7 1990及2014年世界精铜使用量分布(数据来源:ICSG)
图8 2013年七国精铜消费强度(数据来源:ICSG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3 铝
铝是在多种行业中都有应用。主要消费领域为交通运输、建筑、包装、电力设备、耐用产品及机械设备。主要消费地区是北美、西欧、中国和日本。我国的铝矿消耗程度由2006年的3.97kg/万元GDP波动变化至3.73kg/万元GDP。从图5可以看出,铝矿的消耗程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近十年间其最高点位于2009年,每万元GDP消耗铝矿4.16kg,在2010年及2014年都触及最低点的3.73kg/万元GDP。有研究表明,一国的单位工业消耗量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人均GDP)具有相关性[11-12]。我们选取德国、美国、法国、日本、印度、巴西和中国等七国2006年及2010年的相关数据(表2),七国的表观铝消费量总和分别占2006和2014年全球铝表观消费量的51%和73%。经过计算作出年度人均铝消费量-人均GDP图(图9)。可以看出,2006年各国人均铝消费量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小于10000美元的国家人均年耗铝量小于10kg,人均GDP大于30000美元的国家人均年耗铝量在10~25kg之间;到2014年,在高收入国家,例如德国,铝的人均消费量增长的很慢,甚至几乎没有增长。而法国、日本和美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以及产业转移导致了铝的消费量轻微下降。中国的人均铝消费量与人均GDP相比2006年均有超过160%的增长。
表2 2006年及2014年七国铝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金属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世界银行。
图9 全球主要铝消费国人均铝耗和人均GDP (数据来源:世界金属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世界银行)
铝的最终用途在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之间差别很大:在中低收入国家,铝主要应用于电气系统和建筑;在高收入国家,铝主要用于交通、建筑和包装业。由于电气系统、建筑的过长服役时间,使得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国家获得再循环使用的铝要滞后于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铝主要运用于交通行业,其中汽车领域占主导。汽车业的服务年限一般在10年左右,所以高收入国家就有相对大量的铝废料用于贸易和再循环;同样的,包装业也是一种短服务年限的终端用途领域,如易拉罐。由于廉价劳动力的存在,饮料罐的回收率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是很高的,但在这些国家中,铝应用于包装业的占比又相对较小。国家经济收入与可回收铝的供应量呈正相关关系[13]。可以说,不一致的终端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国家人均收入的差异。
3 当前矿业背景下对矿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处置“僵尸企业”,扩大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业开发利用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优化矿业权投入和矿业投资结构。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矿产勘查开发布局。加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矿产地质勘查力度,通过加大公益性地质投入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矿业勘查市场,限制煤、铁等大宗矿产矿业权的投放和投资,引导投资重点放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高技术矿产上来,力争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主要任务如期完成,不断增加国家重点矿产资源储备。
2)开展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全球来看,矿产品消费曲线一般是稳定的或慢生长的。然而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其水泥、铜、铝等资源消耗量快速增长,对于这样显著提升的矿产品消费量有一个关键问题——再生矿产资源的占比。要以生态国土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导矿山开发利用,推进共伴生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矿产资源集约开发机制,提高矿山企业开发集中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发展绿色矿业,加强绿色矿山示范区建设。开发城市矿产,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鼓励废旧金属及建筑材料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实现减量化、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
3)促进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配合钢铁、煤炭等去产能工作,及时调整矿业权管理政策。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修订《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制度。制定《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加大国土资源对节约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对于资源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的矿山企业在资源配置、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上属性倾斜政策。对实施综合勘查、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矿山企业,依法优先提供用地。
[1] 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6.
[2]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2015年度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通报[R]. 20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R].2016.
[4] 许大纯,闫卫东,鲍荣华, 等.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2): 1-8.
[5] 李庆华.矿山复垦技术[J].云南环境科学,2003(1): 46-47,64.
[6] 孔令俊,魏俊浩,毕志超.我国矿山复垦问题及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 10100-10101,1018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264-267.
[8] 任忠宝,王世虎,唐宇, 等. 矿产资源需求拐点理论与峰值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27(9):1481-1482.
[9] 国际钢铁协会. 世界钢铁统计数据[R].2015.
[10] 栾庆帅.铜行业研究报告[R]. 2010.
[11] DeYoung, J.H., Jr., et al. The changing uses of mineral information—A government perspective[C]//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999: 111-127.
[12] W.David Menzie, John H.DeYoung,Jr., Walter G.Steblez. Some implications of changing patterns of mineral consumptions [R]. 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 2003.
[13] W.D. Menzie, JJ Barry, D.I. Bleiwas, et al. The Global Flow of Aluminum From 2006 Through 2025[R]. U.S. Geological Survey, Reston, Virginia, 2010.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WU Qi1,2,CHEN Congxi1,2,CUI Xinyue1,3
(1.Key Laborato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Strategic Research,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 China;2. Information Centr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 China)
For years, with the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sustains a high demand in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speciall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the central announced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how to resolve the overcapacity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extending the idea of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mineral resources usage become the main concerns of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gainst current mining background, best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ra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s well as ecolog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 resources usage and GDP growth of each developed country and further beneficially explores on how to utilize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new era to sustainably promote China’s economy developmen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consumption intensity
2016-08-27
吴琪(1987-),女,湖北武汉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硕士,现从事矿政管理、矿业经济类研究工作,E-mail: wuqi@infomail.mlr.gov.cn。
陈从喜(1963-),安徽萧县人,理学博士,现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E-mail: cxchen@infomail.mlr.gov.cn。
F407.1
A
1004-4051(2016)12-0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