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2017-01-19蔡正坤

中华建设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建筑

蔡正坤

试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蔡正坤

在经济腾飞、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转向了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近年来,我国规划与建筑界提出了“环境协调”的主张,它实质上就是强调建筑要与环境协调,建筑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因此,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和谐共融的方法,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建筑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体

建筑,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二者是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

1.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场所

任何建筑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表现自己的场所及依托。不同的环境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不管是文化传统,还是地形地貌,区域地段,都会对建筑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任何一座建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只要他被造出来了,就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对建筑而言就如同水与生命一样重要,失去了大的环境,建筑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古今中外的建筑师都十分注意对于地形、环境的选择和利用,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这种联系。莱特的“流水别墅”和“西塔里森”都是建筑与环境互相协调的范例。这两种建筑,从里到外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用莱特自己的话讲:“就是体现出周围环境的统一感,把房子作为所在地段的一部分。”莱特是以他的浪漫主义的“草原式”建筑成名的,“草原式”建筑这一名称正是他用来形容其作品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大草原相结合之意。

2.建筑与环境“互塑共生”

建筑与环境之间具有极为重要的互为依存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建筑是构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需要环境的烘托,不同的环境影响不同的建筑模式;另一方面建筑的风格、特色、品质好坏又会对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与环境应当有机结合,互塑共生。

建筑与环境,必须协调统一,建筑没有环境的依托,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不难想象,在一个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地方去建一栋住宅楼,谁敢去住。环境没有建筑的装点,环境的价值就不能得到提升。因此,建筑与环境必须协调共存。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应包括两层含义,既有空间意义上的协调,又有时间意义上的协调。一个建筑的建筑造型和风格既要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又要能体现建筑自身的特色。协调并不是单单只求形式表面的相同或相近,建筑与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对于造型奇特、个性张扬,与周围环境形成巨大形体反差和个性特征突显的建筑也不应一味地否定。这种建筑物或许是在特定条件下,在与环境的强烈对比中求得整体美。

二、建筑设计应追求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建筑既要根植于自然环境,又要服从于自然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进行建筑设计必须从分析环境入手,认识环境、尊重环境、利用环境,在与环境的协调和融合中,满足建筑的功能,塑造建筑的形象。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我们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协调共生

建筑离不开环境,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的造型、色彩与环境的协调问题。建筑造型要与环境协调。建筑造型要具有温和的风度,避免过分个人的表现,需要与环境相互协调。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就是一个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的经典案例,贝聿铭从一个古老的中国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得到启发。“它的形象是四个组合在一起的高度递增的三棱柱,类似一个多面的水晶体。虽然它的体型看上去似乎很复杂,但它的平面却是一个简单的正方形。”

在与环境的协调方面,大厦的正面朝向港湾,因此具有广阔的视野,加上它大部分用的是玻璃材料,从远处眺望就像插在海面上的一块宝石,晶莹剔透与蓝天相辉映。建筑色彩要与环境协调。人们对色彩的审美意识,使色彩在人工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占据重要位置。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采用的色彩也应该不同,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美感。如疗养院、医院用白色或中性灰色为主调为好,在心理上给人以清洁、安静之感;如公安局、法院等执法部门就应以深灰色为主,从心里上给人以庄严、公正之感;而居民小区,则大多以酱红色、浅粉色为主调,这样从心里给人活泼向上的感觉。

2.绿色生态

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生态问题严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发达国家纷纷以绿色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发展建筑为主题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在建筑的各个环节体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建筑、环境二者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建筑设计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原则,树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科技化

随着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建筑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建筑技术的变革,使建筑设计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的建筑技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成为建筑及环境设计造型创意的源泉和建筑师情感抒发的媒介。如高技派就是打破了以往单纯从美学角度追求造型表现的框框,开创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技术性思维”以及扑捉结构、构造和设备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内在联系的方法,去寻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工业技术甚至或高度复杂的“软技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罗杰斯设计的伦敦的劳埃德(Loyd)保险公司,这个大厦更加夸张地使用高科技特征,充分暴露结构,同时也使用不锈钢、铝和其它合金材料。主楼内部是一个气势雄伟的玻璃共享中庭。办公空间围绕中庭形成环形布局,同样可以根据使用要求灵活布置,来提供更加具有弹性的使用方式。大厅内自动扶梯上下交错,形成一个气派非凡的活动景观,古老的大钟更增添了一些传统的机械美感。

4.人性化

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不只是空间环境本身,更重要的是人,是人所需要的生存空间和人所需要的回归场所。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建筑设计更应以人为本,从关心人服务于人的观念出发,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活动场所。

要尊重人对空间环境的感情要求,充分考虑建筑的情感特征,创造各种适宜的情感空间,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要。在设计空间的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及心理感受,以及社会流行的时尚和审美倾向。建筑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以及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5.多元化

随着世界性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进入信息时代,从而带来人们的情感特征、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生活意识以及习俗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演变,突出表现为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我们建筑设计要重视多元化。

建筑设计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形式的多样化,应涵盖艺术和技术理论与实践。多元化就是多种“本源”、多种“系统”、多种“形态”、多种“途径”。人类与自然、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国际趋势与本国国情相互融合互补,各种理论争鸣,都将使建筑设计创作更具理性,不再盲从于某一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随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而广泛存在。

三、结语

建筑与环境之间具有极为重要的互为依存关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各国建筑师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但由于人们对人居建筑与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全面,对产生影响的各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了解不多,对其关键作用的要素的控制不够准确,导致我们的建筑不论是外观形象,还是建筑过程、材料选用等都存在与环境不和谐,甚至破坏环境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结合当前建筑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与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联系,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规律,坚持协调共生、绿色生态、科技化、人性化、多元化原则进行建筑设计,建设出更多更好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环境建筑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