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吉安市洪涝灾害统计的探讨

2017-01-19刘斌

中国水利 2017年9期
关键词:吉安市洪涝统计人员

刘斌

(江西省吉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343000,吉安)

对吉安市洪涝灾害统计的探讨

刘斌

(江西省吉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343000,吉安)

洪涝灾害统计能反映洪涝灾害损失情况,并指导救灾,还能起到一定的灾害预报分析作用。针对吉安市洪涝灾害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洪涝灾害统计要遵循统计工作规律,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强化监督问责,充分开发利用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洪涝灾害统计;防汛减灾;吉安

一、洪涝灾害概况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属山地丘陵区,地势东、南、西三面环山,南高北低。境内河网密布,有流域面积大于10 km2河流695条,其中100 km2以上河流73条,1 000 km2以上河流8条。

吉安市汛期在每年的 4—9月。4—6月,受南北气流交汇影响,全市平均降雨量可达682 mm,约占全年降雨总量一半以上,易引发较大范围洪涝灾害;7—9月,强降雨天气多由台风入侵造成,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据统计,2013—2015年洪涝灾害共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8.52亿元,约占3年自然灾害总损失的65%,财政总收入的3.3%。

二、洪涝灾害统计方法及意义

1.洪涝灾害统计方法

目前,洪涝损失统计主要依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2011年修订版)中的统计标准和方式。方法是先由乡镇水利员进行灾害现场灾情调查统计,再由县级及以上防汛部门通过洪涝灾情信息服务系统逐级汇总上报。洪涝灾情统计已纳入国家统计法范畴,实行依法统计。同时,上级防汛部门还可根据《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下达其他统计任务。

2.洪涝灾害统计意义

洪涝灾害情况统计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洪涝灾害的损失情况和救灾情况,具有决策咨询、服务社会的功能,是制定救灾方案、组织灾后重建、统计防洪措施效益等的重要依据。洪涝灾情是吉安市基本市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管理灾情信息能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三、洪涝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界定不一致,数据打架现象严重

洪涝灾情统计报表内容点多面广,涉及农林牧渔、工业、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多个方面,加之政府各部门职责重叠且关注重点不同,导致数据指标界定范围不同,同一名称的统计指标统计范围不同。例如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民政部、国家防总和国土资源部均有不同解释;对“倒塌房屋”,国家防总、民政部的定义也存在差异。灾害发生时,各部门负责对各自上级部门上报数据,所报数据常常存在差异,客观上导致了统计指标的不一致。

目前,吉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政府各业务部门及县级防汛部门统计工作只能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受制于行政管理权限,难以协调各方利益。因此,各部门洪涝灾害统计自成体系、各自循环,造成整个统计体系缺乏效能。

2.统计过剩严重,重复性劳动过多

统计过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重复统计,民政减灾部门对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进行统计,而防汛部门在同一次降雨中也对此统计,但统计标准存在差异;二是虚设统计,如水毁修复所需工程量甚至细致到混凝土、钢筋等的用量,这类数据收集困难,实际效用不大,各级防汛部门往往陷入“虚忙”。统计过剩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3.对统计作用认识不足,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各级行政领导对洪涝灾情信息统计在科学决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普遍认识不足,使得洪涝灾情统计工作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一些市、县级的统计人员认为统计数据仅在工作总结时用来充实工作报告,对防灾减灾的实际意义不大,不愿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做细做实,导致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和衔接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防汛部门多重抗灾救灾、轻报灾核灾工作,灾情统计人员多数都是身兼多职。灾害发生期间,往往安排对业务不熟、情况掌握不清的临时人员进行报灾工作,难免形成急报、粗估现象,影响数据质量。一般情况下,县防汛部门对于村、乡镇报送的灾情数据较少核查、评估,只作简单加工即上报,甚至出现为得到更多补助资金修改下级上报的灾情统计数据的情况,直接导致数据失实。

4.基层统计手段有限,成果质量不高

在灾情统计阶段,许多基层统计人员装备水平有限,基本靠腿走、靠笔记,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灾情统计工作更为困难。灾情获取手段的匮乏和灾情及时掌握之间的矛盾,直接制约着灾害统计的效率,极有可能导致部分媒体先一步将受灾信息向社会披露,而政府还没有掌握灾害情况的被动局面。在数据整理阶段,基层灾情信息的存储主要以纸张为主,乡镇通过电话向村干部、水库安全管理员等询问灾情,再口头向县防汛部门汇报灾情,这种采集、处理、存储灾情信息的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高效传播、处理的要求。目前,乡镇、村基本还未形成编制历史洪灾档案的制度,仅凭部分受灾人员记忆,数据断档现象普遍存在。

5.依法统计观念淡薄,统计目的不单纯

由于当前我国洪涝灾害统计核查制度不健全,统计法制观念薄弱,地方政府常常左右信息收集、加工和整理工作,以控制所提供信息的多寡及真实程度。个别地区存在地方政府受利益驱使,过分夸大洪涝灾情以获得更多补助资金或为了政绩隐瞒灾情的情况,导致数据失实。

6.统计资料利用差,数据开发程度不深

目前,洪涝灾害统计重报表、轻利用,数据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仅处于简单汇总层次,尚未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统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加工,致使大量数据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此外,在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方面,仍停留在简单加减运算水平,没有采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未达到洪涝灾害的预报和规律探索研究水平。

7.缺乏培训考核,工作积极性不高

乡镇一级的灾情统计人员一般由乡镇水利员担任,人员年龄偏大且换岗频繁,即使年年开展业务培训,培训成果也难以为继。村级的灾情统计员一般由村干部担任,统计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对灾情统计的概念和范围把握不准,主要表现在对倒塌、损坏的土房以新建砖房价格计算;渠堤与城镇堤防、山塘与水库概念混淆等。大部分地区防汛部门对村级统计人员的技能培训投入不足,没有定期开展辅导与培训。各级防汛部门至今未形成针对洪涝灾情统计的严格的考评量化指标,激励和惩罚机制也不完善,造成了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积极性不高。

四、对做好灾情统计的几点认识

1.重视统计工作

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灾情统计工作,要在决策层面建立科学的洪涝灾情统计体系,提高统计工作制度设计水平,使每项统计调查更加合理、科学,统计过程更便捷和独立,并进一步挖掘数据使用的深度和广度。

2.对信息要敏感

各级灾情统计人员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在灾害发生前,密切关注雨情、库塘蓄水、江河来水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应对;灾害发生后,特别是重大灾难,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组织人员调查灾情,统计人员要明确哪一项是本地区的重点,哪一块数据由谁负责提供,还要了解当地农业种植结构、人口分布、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

3.信息要协调一致

洪涝灾情统计人员要充分了解不同部门的灾情统计制度,还应密切沟通协调,确保数据统计及对外发布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来说,决策层应协调好各部门,确保部门间统计指标含义的统一、衔接,确保灾情信息准确、可比、连续。

4.基础数据要全面

梳理好本地区的各项指标总量,并要分清各个时间段内的不同数量。如分清在不同季节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掌握在不同生长时期水淹时间对农作物的影响程度等,还应制定统一的或分地区的损失计算参考价格,以便进行灾害损失程度的调查和分析。

五、做好灾情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吉安市洪涝灾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强化,以进一步做好洪涝灾情统计工作。

1.增强法律意识,强化责任追究

定期组织洪涝灾情统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增强人员依法统计的意识,并加强统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培训,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法律手段对统计活动进行监督,联合统计部门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各部门不得干预数据的正常报送,更不得任意篡改、瞒报、虚报数据。同时,对统计报表严格执行审查、签批制度,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漏报、错报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对谎报、瞒报事件要问责责任人,将洪涝灾情统计报送工作作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年终考核评比的主要内容。

2.发挥媒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

各级防汛部门必须学会和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借助媒体推动灾情信息传播工作。首先,灾情数据的来源和搜集过程需要借助媒体宣传,以便让社会了解和配合。其次,相关指标的含义需要宣传普及,如统计指标的内涵和外延既有口径范围的不同,也有时间的区别,若不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再次,灾情信息应该依法通过媒体详尽公开,并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加强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宣传,不断巩固和扩大防汛宣传阵地。

3.推动数据流动,实现信息共享

提高各部门之间灾情统计数据的流动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首先,充分利用现有部门统计资料,建立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经济基本数据及历史灾情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有机整合。其次,努力构建政府和各部门之间联动的综合灾情信息管理体制机制,重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协调作用,加强涉灾统计部门的联系,建立一个网络共享平台,相互提供雨情、汛情、灾情、山洪地质灾害等信息,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4.开发数据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洪涝统计服务,是对统计资料进行积极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利用,实现统计信息的资源化。首先,要建立规范的灾情统计标准,摸清各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需求情况,按照“适销对路”原则梳理出“有用”和“无用”的标准,将水利、农业、民政、交通部门的灾情统计标准进行规范统一。其次,目前各地尚无统一的洪涝灾害损失计算细则,各地在报灾时标准不一、方法各异,导致数据偏差大。应加强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和计算公式的研究,针对倒损房屋、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等核心指标,建立可量化标准。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灾情数据,研究制定灾情数据质量控制标准,提高灾情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再次,目前灾情统计工作多集中于灾后损失评估,而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鲜有涉及。灾害发生前,可在对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与承灾因子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气象预报及历史灾情,建立各洪水强度与各洪水灾害损失之间的损失模型,研究洪水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采取合理的回避、转移等措施,减轻和控制风险;灾害一旦发生,则需要利用高效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估,判定灾情发展趋势和抢险救灾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抢险救灾行动;待灾害过程结束后,需综合评定灾害损失程度,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5.完善考核制度,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灾情报告工作绩效评估制度,为灾情统计工作提供动力支持。一次较大洪灾或连续几次较小洪灾过后,政府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各部门灾情报送工作进行综合评定,严明奖惩,以提高统计执行力。加大基层灾害统计工作经费投入,着力解决好灾情信息收集和储存工具问题,推广普及覆盖到村级的灾情信息采集移动智能终端,保证灾情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建立稳定、常态化的分级培训机制,把统计法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纳入培训范围,对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灾害统计队伍的职业化。为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可在乡镇级建立“AB”岗制度,根据历年洪涝灾害种类结构,由乡镇民政助理员、水管员或其他岗位的两名人员共同担任乡镇级洪涝灾害统计人员,“A”岗工作人员因事离开工作岗位时,“B”岗工作人员应立即替补上岗。在村级统一聘用同一名村干部作为灾害信息员,便于各部门灾情信息收集一致。同时,在财政上,各部门对基层灾情统计人员的各类财政补助性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发放。

6.广辟信息来源,延伸工作触角

努力推动社会化与灾情管理的结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灾情信息管理工作格局,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洪涝灾情信息的采集工作,解决信息采集渠道单一、时效性难保障等问题。与有影响力的地方媒体、手机地图类移动客户端合作搭建统一的共享平台,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标准。例如,灾害亲历者可通过互联网上传实时图片、视频并配以相关文字说明,同时采取必要手段对信息进行核实、甄别,提高社会化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1]阎峰,等.我国农业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

[2]张子向,等.规范洪涝灾害统计工作完善洪灾核查制度[J].山东水利,2002(2).

[3]袁艺.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研究与实践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

责任编辑 郑 爽

Discussion on statistics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in Ji'an City

Liu Bin

Statistics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can reflect damages and losses and be used as guidance for disaster relief,prediction and analysis.Referring to problems during statistics process of floods and waterlogging in Ji'an City,it is suggested to follow the law of statistics,abide rules and regulation,highlight supervision and accountability and make beneficial use of statistical data,so as to get accurate and timely information.

statistics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Ji'an

P426.616

B

1000-1123(2017)09-0037-03

2017-01-19

刘斌,科员。

猜你喜欢

吉安市洪涝统计人员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试论如何提高财政局统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黔东南州洪涝发生规律研究
基于FloodArea 模型的龙须河流域暴雨洪涝淹没模拟研究
试分析街道基层统计工作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吉安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