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2017-01-19胡少红玉山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上饶334700
胡少红 玉山县中医院妇产科 (江西 上饶 334700)
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胡少红 玉山县中医院妇产科 (江西 上饶 334700)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大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476、6.070、4.569、12.079、8.43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结论: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操作简单且安全,该术式是治疗子宫疾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腹腔镜 开腹 大子宫全切除术
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术式之一,在临床手术中处于重要地位,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多重优势,受到人们青睐[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肿瘤科接诊行大子宫全切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与开腹大子宫全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肿瘤科接诊行大子宫全切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6~58岁,平均(47.51±6.67)岁,子宫肌瘤21例,子宫腺肌病15例,子宫颈原位癌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例;对照组年龄39~57岁,平均(46.74±6.81)岁,子宫肌瘤23例,子宫腺肌病12例,子宫颈原位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资料上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6h内禁止饮食、饮水,且均经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即手术刀在其腹部切开一道约为4cm切口,直至腹直肌暴露,再用镊子将腹膜提起后切开,检查患者腹腔内有无炎症,然后用纱垫将肠管慢推至上腹部,对子宫进行检查,找准病灶处并进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在人体腹部作三个5~12mm的小切口,将腹腔镜摄像头从小切口处通入腹腔内,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肿瘤生长部位并初步判断其性质;选取穿刺点置入套管穿刺针,用超声刀将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固有韧带逐层切断剪开,直到子宫动脉视野暴露为止,再使用单极电钩将宫颈阴部组织行环形切开,将举宫器经阴道置入宫腔内,向上推起,使阴部穹隆凸起,与子宫体分离后切下子宫并取出。检查创面有无出血情况,若出现出血情况可用单极电凝做止血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密切关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以上96位患者资料,将其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3.0中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对比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476、6.070,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 i n) 术中出血量(m L)观察组 4 8 6 9.5 2±5.2 4 8 1.4 5±9.2 1对照组 4 8 8 6.4 5±6.1 8 9 7.1 4±1 5.3 6 t 1 4.4 7 6 6.0 7 0 P<0.0 5 <0.0 5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都显著少于对照组(t=4.569、12.079、8.439,P<0.05),见表2。观察组术后出现膀胱麻痹1例,发生率为2.08%;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膀胱麻痹3例,阴道大出血2例,发生率为14.58%,组间对比χ2=4.909,P=0.027。
表2.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d) 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 8 4.2 5±1.0 5 1 9.0 3±2.3 5 5.6 2±1.3 1对照组 4 8 5.4 2±1.4 3 2 6.5 4±3.6 1 8.1 2±1.5 8 t 4.5 6 9 1 2.0 7 9 8.4 3 9 P<0.0 5 <0.0 5 <0.0 5
3.讨论
由于子宫体较大,手术视野暴露较为困难,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再加上其周围组织血管丰富,极易引发大出血症状[2]。传统子宫全切除术多采用开腹方式,能将子宫肌瘤彻底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弊端在于该手术切口大,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和违背了患者对美观要求的意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3]。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不仅规避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之处,还具有以下优点:①能直接作用于子宫病灶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②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还能够控制患者出血量;③创伤小,且操作简单安全;④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少[4]。
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①手术时间:观察组(40.52±16.24)min<对照组的(58.45±17.81)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20.45±8.21)mL<对照组的(27.34±9.63)mL;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20.25±2.42)h<对照组的(27.65±5.65)h;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18.54±4.12)h<对照组的(27.12±4.36)h;住院时间:观察组(5.62±1.31)d<对照组的(8.12±1.58)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909,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的治疗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该术式有较高的采用价值。
[1] 刘桂香,俞瑞琥.腹腔镜与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1(13):1729-1730.
[2] 张晓平,肖晓娟.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5,14(9):1817.
[3] 朱文秀.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腹式手术的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043-3044.
[4] 姚书忠,陈淑琴,谢洪哲,等.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21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40(9):595-597.
Clinical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HU Shao-h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Yush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Shangrao 334700)
1006-6586(2017)21-0095-02
R713.42
A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