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和CT联合诊断脑膜瘤的临床价值观察
2017-01-19张洋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116011
张洋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辽宁 大连 116011)
MRI和CT联合诊断脑膜瘤的临床价值观察
张洋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辽宁 大连 116011)
目的:观察脑膜瘤应用MRI与CT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疑似脑膜瘤92例患者资料,应用MRI与CT进行诊断,对比单独和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病理检查显示:86例确诊为脑膜瘤,其他的包括室管膜瘤、垂体瘤和胶质瘤;MRI与CT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0.70%和准确性90.22%%均比单独诊断高(P<0.05)。结论:脑膜瘤应用MRI与CT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从而尽早实施有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膜瘤 临床价值
脑膜瘤属于临床一种常见颅内脑外肿瘤,其在颅内肿瘤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5%~20%,成年人为其好发人群,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且伴癫痫、偏盲和感觉障碍等,降低生活质量,临床尽早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起到至关重要作用[1-3]。本文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脑膜瘤92例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为疾病尽早确诊提供依据,现将具体内容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疑似脑膜瘤92例患者资料,本方案均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同意书,资料完整,将存在精神障碍和合并肾、肝、心功能严重不全者排除。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20~65岁,平均(40.45±2.1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2±0.04)年,患者临床表现:呕吐、恶心、颅内压升高、头晕、头痛、脑缺血和癫痫等。
1.2 诊断方案
本研究患者应用MRI与CT进行诊断,其中MRI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机由美国GE公司提供(GE Signa HDx 1.5T),参数设置:5mm层厚,1mm层距,于FLAIR序列上作T1和T2成像,TE为109ms,TR为4200ms,且于FSERestore序列上作T2加权成像,TE为121ms,TR为8400ms;弥散加权成像时TE为66ms,TR为6500ms,选择轴位予平扫,待扫描后静注钆喷替酸葡甲胺,用量为0.10mmol/kg,并对患者机体病变位置作T1加权成像,于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予扫描。CT检查方法:选择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5型号64排螺旋CT机,参数设置:120Kv电压,260mAs电流,5mm层距、层厚,对局部肿瘤和颅骨予薄层扫描,3mm层厚,待CT平扫完成后,对病变位置加以增强式扫描,经静脉将60%泛影葡胺(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3021120,20mL:152g)快速团注,用量为1.50mg/kg,待注射之后即加层扫描病变部位,扫描之后予三维重建,1mm层厚,并将图像送抵工作站处理。
1.3 观察指标
将本研究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且对比应用单独MRI、CT和联合两者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1.4 统计学应用
2.结果
2.1 本研究病理检查结果
于本研究疑似脑膜瘤9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发现:86例(93.48%)确诊为脑膜瘤,室管膜瘤和垂体瘤均为1例(1.09%),且胶质瘤有4例(4.35%)。
2.2 单独和联合诊断结果对比
MRI与CT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0.70%(78/86)、准确性90.22%(83/92)均较单独MRI79.07%(68/86)、78.26%(72/92)和CT72.09%(62/86)、74.42%(64/86)高(P<0.05),见表1~表3。
3.讨论
脑膜瘤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属于非胶质型原发性颅内肿瘤,具较高发生率,仅低于胶质瘤,其中蝶骨嵴、顶、额等为其好发部位;伴随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MRI与CT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具一定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较少报道[4,5]。为探究脑膜瘤临床有效诊断方法,本研究对应用单纯MRI、CT和联合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在本研究疑似脑膜瘤9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发现:86例确诊为脑膜瘤,其他疾病包括室管膜瘤(1例,1.09%)、垂体瘤(1例,1.09%)和胶质瘤(4例,4.35%);MRI与CT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0.70%、准确性90.22%均较单独MRI79.07%、78.26%和CT72.09%、74.42%高。提示脑膜瘤者应用MRI与CT联合诊断具较高临床价值,有利于疾病确诊,提高其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尽早实施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病情。分析脑膜瘤内血供较丰富,临床应用MRI增强扫描将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增强,于脑膜瘤影像学的检查过程中,采取增强扫描能够对肿瘤水肿起到辨别作用,从而对患者肿瘤的内部结构(如囊性变、灌注、内部血供等)进一步地了解,临床疾病诊断准确性较高[6,7]。于脑膜瘤MRI增强扫描中脑膜尾征由肿瘤通过硬模延伸导致,反映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及硬模反应性增厚,而脑膜尾征出现和肿瘤形成的时间长短、肿瘤对硬模长期侵袭密切相关,有利于疾病辨别诊断,为临床尽早实施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此外,CT诊断的密度分辨率较高,能够较好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及邻近颅骨骨质结构,其和MRI联合应用于脑膜瘤诊断中,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8]。有关本研究患者应用MRI与CT联合诊断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考虑受外部环境、例数等因素制约,需临床深入分析。
综上阐述,临床对脑膜瘤者应用MRI与CT联合诊断具较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疾病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疾病确诊,为患者尽早实施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和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1] 张翠仙,赵晓军,安艳玲,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膜瘤和胶质瘤的准确度评价[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2):106-109,113.
[2] 罗斌,刘阿力.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现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2):208-210.
[3] 秦丽,汪延明.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疗效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8):43-46.
[4] 刘漩,王珊珊,梅金红.脑膜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7(1):93-96,101.
[5] 高倩倩,鲁珊珊,洪汛宁,等.MRI 在脊索样脑膜瘤诊断及与其他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2):181-185.
[6] 刘勇,陈正君,罗丽,等.CT与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1(1):33-35.
[7] 李章宇.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344-345.
[8] 张永生,李威.脑膜瘤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及对脑膜瘤分型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27-29,36.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Meningiomas
ZHANG Ya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an (Liaoning Dalian 116011)
1006-6586(2017)21-0041-02
R739.45
A
2017-04-28
张洋,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