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现状与发展

2017-01-18曾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性国画生活

曾卉

摘 要: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危机,是一线生机,还是一个危机,民族性是否是世界性,中国画要怎么转变,怎么发展,且看下文中的详解。

关键词:国画;绘画题材;生活;民族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202-01

中国画,从广义方面来解释,它指的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风格极其独特且俱有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理想以及审美趣味的民族绘画。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它的表现形式极其多样,它包含了崖画、漆画、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年画等多种绘画类别;从狭义方面来解释,它指的是运用两只羊毫毛笔和特殊的水溶性绘画颜料,共同作用并且绘于宣纸或者绢布上的绘画,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它的绘画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可分为人物、山水与花鸟三大类。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工笔,也可以是写意,更可以是兼工带写;可以是双线勾勒,也可以是没骨画法。它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与审美品格,见证了着我国的社会的持续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幅以人物为主、注重写实的人物龙凤帛画,虽然那时的帛画只简单地绘制了人物外形,却成为了中国画发展史的开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出现了社会文化大融合,涌现出了一批绘画形神兼备的画家,并且出现一些画论,这些画家之中就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伟大画者,他们共同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时期,道释人物画的出现让中国画发展史上的工笔画和写意画渐渐有了区别;唐朝时期,造纸术的发展与画圣吴道子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中国画的纸本创作,更让中国画的发展史上有了白描技法;宋朝时期,绘画仅仅主要表现人民的生活绘画,中国画的发展史里又添了写实的绘画方法,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表现平民生活场景的作品。元朝时期,由于改朝换代的速度过快,汉人的天下被夺走,导致许多宋朝遗民不愿寄人篱下,整日沉浸在亡国之痛中,寄情于山水画,以此表达悲哀和愤怒之情,所画山水画中空无一人,使得中国画的发展又多了些许主观情感的表达。明朝时期,许多画家的绘画内容上大多是沿袭前朝绘画题材,描绘的社会生活的作品居多,中国画的发展进入停滞期。清朝前期,满族又入主中原,许多文人的精神更是遭到摧残,出现了一批不屑世事,寄情山水花鸟的画家——扬州八怪,他们的出现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前进的希望。清朝后期,意大利画家郎世宁进入宫廷画院并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中西文化开始逐渐融合,中国画的绘画风格开始发生转变。

时至今日,我国出现了两个中国画流派。其中一派所绘中国画作品渐渐脱离中国画固有的表现形式,不再注重传统的用笔用墨,不再运用传统的国画材料,追求视觉冲击效果,试图创造出当代水墨的灵魂与激情,抽象的表现出深层次启迪人们心智的绘画语言,代表人物有石果、王川、刘健等。还有一派则更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绘画性表达和笔墨传承,更注重物象的布局和意境的表达,他们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中归纳与总结中国画的技法经验,试图在重新认识中国画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些可以表达人物思想、绘画品格、笔墨个性的作品,试图摒俗求雅,代表人物有陈绶祥、刘进安等。

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存在着三个严重的问题:

问题一,绘画题材太大导致绘画作品与生活疏远;

问题二,中国的美术教育过于注重美术的教育功能而忽视了美术的审美功能;

问题三,绘画形式过于简单,风格过于统一;

解决这些问题且保护好中国传统绘画的根基,在美学思想和笔墨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健康地延续中国画的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画发展的关键。

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的今天,中国画艺术所能到达的高度和向西方文化的转变程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都是决定中国画发展的因素。在画家与画家之间,画和画家之间,画家和观众之间传达的应该是当代的艺术特色,作品的个性和民族的气质,而不是视觉冲击。我们应该抛弃中国画那些狭隘的题材重复,陈旧的笔墨形式,千篇一律的商品复制;不应该抛弃了中国画传统的美学理论与绘画基础,不应该忽视画家的艺术修养,不应该放弃绘画作品个性的表达;应该更加注重中国画的装饰性、抒情性;应该坚持本国独特的名族特色和风格特征,注重笔墨功力,让传统中国绘画展现出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深层认识和审美。

西方文化的流入在我国是把双刃剑,只要我们好好的把握它,“以中学为主,以西学为辅”,在继承传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形式,根据中国画的基本发展情况来具体分析,更多的重视中国画的构图布局、造型组合与色彩选择,就能更好的推进中国绘画的发展。另外如果我们国家可以更多些关注在学校的美术教育方面,优化我国的美术课程设置,增强我国美术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依据时代的变化发展去改变我国美术教育问题。

我们要相信中国画就是民族的,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继承是必要的,发展更是必要的。中国画的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下,在多元发展的艺术时代下,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国画作品中更多地展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杨樱林.黄宾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民族性国画生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国画等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