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传统与创新

2017-01-18王洪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紫砂壶传统创新

王洪星

摘 要:紫砂壶自明清以来,历经数百年之历史风云变幻,饱经沧桑而魅力不减;在物质生活越发丰盛的今天紫砂壶也越发受到行行色色的壶友茶迷之热烈追捧,然而除了壶之载体的“料”本身之外吸人的眼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它的造型之美。

关键词:紫砂壶;传统;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037-01

中国陶瓷艺术特别是宜兴紫砂壶艺是当代工艺美术创作领域的一个热点与亮点。时至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宜兴紫砂壶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社会对紫砂壶艺的创新与发展也表现出日益深厚的兴趣。紫砂壶艺正从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从感性摸索上升到理性沉思的新阶段。

如今紫砂壶的造型非常丰富,无奇不有。它们以其千姿百态,朴雅大方的外形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与青睐。人们常说:艺术的生命贵在创新,紫砂壶的发展也是如此。一把紫砂壶的创作,往往造型是基础、是根本,而它的造型艺术却摆脱中国的传统美学(讲究形、神的统一,虚实的转换)。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深入其最本质部分,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一把无愧于当代的传统紫砂壶。传统壶都是以传统手工成型技法为立足点,借鉴并袭用之前惯用的传统手工描、镶、贴等工艺技七把自己的艺术理念、美学观点融入其壶体结构中,尽可能淋漓尽致地将它独特的神韵展现出来,他们在师承传统手工的同时追求艺术品的神似,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收 藏家所青睐。

紫砂壶的传统美,归根到底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紫砂壶,本身根植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又加上历代深谙中国审美特征的文人的积极参与,因而紫砂茶具的艺术美感是无法摆脱中国传统美学影响的。中国传统美学也称之为意境美,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所在。一把好壶,不仅能让人一眼就看出物象形式美,而且更让人在细细品赏中品出意境韵味美,激发人们审美心理活动的形成,由审美内容、形式、特点、兴趣、态度等方面构成新思维,产生新欲望。工艺师都会在闲暇时聚集一起,品一杯清茗,谈论紫砂,其根本无不围绕着这样的话题:如何设计出一款优秀的紫砂壶;如何继承传统紫砂文化而又要有新的创新?如何、传承传统手工技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在他们的面,他们经常会为此困惑、反思。有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的人停滞不前,而关键就在于每个人对紫砂整个范畴的认识都不相同。

何谓传统紫砂壶,像石瓢壶、掇球壶、仿古壶、秦权、虚扁壶、龙蛋、茄段壶等等,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溶入了无数艺人的心血,最终使形、神、气为一体,称为传统壶。传统壶品种讲究紫砂造型语言的纯度。紫砂壶的造型讲究工艺制成的线角的“严正美”,材质润泽光华,色泽高雅的“材质美”;曲直刚柔的“形态美”。紫砂造型艺术犹如绘画中的人体艺术,不需任何装饰,展示的是自身的完美。特殊的材质,特殊的造型,特殊的成形方法,构成了紫砂造型语言,就是紫砂韵味,如同唱京剧必需用普通话一样。只有用紫砂造型语言,才能谈紫砂造型创作。而且所谓传统的紫砂壶的造型是,也只是我们对古代艺人的创作的一种肯定,因为我们所谓的传统,在一些具有现代理念的美院的学生及一些外国的陶艺家眼里,像石瓢、一粒珠等品种,他们认为很现代。

历代艺人把大自然赐予的紫砂泥,在灵巧的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世界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它既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是带给后人的沉重压力。后人要想逾越这一高度的确具有许多的难度。从现代的壶艺创作来看,大都依赖传统模式,不论是素净的光货,还是仿生的花货,或是书画的文玩,以及借鉴其它传统艺术,如青铜器、雕塑器、木刻器、古陶瓷等各纹饰的筋瓤货等作品,均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完善,在传统模式上的继承、复制,壶艺创作并没有质的突破。尽管他们有着深厚的制作功底,熟练地掌握了时大彬高超的制壶技艺、陈鸣远惟妙惟肖的仿生技巧、秉承了陈曼生的遗风;尽管他们制作的仿生作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临摹作品也几可乱真,但是他们的壶艺创作均没有突破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的模式,或许这就是过分依赖传统的无奈结果。

当代紫砂壶,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空前的发展。新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陶艺师又在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仿制创结合、推陈出新、构思新颖、制作精湛,展现出百品竞艳的时代气息,把紫砂壶的艺术化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充分了展示了紫砂壶的艺术风采,给爱壶者和收藏家更多更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紫砂壶传统创新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泡壶
少年力斗传统
购买紫砂壶4忌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