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
2017-01-18李晓红汪瑜
李 晓 红 汪 瑜
(陇东学院 教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西北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
李 晓 红 汪 瑜
(陇东学院 教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平凉市崆峒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教师学历和资格基本达标,达到基层学校对教师从教资格的基本要求,但是学历结构有待提升;从教龄和职称分布情况看,中青年教师比例偏少,出现两极化现象,优质教师资源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第二,教师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身心俱疲,力不从心。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专业发展模式、职业满意度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教师资源配置、管理理念转变、教育资源整合以及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农村小学;师资队伍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农村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稳定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本调查通过对平凉市崆峒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希冀为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进一步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提供一定参考,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二、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根据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发展规模、不同类型等因素采用了分层抽样法,选取了7 所学校作为学校样本,在选取的学校随机选取了部分教师作为调查样本。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总人数为156人,其中男教师有69人,女教师有87人,男女教师比例相当。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工作压力、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师满意度等四个维度研究平凉市崆峒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围绕以上四个维度编制《农村地区小学师资现状调查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156份,回收率达到100%。剔除部分内容不详问卷,共获得完全有效问卷 154份,有效率为 98.7%。就问卷调查的信度而言,克龙巴赫信度系数( Cronbach’s Alpha) 检验发现,问卷信度系数为 0.661。同时,本研究还结合访谈法,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农村小学师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
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教龄、职称、流动频率和入职资格等五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学历情况调查
表1 教师学历情况调查表
教师学历结构改善一般都会引起其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知识、能力结构的改善,进而对学生智力发展产生持久影响。[2]从表1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教师占参与调查教师总数的87.7%,本科学历的占12.3%,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都为0%。从以上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达到农村基础教育对师资的基本要求,但是相对发达地区教师学历水平而言,本区小学教师学历结构有待提升。同时,通过访谈发现,获得大专学历的教师中,有部分教师是“民转公”教师,通过短期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获得大专文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但在校专业方向为师范专业的教师比例占本科学历教师的73%,还有27%的教师为非师范专业,所学专业与目前从教学科关系不大。
2.教师教龄情况调查
表2 教师教龄情况调查表
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从教龄情况来看,本地区小学教师队伍两极化现象较严重,即教龄在1-3年的教师较多,所占比例为45.5%,教龄在12年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1.6%,教龄在4—6年、7—9年和10—12年的教师分别占3.8%、3.2%和5.8%。教师的教龄也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教龄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容易出现老化现象,且教师对工作投入的精力和体力都会有所下降,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教龄短的教师又缺少教学经验,如果没有校内专业发展文化的引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力不从心的现象。整体来讲,教师教龄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
3.教师职称情况调查
职称制度也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成就感。根据表3调查结果显示,平凉市崆峒区农村小学无职称教师人数所占比例为44.2%,高级职称人数占5.2%,初级职称人数所占比例为35.1%,中级职称人数占15.6%,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少。通过访谈了解到,无职称教师主要为近两年通过特岗考试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任教时间短,处于试用期阶段。在教师编制以及职称评定方面,教育管理部门的基本措施是先考虑学生人数较多的城区学校,城区学校集中了相对优质的师资,教师职称评审是按照一个学校的教师总数来下达指标,由此农村地区的教师在编制以及职称评定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并且教师的职称评定是由市人社局抽调人员组成评审小组,由于评委们对教师的师德表现和教学工作实际了解甚少,过分强调学历和论文,结果会有失真现象存在。
表3 教师职称情况调查表
4.教师流动情况调查
表4 教师流动情况调查表
教师流动指教师离开原来工作的学校转到其他学校、教育机构任职,仍然在教育行业工作,属于职业内流动。[3]表4调查统计分析得出,37.1%的教师流动过四次或以上,流动三次的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37%,流动频率频繁的教师都是在教学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调离的路线遵循了由偏远向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再到市区的流动规律,优秀教师外调且流动过于频繁的状况使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没有调动和调动一次的教师分别占4.5%和5.8%,他们是一些年龄较长的教师,因为精力和体力都不足以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一直留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他们更愿意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发展,如果有机会,他们会流向交通便利、工作环境好的学校任教。教师的流动是一种正常的教育现象,但过于频繁的流动不利于学校师资的稳定以及学校教师文化的建设,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失尤其对偏远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5.教师入职资格情况调查
表5 教师入职资格情况调查表
通过表5调查统计结果以及随机访谈得出, 87.0%的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途径是在大学通过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学修获得教师资格证书,13.0%的教师是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目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教师资格证的获得是教师最基本的入职标准,在被调查的七所农村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的获得率是100%。但是,教师资格证的获得方式是比较单一的考试,考试中只考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技能,缺乏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动机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
(二)教师工作压力情况调查
表6 教师工作压力情况调查表
通过表6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感觉工作压力较大的教师人数占44.2%,37%的教师表示所受压力非常大,没有压力和压力较小的教师人数分别占0%和18.8%。压力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适当的压力可以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过度的压力则会引起人心理、生理及行为方面的消极反应。教师工作压力过大且没有适当的释放途径,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进而导致职业倦怠。通过访谈得知,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教师人数较少的学校,一个老师带几门学科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还要兼任生活老师,导致教师每周均课时量在18节左右,教师倍感力不从心、疲于奔命。其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检查、评比、考核频率增加,导致很多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了应付各类上级检查而忙于准备各项资料,教师感觉正常的教学秩序被干扰,从情绪上产生抵制但又不得不做,“心累”是他们的共同呼声。
(三)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调查
表7 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调查表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专业信念不断修正、专业知识不断优化、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影响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教师职后的专业发展通过参加各项培训、校内研修以及自我学习几种途径实现,其中参加职后培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途径。表7调查结果表明,在对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专业发展意愿方面,71.4%的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没有必要,他们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已经可以胜任小学的教学工作,而66.2%的教师认为自己参与各项培训是出于非自愿,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意愿不容乐观。
(四)教师满意度调查
1.教师工作环境满意度调查
表8 教师工作环境满意度调查表
“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留守乡村,在相对匮乏的物质条件下认识世界,遥望世界。”[4]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坚守者与希望,他们希望自己能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影响教师的工作心态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办学条件相对城区学校要艰苦得多,从表8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师对自己工作环境不满意的占参与调查人数的83.8%,例如,关梁小学离市区近40公里,且交通极为不便,限制了教师的出行,在访谈中,关梁小学的教师愿意调出的比例为86%。
2.教师工资待遇满意度调查
表9 教师工资待遇满意度调查表
教师工资待遇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相对来讲,近几年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根据表9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对教师的付出与工作量,高达86.4%的农村小学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工资待遇,认为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过低,加之农村教师工作地点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教师没有额外的收入,仅教师的实际工资收入无法满足教师对优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城区与农村教师待遇的不平衡使更多的骨干教师外调流失,使农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开展遇到很多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满意度调查
表10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满意度
通过表10可以得知,教师在专业发展模式的满意度方面,不满意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70.8%,通过访谈进一步得知,大多数教师对专业发展模式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培训形式不断,但重形式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倾向严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得到解答。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外铄型”的专业发展模式使教师陷入被动的专业发展格局,不接地气的各类培训内容导致教师从心理上排斥专业发展,行为上抵制专业发展,这种现象极易导致教师职业情感枯竭、职业行为倦怠。
4.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
表11 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表
教师职业满意度是教师对从事的职业本身以及工作条件状况等产生满意与否的态度与情感体验。”[5]教师职业满意度的高低,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精力投入,进而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表1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87%的教师对自己职业表示不满意,只有13%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表示满意。通过访谈得知,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次为条件艰苦、学生基础差、任务繁重、待遇不高,从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将对职业的不满意原因归因于外因,很少从自身的教育理念、自我情感的认同方面积极认识、体验职业的特性赋予自我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通过调查了解,平凉市崆峒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现状如下:第一,教师学历基本达标,都获得了入职资格,满足了基层学校对教师从教资格的基本要求,但是学历结构有待提升;从教龄和职称分布情况看,中青年教师比例偏少,出现两极化现象,难以形成利于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过少,优质教师资源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很难保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有序建设。第二,教师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的教师配备按师生比配备,一位教师同时担任三门以上学科教学任务的现象普遍,加之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各种评比、检查、考核频率增加,使教师疲于应付,分散了教师的精力与时间。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专业发展模式、职业满意度较低,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与工作积极性。
(二)对策
第一,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教师资源配置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农村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加之农村教师在编制以及职称评定过程中处于弱势,很少有教师自愿到这些学校任教,即使被配置到这些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因此,通过统一教师编制标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编制总额内对偏远农村学校、教学点给予倾斜,在职称评定上能适当照顾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适当稳定农村师资,吸引优秀师资进入农村学校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同时,在教师配置问题上需兼顾师生比与学科搭配、教师教龄搭配问题。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在师资配置上主要以师生比配置教师,有些小型学校学生少,但科目必须开全,导致一个教师担任多门学科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师配置问题上,教育管理部门在以师生比为配置标准的基础上,要适当考虑师资教龄均衡,学科均衡,解决配置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教师压力。第二,转变管理理念,改进评价机制。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但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以及教师的评价标准单一僵化,看排名、查教案看文件对管理部门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而这种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造假之风盛行,加大校长与教师负担,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干扰。为了能全面了解学校管理状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委派教育专家定期进驻学校,通过田野式的考察与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校工作,避免学校和教师为了检查而突击准备材料,从实质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加强校际交流,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这里的校际交流包括小学与小学、小学与大学的交流两个方面。由于受到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优质教师资源往往会流入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区或乡镇,偏远地区的学校师资配置被人为弱化,由于缺乏榜样的激励示范,很多偏远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漠,教育教学观念保守。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在县域内建立师资整合机制,通过政策鼓励引导优秀师资进驻偏远地区的学校,同时定期派送薄弱学校的教师进入师资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学习实践,通过“导师制”的形式帮带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地方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大中小学合作”模式,与高校研究教育教学的专家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及时反映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通过线上与线下交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为进行专业深造的教师提供量身打造的培训内容。第四,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大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投入,打造良好工作环境。农村教师周工作量普遍繁重,繁重的工作如果能在劳动报酬方面获得合理回报,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肯定,教师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安慰与平衡,激发教师留守农村从教的决心,也可适当缓解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教育管理部门在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应该加大力度,为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提供便利与条件支持,引导学校积极建设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促进教师对职业价值、自我实现的认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1] 孟令凤.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园,2014(2):72-73.
[2] 王安全.教师学历发展功能及其正向化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2(2):60-63.
[3] 周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1):60-67.
[4] 蓝少鸥.辅助农村教师要做实[N].光明日报,2015-04-30(15).
[5] 崔瑞云.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菏泽市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张淑霞]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 of the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 in North-western China—A case Study of Kongdong Area in Pingliang City of Gansu
LI Xiao-hong, WANG Yu
(SchoolofEducation,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745000,Gansu)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study sampl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Kongdong, Pingliang of Gan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qualific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nearly up to the standard and meet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qualification of the primary schools, but the education structure remains to be optimiz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title distribution, the proportion of middle-aged and young teachers is a little less and increasingly polarized, and the loss of high quality teacher resources is more serious. Second, teachers generally feel stressful and exhausted. Third, teachers’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working conditions, salary, mod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areers is l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 resour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idea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tc.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G525.1
A
1674-2087(2016)04-0084-06
2016-07-18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SH063);2015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S[2015]GHB0192);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5B-111)
李晓红,女,甘肃庆阳人,副教授,教育学硕士;汪瑜,女,甘肃漳县人,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三岔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