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7-01-17许辉
许辉
摘 要:作为朝阳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对我国的经济贡献比例越来越大,在高等学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必须受到重视。然而,现实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着力打造。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一)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背景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仅2015年,党政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若干政策,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企业工作方案》、《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从2015年以来,沿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方向,国家开始着手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在办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筹划今后五年文化产业发展的蓝图。我们要积极运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应政策,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依托,做好有政策性依据的合理规划。产业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专业的人才,只有多种措施的运用才可以让文化创意人才达到各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
(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1.政府的角色
文化产业人才的特点是人才的应用性、实践性、强调的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专业性的培要求让我们必须把教学、实践、创新有的放矢的相互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等一系列会议强调指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说明了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要改变那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培养思维,贯穿产学研的教学思维。专业建设方面,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的办学模式。提倡“开放中互补,共赢中高效”的理念,在质量上和规模上形成各个学校自己的“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各级政府相关职能管理机构都必须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宏观的发展路线和政策提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适中、适合进处和远景的培养目标,在层次上适当做出应有的区分度。对于已经通过的规划和建议,要大胆的放手去干。
2.高校的角色
对于拔尖性的创新人才更加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既懂得技术又懂得经营管理,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又有市场把握能力。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用好校内校外的资源,培养人才的市场意识和工作技能。高校文化产业的教师队伍更应该率先进入产学研的领域,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更应该注重本校实体文化企业的培养,真正做到校内实训,校外就业。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文化产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是不争的事实,但文化产业管理的教学效果需要客观冷静的分析。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科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文化类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注重创意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一点其实在什么样的类型发展理论中都是被认可的,人才是关键的一步。这些年来,国家、政府、高校、企业等相关方面都已经意识到文化创意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且都急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其面覆盖了各类、各层次、各特色的中专、高职、高专、专科、本科。但现在的文化创意人才都不是非常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这是我们在日益繁荣的文化经济发展中很大的障碍。人才数量不足,人才质量不高影响了我们的文化产业经营队伍,对于整个社会的的人才队伍壮大是一个很大的束缚。我们的专业毕业生在校内各种赛事中获奖,在大型的策划活动中显示才能,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开始进入职业角色。高校在沿着严格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丝不苟培养着学生各种能力。但文化产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也凸显若干培养瓶颈。首先我们来看看现状,人才培养目标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目标不清晰不明确的怪病;课程设置重复率高,脱离实践现象很严重,学生在这种重复性的理论课的学习中失去了激情和兴趣。虽然,教师灌输了很多相关理论性知识,但却在实践中所用不多。好的创意和好的点子很难在学生中产生,在校期间好的文化创意作品或者说精品不多。
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到文化创意经济。我们一般理解的文化资源有兵马俑、超女、姚明、迪斯尼、华谊兄弟、冯小刚等文化符号。其中,迪斯尼、时代华纳为强大的文化企业平台,卡梅隆、冯小刚、章子怡等是明显的文化元素。我们身边处处都有这些文化元素的符号。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资源为根基,科技手段为强大后盾,园区是实现创意平台,故而文化产业的核心生产元素就是在充分利用文化科技、文化园区等文化资源的创意能力。 创意就是与众不同而独特的设计、框架、构思,意味着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创意创新能力是产生新的,异于其他人的框架和思维的能力。创意能力是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创意能力需要创意人才充分展示其智慧的价值,用有效的模式和手段来对传统的各种分散、凌乱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文化资源进行塑造,创意的价值在于其智慧的不可复制性,所以才有了更高的价格,才能够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我们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者要理智的考虑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将这种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从而使得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层次更加高规格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优势的获得是一种强有力的保障力量。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1.课程体系互相联系为整体
产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最终目的是要让文化产业的学生将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就应该是应用型的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围绕这个目标来完成的。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各类课程的特点,注意课程的纵向的、横向的的交叉性和渗透性。实践教学中,加强相关学科的关系,强化他们之间相互渗透性,落实学科之间相互结合度。
2.凸显创意的价值
文化产业人才“创意”能力不够的表现,一般来说是,没有认识到创意产品的生产特殊性。文化产品与其它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但是,在看到共同之处的同时,必须重视各自的特殊性。文化产品是存在于人的智慧中,这种特殊性的释放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才智、情感、想象力等。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迫使我们牢牢的,但是又要灵活的抓住创意产品的这一生产特点,改变传统方法,教师教授过程中不要只是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完成课堂任务就完事。
3.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具备文化理论功底,具有人文知识,熟悉文化政策,熟悉专业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媒体,从事策划、营销、经纪人工作。
基本规格: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及相关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经济学原理》、《文化企业管理》、《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管理学原理》《文化产业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资源学》、《文化市场营销》。
专业教学进程(逻辑):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公选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在选修课里常见的方向为文化产业经纪人方向和文化产业营销方向。
(二)强化实践教学
1.加强社会实践,锻造多种能力。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英语等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公开刊物、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发明成果的应用论著或专利等为实践学分要求,综合性、多层次、全方位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造学生多种能力。
2.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开展横向联系的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办学,建立基地或者联合体,真正体现学、研、产的三结合。此外,我们的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和策划且组织各种实践性质的艺术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科研课题中。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巩固专业能力,如策划能力,营销能力等等。我们的教学定位也不要太“高大上”,而应该接地气的成为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很多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能力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譬如,实验室的不足,实习基地的匮乏,都成为了学生成为实践型复合型人才道路上的很大障碍。
(三)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书本知识和行业中的丰富实践经验才能够具有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的能力。该专业高层次学术性人才还没有,现实是开办文化产业专业的学校教师大多数都不是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所以,教师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都很不够,知识结构陈旧且与现实脱钩。现实状况的堪忧需要我们建设高素质的队伍。教者即研究者,学习和研究的深度和厚度积累伴随着教师的成长,书本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相关性,需要教师能够传授学生书本知识,也要求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作品,好的老师或者说专业的老师不好当。在对教师的标准中,要有实践能力加书本知识的硬杠杠。
在教书育人中贯穿产学研的理念,专业教师要最大限度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课堂、市场、企业紧密的联合起来,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动手的机会,让企业为新生代的员工提供职业培训,通过项目式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既不耽误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不脱离社会的行业标准,使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磊.促进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
[2] 肖冬梅,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3).
[3] 鲁浩.浅谈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2).
[4] 黄芳.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意能力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5] 陈彦卿. 文化产业繁荣下舞蹈艺术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浅析注[J].大众文艺,2012(1).
[6] 欧阳友权. 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J].成才之路,2013(25).
[7] 梁冰.文化产业发展与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关系及途径[J].大舞台,2012(9).
(本文审稿 颜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