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伦理精神实践路径研究

2017-01-17张宝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张宝石

[摘 要]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医学生自身的职业伦理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关系着现阶段医患矛盾纠纷缓和程度,关系着医疗体制改革成败与否。笔者认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伦理精神,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伦理精神与医学伦理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潜规则;以医学伦理学课程为载体,提升医学生医学伦理精神认同感。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伦理精神;医学职业潜规则;医学伦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70-02

随着医患矛盾进入常态化阶段,如何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将伦理精神,尤其是医学伦理精神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大有裨益。

一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伦理精神与医学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是文化精神的内容之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唯物史观,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伦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决定其性质、特点和功能,伦理精神作为“人文力”,以善恶的形式反映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趋向。作为特殊的“精神”现象,尤其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精神并非是对个别道德意识和准则的具体化,而是通过对大部分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的抽象化,是社会道德生活的集中反映,故伦理精神必然具有时空性、体现民族性、凸显历史性、社会支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伦理精神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产生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社会道德生活,伦理精神的这种能动作用和社会价值通过道德功能体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总是要和自然界、同类等不可避免发生利益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道德加以调节。道德的调节以应然为尺度,来评价行为现状,达到引导和激发的目的。它“重要的不是使人们了解关于社会关系的知识本身,而是这种知识抉择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并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努力,使之成为人们内心的命令和信念。”

综上所述,伦理精神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逐渐产生、形成、积淀的社会生活内在秩序的精神;它以善恶为评价方式,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体系;它追求的是社会生活的和谐,对人的道德生活具有导向作用。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领域运用伦理学相关理论和原理解决道德纷争和伦理挑战的交叉学科,以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生与社会关系和医生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医学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具有伦理学的共性,也具有本学科的个性。医学伦理学不但吸收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医德内容,而且也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特点丰富医德的内容。由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编写并被认可的《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是当代医学伦理学的集萃,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伦理精神。笔者认为,医学伦理精神就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调节个人与病人、与同行、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是指导医学职业领域应该如何正当行动而成就道德人格的职业精神。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DNA重组为核心的新技术,在人体实验、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等方面带来新的伦理难题,而后现代伦理思想对现代性的颠覆,后果论和义务论互相“攻击”,女性主义异军突起,价值多元化现象日渐明显,如果不认真鉴别分析,就可能转向相对主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把握时代要求,知行统一,认真研究和分析伦理精神与医学伦理精神。

二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潜规则

医学职业潜规则在我国医疗领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对于它的存在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分析,孙福川教授曾对其进行系统论证和分析,他认为医学职业潜规则具有隐性的流行性、超强的适应性和极大的诱惑性等特征,而真正驱动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并且可以转换形式而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基则是利益的追逐。从本质上说:“医学职业潜规则根源于医务人员不正当利益在职业中的诉求,有时也可能是正当利益诉求难于通过显规则实现,转而诉诸不正当手段去谋取所造成的。医学职业潜规则是不正当医学职业利益的反映。”医学职业潜规则的流行不但伤害病人的利益,更直接损害医患之间的信任,从而导致医患冲突频发。为了分析医学职业潜规则对医学生的影响,笔者对此做了一项调查,首先,对医学职业潜规则的认知。57%的学生认为存在潜规则,36%的学生说不清,仅有7%的学生认为在医学领域不存在潜规则;其次,医学职业潜规则的表现形式。调查中,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65%的学生选择药品回扣,滥施检查58%,器械回扣和收受患者红包53%,过渡自我保护36%;再次,职业潜规则突出表现在哪些个体,排名首位的医院院长,占68%,科室主任占64%,临床医生占55%,医疗卫生行政官员54%,临床护士31%;第四,造成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的主要原因。选择“医生自身医德水平出现明显滑坡”占60%,并列的是“某些具体医改设计和举措失误,例如以药养医等”“医院实际运行的管理规章严重背离医疗公益性”“社会上拜金主义日益流行的影响”,以上三项占比54%,“医院院长政绩观存在突出的经济或创收偏向”占51%;第五,医学职业潜规则的存在对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62%的学生认为会产生影响,32%的比例认为不会。

对策: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职业伦理精神,医疗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的宗旨,同时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维护职业运行的生态环境。二是要维护职业伦理权威,医疗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要与时俱进,医德规范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在现实操作中要显示其权威性。三是医院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尤其是对药品回扣、收红包、过渡医疗等现象要加大惩罚力度。医疗体制改革将医院推向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中,看似市场经济促使医院逐利,实质上,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相应的道德价值因子,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或者道德人,合理健康的道德信念和规范有助于人更好的追求物质之善和精神之善,医学职业潜规则的怯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需要展现职业伦理权威,此种道德资源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社会资本。

三 以医学伦理学课程为载体,提升医学生医学伦理精神认同感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须课,是医学生接受医学教育、实践医学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学习医学伦理学有助于医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的本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观,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处理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医学伦理难题。

为了掌握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笔者做了相关的调查。其一,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有45%的同学认为医学院校必须开设这门必修课,而令人担忧的是有4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可开可不开”,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的占15%,可见,关于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关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问题,6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很重要,准备认真学。主流方向是积极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53%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可缺少,有33%的学生认为“不学医学伦理学,将来照样可以当名好医生。”有14%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作用不大,可有可无。讲清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是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关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调查可以得出此答案。其二,关于这门课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68%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应该设在专业基础课阶段;而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72%的学生选择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20%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结合,8%的比例为课题理论讲授;关于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83%的学生选择考卷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在回答影响学好这门课程的原因这个问题时,62%的学生认为是学生本身重视不够;而在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什么?”出现了分歧,36%的学生选择严格考核,29%的学生选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5%的学生选择师生教学相长。通过此部分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足够重视的,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教学形式和影响因素能够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其三,学习效果及连续性。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有48%的学生选择促进专业学习,选择对专业学习有一定影响的是39%;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医学伦理精神的了解程度,有51%的学生选择知道一点,有46%的学生选择有一定了解;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有86%的学生选择“走上工作岗位也要终身学习”。同时,有80%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大医精诚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医学伦理学的地位显著提高,从最初的只存在于临床教学阶段,演变到现在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因此,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是每位医学伦理学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关系、思维方式和社会态度,引导学生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恶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敢于向“收红包”“滥用药物”“过度医疗”等行业不正之风说不。

参考文献

[1]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63.

[2]李增梅.医学职业潜规则的“去魅”[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3):12-1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