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延续理念的传统村落活力再造策略探讨
——以南靖云水谣通美庄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2017-01-17许少亮
许少亮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漳州 363005)
文脉延续理念的传统村落活力再造策略探讨
——以南靖云水谣通美庄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许少亮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漳州 363005)
当前快速的城镇化对传统村落形成巨大的冲击,传统乡村文化正在严重消失,村庄犹存而活力不再。文章拟通过云水谣通美庄园概念性规划设计实践,挖掘整合云水谣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和人文精神营造,延续传统村落文脉,探索传统村落活力再造的策略途径。
传统村落;活力再造;文脉延续;空间环境;人文精神
1 问题的背景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传统村落更是乡土文明的见证和乡村社会的载体[1]。伴随着过去三十年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正在严重消失,村庄犹存而活力不再。针对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困境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国内取得众多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民利益的维护,”[2]传统村落的活力再造面临着新一轮重大的契机和挑战。
如何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切实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延续历史文脉,再造传统村落往日辉煌,真正促进城乡协调有序健康发展,已然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2 文脉延续理念的总结和要素解读
“文脉”(context)出现在语言学的概念范畴,“主要指人类创造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联系。”[3]当前文脉延续理念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内容是“簇群城市”。1954年国际现代建筑师会议上正式成立第十小组“Team10”。他们提出“人际结合”思想,把“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协调统一关系,在不同时间地点的城市空间中研究人类带来的社会生活和居住问题[4]。
第二方面内容是“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于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古迹,而且还要传承一般的文化传统。”[5]
第三方面内容是人居环境学。当代中国研究学者在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学”理论,主要特指“人居环境就是要汇时间——空间——人于一体”。时间、空间和人,也正是文脉内涵的真正核心三要素。
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传统村落的保护的目的,是要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明,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能拥有和享受,他的最终目的——中华文明的传承。”从文脉的起因和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基础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是以乡村作为基础,这也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根基所在。从景观过程,就是人口迁移、环境背景、气候和地形等条件加上语言方面的分异性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分异是以农业文化的分异为基础的[6]。
这些多元的文化景观是不同区域可识别性与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保持地域差异化、个性化的内容。基于文脉延续理念的传统村落空间环境和人文精神营造应尊重挖掘当地村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脉络。
3 云水谣概述及文脉解构
3.1 云水谣历史变迁及发展概况
云水谣原名张窖(最初阶段名称),为张氏聚族而居的村落。明洪武年间简德润入赘张姓人家,逐渐成为当地富家大室,子孙均以张简为姓。
清道光年间,新科进士张简逢泰衣锦还乡,去张择简而姓。村里宗亲纷纷效仿,以简为姓。而后族人将“张”简化为“长”,“窖”字取谐音“教”,寓意政教风化,张窖名称即改名为长教(第二个阶段名称)。
2005年长教成为电影《云水谣》主要拍摄基地,“云水谣”名字一时间声名鹊起,声名远播,于是长教又改名为云水谣(第三个阶段名称),包含官洋村、坎下村和璞山村3个传统村落。
随着2008年7月福建土楼(南靖)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2011年8月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水谣古镇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日益发展成熟。
3.2 云水谣通美庄园项目概括与特点
庄园项目地处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官洋村传统村落。云水谣浓厚渊源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市场资源为庄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如何在延续云水谣传统村落文脉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的生命活力和规模等级,更好地整合空间环境和营造人文精神成为云水谣通美庄园概念性规划设计的核心任务。
3.3 云水谣古镇文脉解构
(1)空间环境要素的研究
云水谣古镇包含怀远楼、和贵楼等土楼及宗祠庙宇、传统院落式建筑等乡土建筑。基地内有一传统村落天贝楼,现存仰月楼土楼、凌云斋等建筑。古镇结合山、水、田、林、路等环境要素规划村落建筑布局,充分依托建筑的自然空间,合理利用高差或依山傍水或田边地头,使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同时,土楼建筑融入安全防卫和生产生活、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安排建筑布局。整合古镇主要土楼建筑布局符合中国传统风水格局(图1)。其中,怀远楼位于云水谣古镇北部,和贵楼位于云水谣古镇南部,两栋建筑几乎处于南北同一轴线上,整体呈现“天圆地方”形态,两栋建筑的入口大门的中心轴线均正对人造尖岽(笔架山)。
土楼的建造材料主要采用生土、木材、鹅卵石、砖瓦等建筑材料,形成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且极富美感的乡土建筑类型。而传统民居建筑中细部装饰设计丰富,利用色彩、材质、结构、形式、雕刻图纹及牌匾楹联等来实现建筑细部的刻画。整个古镇的乡土建筑营造工艺体现客家建筑文化,继承了中原传统的夯土构筑技艺,保留丰富的优秀建筑传统。
图1 传统轴线示意图
(2)人文精神要素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整个长教地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意义,数百年历史因素孕育塑造和传承了独特的生活传统及民俗风情。
长教地区的居民历来尊师敬祖,具有浓厚的宗族文化底蕴。现存简氏族人祭祀祖先、弘扬祖德的简氏大宗祠、东山祠等宗祠建筑。族人同族一心,提升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物质场所中注入重要的非物质文化内涵。
同时,生活在长教地区的简氏族人提倡崇文重教,修建了弘扬以和为贵中华传统美德的“和贵楼”,在怀远楼内环设有一祖堂与私塾学堂并用的“斯是室”,这在中型圆楼单独设立私塾并不常见。
耕读传家成为云水谣族人的人生哲学,至今仍保留有传统农耕文化和淳朴的民风,并诞生众多的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每年农历十月廿三,祈求神祗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境平安“做大福”习俗。每年正月初九,供奉“牲礼”请戏班,祈求合境平安“拜城隍夫人”习俗。每年正月十五,围绕简氏宗祠及8处宗祠、土楼及德润公墓“简氏家族祭祖”……同时也形成了闽南山歌、木偶戏、歌仔戏、竹马戏、酿米酒、采茶等民俗活动。
(3)文脉延续的提炼升华
文脉的延续是因为需要通过感知文化底蕴的事物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延续优秀文化传统,用当代人的生活体验重温历史文脉的精神并使之传承,这样文脉传承的意义才能得到实现。
云水谣古镇的过去经历了张窖——长教——云水谣3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文脉的延续在原有传统人文精神基础上不断融合植入了时代的元素,其本质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宗族到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
基于当前的发展机遇和文脉延续的思考,规划提出古镇人文脉络可归纳为以下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重点体现中国传统村落聚群生活的宗族文化,第二层次是重点宣传爱情故事传播的民族文化,第三层次则是要提炼出修心养性回归自然的人类文化。
4 云水谣通美庄园发展理念与规划构思
4.1 发展理念
以空间为载体,以文脉为灵魂。首先是融入村落的历史演变和传统文化,并结合当前的发展机遇,赋予庄园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其次是根据定位多目标群体和需求特征,基于传统文脉的提炼升华,将其演绎融入于庄园各分期的项目主题活动;最后结合规划功能与主题项目,落实于天贝楼村落建筑改造及酒店度假场所等物质空间的形态塑造。
4.2 规划构思
以规划结构和交通组织为构架,规划营造形神兼备的云水谣通美庄园,让云水谣古镇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焕发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1)规划结构
规划提出“一心、两脉、三板块”的规划结构(图2)。
图2 规划结构图
“一心”——乡村聚落旅游驱动核心:以天贝楼现状村庄为基础,活化古村落,赋予功能体验项目,形成以乡村聚落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驱动核心。
“两脉”——①田园风光带:以田园风光、农耕体验、人文体验为主要体验项目的休闲游览带;②山林风光带:以山体林地为特征,登高游览、养生度假为主的游览带。
“三板块”——①悠游板块:以“田韵·乡野”为主题,天贝楼村落为核心,“古韵”“园田”为意境,田园风光游览、乡村聚落文化体验、农耕劳作体验、瓜果采摘等内容为主的原乡活动功能板块;②乐憩板块:以“花道·烂漫”为主题,营造“风情”“浪漫”为意境,酒店接待、婚纱摄影、婚礼为主要内容的浪漫主休闲功能板块;③康养板块:以“山禅·空灵”为主题,洒脱为意境,以品茶禅修悟道、养生度假、生态探险、高山运动为主的功能板块。
(2)交通组织
①对外交通联系
现状依托县道山梅公路与国道319、南靖县城连接。山梅公路改线后,过境车辆将从云水谣西侧通过。古武高速在书洋镇设有互通口,距离景区约5km,未来高速开通后将大大提升景区的可达性。
现状山梅公路从云水谣景区中心穿过,不利于景区管理,向西改线后,原山梅公里将作为景区内部道路。在新山梅公里沿线设置4个主要的景区出入口,通过管理实现景区与过境交通分离。规划沿璞山村南侧临溪段新建入庄园主入口,并与璞山村云水谣景区入口衔接,加强庄园内道路与云水谣景区道路的联系,实现庄园与景区的无缝对接。
②内部交通组织
庄园内部规划自行车系统、电瓶车系统、马车系统两种换乘方式,方便旅游客群抵达各个景点,同时满足庄园对机动车的通行管理。
旅游车辆统一停放于入口停车场,游客可漫步或从入口接待中心换乘电瓶车、马车,增加游线的趣味性。
区域交通组织规划图详见图3。
(a)区域对外交通规划 (b)交通方式规划图3 区域交通组织规划图
(3)空间环境整合
空间环境要素方面营造“建筑类文化遗产性质的旅游地应该在场所空间下尽量地完善其外观的历史真实性,尽可能从最大程度地保持视觉上的‘准真实感’”[5]。
云水谣通美庄园场所的空间营造主要通过对地域传统建筑元素的提炼(图4),将这些元素融入于整治改造天贝楼村落建筑、规划修复东山祠及周边环境、和贵轩酒店设计。
庄园建筑设计规划体现闽南客家建筑的古朴风格。“新要素的介入是为了提升历史建筑价值,而不是抛弃原有的形态特征,损害历史建筑内涵”[6]。规划通过挖掘地域传统建筑的特色,融入现代主义建筑材料运用于新建建筑设计,延续地方文化特色。
针对天贝楼中废弃建筑及农舍牲圈进行整治改造,规划开敞空间,采用本地石材修缮广场,依托农田作物设计景观及绿化院落。在整洁院落环境的同时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局部结合旧式农家生活工作用具等塑造景观小品,打造乡土文化气息。村庄建筑外观改造修旧如故,保持地域乡土风格。改造民宿建筑内部格局,并结合实际功能进行建筑局部扩建。围合的院落空间融入地域主义元素,规划为公共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图5)。
和贵轩酒店建筑设计立足闽南客家建筑的古朴特色,通过对卵石、原木、竹子和夯土等生态材料的运用,体现了田园生态和自然低碳的环保理念。建筑风格上融合了田园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灰瓦坡顶的运用又适时透露出古典主义的韵味,建筑局部立面和空间格局沿袭了客家土楼的建筑元素,多重风格并存,表达了建筑风格共生的设计理念。土楼风格的延续又体现了建筑遵循场地精神的设计思想和对地域文化的传承理念(图6)。
建筑材料元素提取及运用青砖青砖在云水谣民居建筑运用较为广泛,颜色清雅。将其运用于新建的村庄建筑中,注重虚实结合,突出灰白对比。夯土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材料,材料质朴浑厚,具有天然保温隔热的性能。木材与木栅格竹材与茅草当地盛产竹子,但竹材、茅草在当地的运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篱笆围墙。规划通过现代技术改良,将两者结合运用于亭台楼阁的建设,塑造具有低调内敛的悠然气质。
图4 建筑材料元素提取及运用
(a)农家院落改造示意 (b)乡音广场改造示意
(c)院落式乡居客栈效果图图5 天贝楼村落改造建筑设计
(a)和贵轩酒店鸟瞰图 (b)和贵轩酒店平面图图6 和贵轩酒店建筑设计
(4)人文精神要素营造
人文精神要素营造方面,主要通过架构为多元人群服务的体系和规划功能分区植入业态两种路径来实现。针对自由职业者、学生、情侣、银发一族等类型客户群体,结合不同客户需求规划设置不同类型项目,促进庄园多元化发展。规划在未来发展的长期策略中,庄园旨在面向闽南地区、福建省及福建省外周边城镇甚至更大范围的人群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休闲世界,吸引不同人群前来休闲游乐,在度假中生活。
另一方面,规划庄园的功能分区植入业态项目设计包括融入田园观光,村落民俗体验,宗族文化延承,灵修度假等四大主题分区(图7)。
田园观光:保留现状农田,以农业生产景观化、旅游化的理念整治农田,利用具有观赏价值的农作物水稻、油菜花、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连片种植形成美丽的乡村农业景观,并设置观景台、游览步道、休息屋等服务设施,形成具有田园气息的旅游资源(表1)。
表1 田园观光项目表
(a)田园观光 (b)村落文化体验
(c)宗族文化延承 (d)山林灵修图7 四大主题分区总平面图
村落文化体验:以天贝楼为依托,从乡造、乡艺、乡居、乡音、乡食、乡铺等方面入手,挖掘乡村文化乡,活化古村落,赋予功能体验项目,形成以乡村聚落文化体验中心,感受古朴的乡村风俗(表2)。
表2 村落文化体验项目表
宗族文化延承:规划对庄园次入口处的东山祠及虎头山山体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设置静思步道、敬祖平台,以追忆宗族文化延承、聆听家族故事、感受家族文化为主题,认知自德润公为始简氏祖辈的德仁之行(表3)。
表3 宗族文化项目表
山林灵修:规划以三期山体为依托,景观上通过林相改造形成以竹为主的竹海森林景观。竹林之中营造一种空灵意境,并设计以康养度假为主导功能的山野幽居屋、养生灵修会所、观景台、冥想台等。栖居竹林间眺望乡村,听虫鸣钟声及仰视星辰,感受自然平和静谧及放松身心,拂去心尘是灵修度假片区的主要特色。
规划总平面图和鸟瞰图见图8~图9。
图8 规划总平面图
图9 鸟瞰图
5 结语
传统村落依托自身的建筑物、建造技术及周边自然环境展示了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景观。通过空间环境整合和人文精神营造两方面内容的规划构思对传统村落区域环境要素进行整合归纳,重塑延续传统村落地域的文脉,突出地域文化与特色的同时带来区域的活力提升,进而使传统村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舒绮雯,欧阳,菊根,等.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景观风貌的保护研究——一安义古村落群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
[3] 苗阳.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与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J].城市规划学刊,2005.
[4] 于辰龙.基于城市文脉延续的济南市老城区场所精神塑造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
[5] 陈占祥.马丘比丘宪章[J].城市规划研究,1979.
[6] 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会科学家,2016.
[7] 彭若木.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场所精神”营造途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
[8]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The concept of contex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dynamic reengineering strateg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o NaJing knot DE conceptual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XUShaoliang
(Zhangzhou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Zhangzhou 363005)
The current rapid urban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formed a huge impact,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e is seriously disappearing,the village is still alive but vitality is no longer.This paper intends to adopt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Yunshuiyao Tongmei Manor, mining, integrate the space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build humanistic spirit,continue context,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vitality of the strategic approach.
Traditional villages; Vitality Reengineering; Continue context; The space environment; The humanistic spirit
许少亮(1968.11-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1062607015@qq.com
2016-09-14
TU984
A
1004-6135(2016)12-0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