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下颌脓肿治疗病例
2017-01-17邹建强刘建勋马敬华
邹建强 , 刘建勋 , 马敬华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 , 杭州 富阳 311422)
斑马为非洲特产动物,可分为3种。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产普通斑马(平原斑马),由腿至蹄具条纹或腿部无条纹。东非还产一种斑马,体格最大,耳长(约20 cm)而宽,全身条纹窄而密,因而又名细纹斑马。南非产山斑马,与其他两种斑马不同的是,它有一对像驴似的大长耳朵,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雄体喉部有垂肉。本园车行区非洲动物展区散放饲养着一群普通斑马,2015年2月11日,1匹成年母斑马突然出现以下颌肿大为特征的病症,经过及时隔离治疗,1个月后完全康复合群,介绍如下。
1 病历简介
1.1 基本情况 这群普通斑马已经在杭野繁衍生息10多年,现有50多匹,年龄大小不一,散放饲养在车行区非洲动物展区,与角马长颈鹿等非洲动物一同展出。日常饲喂以羊草为主,根据季节变化有新鲜黑麦草或苏丹草供给,适量的补给一些精料和胡萝卜,定期驱虫。发病的是1匹正在哺乳期的成年母斑马,小崽当时大约8月龄,随即强制断乳。
1.2 诊治过程 2015年2月11日早上该斑马突然发病, 临床症状:口角有白色泡沫,下颌肿大,坎窝凹陷,食欲不振,运步迟缓,肌肉注射抗感染药物头孢曲松钠5 g×2次。次日未见好转,下颌肿胀加剧,触之坚实,热感明显,舌头从右侧口角漏出不能收回,行动迟疑,无法进食饮水。用陆眠宁(盐酸赛拉嗪)5 mL吹管注射麻醉,转入舍内,动物未能倒地,用木板靠墙人力辅助保定,勉强采血化验,静脉注射消炎药头孢曲松钠15 g,处理后注射鹿醒宁(尼可刹米)8 mL。2月13日上午触感下颌正中波动明显,在不保定的情形下,用手术刀片刺开波动最明显处皮肤排除脓血,下午起舌头收回口腔中,该斑马开始能够进食,可以咀嚼吞咽,病情转好。2月14日至18日连续抗感染治疗,局部创口喷双氧水。2月19日起,局部肿胀消退基本完全,停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口服助消化药物。
2 化验结果
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总数(WBC)12.31×109/L,血红蛋白(HGB)115 g/L,红细胞压积(HCT)32.1%,嗜中性粒细胞(NE)90.2%;血液生化检测白球比(A/G)0.6,球蛋白(GLB)50.0 g/L,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 小结讨论
3.1 保定方法的选择 由于斑马是神经质动物,药物保定是最理想的保定方法。M99(盐酸二氢埃托啡+乙酰丙嗪)是麻醉斑马最好的药物之一。但是当时本园缺少此药,只能退而求其次。陆眠宁麻醉斑马笔者在临床上使用过3次,个人觉得首先是麻醉制动效果欠佳,其次是苏醒后3~5日内精神都不好,这也是我在此次麻醉后次日还能够在不用任何保定的情况下给该斑马静脉推注消炎药物,甚至直接穿刺脓肿成功的原因。据段俊堂2015年报道,盐酸赛拉嗪联合M99麻醉,用量分别为100~200 mg和0.1~0.2 mL/100 kg体重用于麻醉斑马12头,效果为优[1]。这种麻醉方法大大降低了麻醉成本,值得借鉴。
3.2 感染的存在 白细胞偏高和嗜中性粒细胞升高以及球蛋白升高导致的白球比偏低等说明炎症的存在,肝、肾功能无异常说明仅仅是单纯的感染。结合临床症状及发病季节,可以初步判定该病为马腺疫。典型马腺疫临床表现颌下淋巴结急剧肿胀,有的呈鸡蛋或拳头大,充满整个下颌间隙 ,其周围炎性肿胀剧烈,甚至波及到颜面及咽喉部,初坚硬、热、痛,继而肿胀逐渐成熟变软,常有一处或数处呈现波动,随之脓肿破溃,流出大量黄白色乳脂状黏稠脓汁,并伴有血丝。体温下降,炎性肿胀逐渐消失,全身症状良好,创内肉芽组织增生。若无并发症,则逐渐痊愈,病程一般 10~20 d[2]。由于此病例无相关实验室诊断依据(对鼻拭子、鼻腔清洗液或脓汁进行平板培养是目前监测马链球菌的“黄金标准”[2]),未能确诊,实属遗憾。
3.3 及时隔离治疗。虽然类似病例在此后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均未发生过第二例,为了预防疾病,最好也要隔离治疗,并加强环境消毒,以免发生传染。
3.4 实验室检验。临床兽医由于处理病例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最爱用经验治疗方案,这解决了处理问题的时效性,但实验室诊断对临床的促进是大有裨益的。临床兽医应该有此种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做些实验室检验。
[1] 段俊堂.野生动物临床中麻醉药的联合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2]:40-42.
[2] 郭纪珂,王晓钧.马腺疫[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29[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