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2017-01-17李志明
李志明
(昆明市西山区畜牧兽医站,云南昆明 650100)
西山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李志明
(昆明市西山区畜牧兽医站,云南昆明 650100)
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为城乡居民提供畜禽产品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历来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的深化,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引起行业内外的重视。昆明市西山区在“十二五”期间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畜牧业的一条主线,在《昆明市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提升畜牧业”,要求“按照规模化、生态化、无害化的要求,发展健康、生态畜禽养殖业,重点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发展以沼气工程为主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构建农牧结合、草畜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循环产业链。”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西山区“十二五”期间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2016年继续探索,并将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加以落实。
1 西山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作一种观念,源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畜牧业为人类提供各种必需品,也受到资源的约束和环境的限制。作为省会城市主城区,西山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畜牧业发展的土地大幅度减少。
2008年滇池沿岸全面退出养殖。为了滇池保护这一大局的需要,西山区十个街道中有马街、西苑、棕树营、金碧、永昌、福海和前卫等7个街道,以及碧鸡、海口两个街道沿滇池的社区禁止养殖。多年来的发展,禁养区内生猪、禽类和奶牛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禁养对全区养殖总量的影响是很大的。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2)人畜共患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
多种人畜共患病通过家养动物对人类健康存在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布氏杆菌病、包虫病等主要分布在牧区,大城市的人们对禽流感、狂犬病等更为关注。2004年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昆明市有6个县(市、区)发生,西山区是其中之一。在实施依法、科学、规范、及时的防控措施后疫情扑灭。那次疫情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公众广泛知晓了禽流感,社会要求把动物疫病可能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压缩到最低,畜牧业应当回应好公众的期盼。作为省会城市主城区之一,面临的诉求高于其他地区。
(3)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畜禽排泄物本来是种植业的肥料,但伴随全球粮食作物“绿色革命”的兴起,化肥使用量大幅上升,农户越来越减少畜禽粪便的使用。西山区1990年化肥使用量为139.5万kg,到2010年,这一数据为371.99万kg,增长2.65倍。大量畜禽粪便成为环境的污染物,对于规模养殖户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4)多年来在“短缺经济”影响下形成的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太合理,内生动力不足,养殖技术有待提高。
2 西山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
2011年以来,西山区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在适宜养殖区域大力发展养殖业,“保增长”
自2009年滇池沿岸划为畜禽禁养区域,西山区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各类措施予以落实,防止“反弹”,同时对适宜养殖区域加大领导力度,实行目标考核,加大扶持力度,财政投入不减,加大科技投入,发挥项目引领作用。三个“加大”提升了畜牧业的质量,扭转了大面积禁养后养殖滑坡的趋势,畜牧业实现稳定发展。2016年全区肉奶蛋总产13672.2t,比2008年的13472.4t增加199.8t,增1.46%。
2.2 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不仅是畜牧业的破坏性因素,而是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稳定。西山区认真贯彻“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方针,搞好动物防疫工作。
2.2.1 稳定基层防疫队伍
2014年区政府决定,适当提高农村社区动物防疫员工作补贴,并由财政为他们办理简易人身保险,消除在防疫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被家畜伤害风险。财政还拨付必要的防疫经费,确保免疫密度。历年来经检查防疫质量可靠,免疫抗体合格率符合上级规定,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2.2.2 实施新技术
区畜牧兽医站在上级指导下,提高防疫工作的科技水平,开展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同步两点免疫(即“321”技术)的试验,经省农业厅批准在我区普遍实施,并在全省推广。
2.3 提升规模养殖的比重和水平
西山区积极发展规模养殖,2016年年末,全区存栏生猪5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羊存栏50只以上的畜类规模养殖户合计有601户,出栏畜83904头、只,占全区年出栏畜类123049头、只的68.19%,畜类中小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68.19%。全区存栏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有51户,出栏禽319850羽,占全区年出栏禽420855羽的76%。规模养殖户的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建成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场和2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实施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项目11个,建成100m3沼气池3个,50m3并联沼气池5个,单个50m3沼气池3个。示范场和标准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2.4 加大畜牧业综合科技推广力度
(1)2011~2016年合计推广猪种改良36236窝。牛冻精改良1491头。羊胚胎移植1735枚。人工种草2225.73hm2。牧草商品化生产已起步,制作青贮氨化23248t。
(2)畜牧业机械加快推广。奶山羊挤奶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鲜奶品质,在重点养殖区受到农户欢迎。引入小型自动包膜青贮机械,推进草畜结合。
(3)提高畜牧业从业者的素质。与有关部门配合在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安排我区动物防疫员和养殖重点户学习,已有660人完成培训。
(4)实施西山区科技项目“努比山羊高效扩繁技术研究与示范”,进一步规范配种等繁殖管理、饲养管理技术,大幅度提高羊的生产水平,推动了西山区养羊生产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
3 供给结构性改革和西山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3.1 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有效供给应当是适合城乡市场、城乡居民消费需要的供给,是促使生产者(农民)增收的供给,那些市场不对路或者增产不增收的供给就不是有效供给。“猪周期”、“蛋周期”波动太大,既对城市消费者不利,更伤害农民。畜产品质量不合格,激素、抗生素超标,既在生产阶段消耗了社会财富,又在消费阶段危害公众健康,这样的“供给”既违背社会道德,也破坏经济秩序,当然也是不可持续的。
3.2 “农村增绿”需求“绿色养殖”
畜禽养殖与环境的协调不是要回到“三十亩地一头牛”,用小农经济的思路解决问题,而是要以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实现高层次的农牧结合。沼气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最近几年,农民大量使用电炊,这是好事,既提高生活质量,也解决我省充沛电力的利用出口,沼气煮饭少了,重点就在规模养殖大中型沼气的开发利用上。西山区作为省会城市主城区,更要抓住不放,争取更大成效。
3.3 适度规模养殖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户、重点户,到后来的 “资本下乡”,适度规模养殖改变了畜牧业的产业结构。政府要鼓励、支持、制订完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和规模养殖练好“内功”,特别是带动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两点。
3.4 创新基层畜牧科技服务
畜牧业持续发展,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功不可没,任重道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区、乡、村三级畜牧科技队伍工作观念,工作方法也需要创新。草畜结合、农牧结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畜牧机械,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结合、配合,达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