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母爱特质分析
2017-01-16祁道林周李哲
祁道林 周李哲
【摘 要】本文对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母爱特质进行分析,提出在幼儿心理发展方面,作为母亲,具备责任、理性、敏感、尊重特质的母爱将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发展 母爱 特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4-02
幼儿的成长包括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其中,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会让幼儿拥有自信、自尊,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挖掘自身的潜能。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上,家庭是一个重要的基地。幼儿的家庭不仅要为其提供和谐的家庭环境,还要对其施与理性的家庭爱,同时要讲究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内所有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这一过程中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阶段和心理阶段的特殊性,在3-6岁这个年龄段,母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她们对幼儿付出母爱,承担着教育幼儿的重任。幼儿也从母爱中汲取着成长所需的营养,建构着对这个世界初步的信任,实现心理的不断发展。但是,有一千个母亲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母爱,并不是所有的母爱都是适宜幼儿成长的。同样,在幼儿心理发展方面,作为母亲,具备责任、理性、敏感、尊重特质的母爱将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将分而述之。
一、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在担负相应社会角色时要履行的义务,作为母亲,她的责任则是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尽力承担抚养与教育幼儿的职责,并展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责任是母爱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利于激发母亲对孩子责无旁贷的抚养与教育之责;其次,它利于为母亲不辞辛劳地抚育幼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再次,它促使母亲为提高抚育幼儿的质量而不断提升自我;最后,它利于整个社会幼儿优育风气的形成。作为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责任的母爱,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清责任。对于女性来说,身为人母之后,有的能迅速转变身份,意识到自己已为人母的责任,并能在行为上做出相应改变。而有些女性,虽已为人母,但没有完成在思想上的转变,更意识不到作为母亲的责任,在抚育幼儿上,体现出失责却又不自知的倾向。这对幼儿成长大不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二,履行责任。作为母亲,重要的不只是认清自身即将担负抚育幼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如何履行自身的责任。在现代社会,新旧育儿观念杂陈,由于母亲们知识、素养水平参差不平,在履行母亲责任的水平上也是高低不一。作为现代社会的母亲,要学会借助各种平台,扩大自身视野,不断主动学习,充实和优化自己的育儿观念与方式。
第三,反思责任。没有一无是处的母爱,也没有尽善尽美的母爱。在抚育幼儿问题上,母亲们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对错杂陈的状态上。同时,育儿不同于制作一个物品,可以随时翻倒重来。当然,育儿也不是不允许出错,而是要善于及时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观念与方式。因此,就要求母亲在一边履行自身责任时,一边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纠错,把对幼儿成长的不利教育方式减到最少。
二、理性
母爱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温情与温暖的画面,似乎母亲的爱,充满了美好与温柔的场景。但是古人云,慈母出败子,就是提到了母亲在对幼儿施与母爱时,一定要适度、适时与适当。要爱而有教,否则变成溺爱,就会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爱得理性,不能爱得盲目。理性的母爱,将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那么,作为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理性的母爱呢?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在思想上认清溺爱的危害。母亲爱孩子,天经地义。但有些母亲却失了分寸,或许是自己幼年吃了太多的苦,或许是工作太忙,出于补偿的心理溺爱孩子。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是溺爱孩子的理由。溺爱孩子的苦果不言自明,在这里不必赘述。作为母亲,务必在开始抚育幼儿时,就保持头脑清醒,方向明确,不要陷入溺爱孩子的泥潭。
第二,在行为上施爱有度。母亲在教育幼儿时,既不要对幼儿过度期望,也不要对幼儿放任自流,而是在理性的指引下,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合孩子的抚育方法。不盲目和别人的孩子攀比,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也让自己在抚育幼儿的过程中,保持既有压力又有放松的心态。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将别人孩子的样子复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是要潜心发掘自己孩子独特的光芒。
第三,不要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现在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堪称空前。人们对于孩子的成长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也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大的投入,整个过程堪称艰辛。同时,育儿理念杂陈,你方唱罢我登场。如“虎爸”、“狼妈”等育儿理念在社会上一时流行开来,更有读经班盛行一时。这时,作为母亲,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一哄而上,无视国家间文化教育理念的差别,无视孩子间性格品性的差异,直接照搬,东施效颦。一旦对孩子成长造成巨大的伤害,悔之晚矣。
三、敏感
此处的敏感是指母亲对幼儿身心基本需要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幼儿发出的信号作出恰当、及时给予反应的能力。一个具备敏感性的母亲,在面对幼儿各种有声或无声的需求时,均能及时发现,判断正确,并给予相应的关爱和满足,这将极大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母亲,将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有敏感性的母爱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规律。身为人母,不代表就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在不了解这些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作出错误判断,误解甚至忽视孩子的身心需求,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母亲,要善于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不断学习,增加自己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尽量减少育儿行为上的失误。
第二,及时、合理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身心需求。在对孩子身心需求有正确的判断后,就要做出相应的行为回应或支持。有些母亲选择了满足孩子任何时候的所有需求的做法,有些母亲则在理性分析之后,采取区别对待、延迟满足等方法。显然,后者的处理方式更恰当。关于如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需要母亲认真研读相关育儿理论,并在实践上进行尝试,不断改进自己的做法。
第三,切忌行为失当,过分敏感。有些母亲,恨不得将孩子天天捧在手里,保持高度紧张,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地照顾和教育孩子,堪称“完美母亲”。但这是一种焦虑的心态,不仅让孩子备受压力,也让自己备受折磨。这不仅养育不出自信、大胆的孩子,也容易让母亲自身陷入焦虑的泥潭。这一点值得母亲们注意。
四、尊重
这里的尊重是指母亲与幼儿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在生活中两者相处交往时要遵守的规则。做到尊重幼儿的母亲,会培养出人格独立、自主、大方、自信的幼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段的巨大差异,以及母子间的特殊关系,母亲往往很难作出恰当的判断,真正去尊重幼儿。而是会出现“以幼儿为中心”的孩奴心态或是“以自身为中心”的霸权心态,前者后让幼儿变得骄横跋扈、依赖性强,后者会扼杀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得胆小、怯懦,没有主见。那么,作为一名母亲,该如何为幼儿奉献一份带着尊重的母爱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理解“尊重”的真正内涵。很多母亲一提到尊重孩子,就抱怨说,自己已经把孩子捧上天了,他还是不听话怎么办?这里的尊重不是真正的尊重,如前文所言,尊重是指对对方在人格上与自己平等的言语和行为上的体现。因此,母亲要理解尊重的真正含义,不要误读,乃至曲解,做出了与尊重相悖的行为。
第二,要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在行为上给予支持。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付出。但是,在不了解幼儿心理状况时,即便使出十分的力气,收效仍然甚微。这时,作为母亲就要思考一下,你是否真正了解了幼儿的需求?理解是沟通的前提,也是双方有效交流的开始。作为母亲,要在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方面下足工夫,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要学会向孩子认错。母亲,在抚育幼儿成长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被孩子作为一种权威。作为母亲自身,也容易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母亲,母亲同样也会犯错误,而这个错误在幼儿能够看明白并判断出的时候,作为母亲,要如何处理这种事件呢?拒不认错是最坏的一种,因为它让孩子对母亲失去信任。推卸责任也不是良策,因为它会让孩子在品行发展上受到不良的影响。最恰当的处理方法,莫过于蹲下来,真诚地看着孩子,告诉他(她):妈妈错了,妈妈要为此事向你道歉,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当母亲这样做的时候,不仅不会降低自己再孩子心中的地位,还会让孩子明白,妈妈也会犯错,改正过来就好了。妈妈尊重我,我也像妈妈一样。这些都像春风化雨一样润入孩子的心田,浸润着他的成长。
综上所述,母爱应具备上述四种特质,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做母亲,虽是一种天然获得的职业,却是一种需要不断思考和学习的职业。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既是自身的幸福来源,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愿天下母亲共勉。
【参考文献】
[1]莫建秀.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素质及其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任超.0-3岁婴儿母亲敏感性的结构及现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园校合作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GXGZJG2016A002)
【作者简介】祁道林(1979— ),女,安徽颍上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周李哲(1978— ),女,壮族,广西上林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