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

2017-01-16解晓红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贤才贤人圣人

解晓红

先秦时期诸侯争霸,打破了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逐渐崩坏,一个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氛围。儒、墨、法、道四家发展兴盛,由于学派主张不同以及历代君王的推崇,其中以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本文拟从先秦儒家学者的贤才培养方面进行一点思考。

(一)培养目标:德才兼备的贤才

在先秦儒家学者看来,贤才应是德才兼备之人。理想的人才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也要有治世安邦的真才实学,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顾名思义,“德”的主要内容是高尚的道德素质。先秦时期儒家伦理道德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仁”,在《论语·颜渊》之中意指“爱人”。“仁”不仅仅是对血缘亲情的爱,也包含着对君主、师长、朋友的情,还引申为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忠和义。由此可以看出,先秦儒家所要求的“德”是以仁、孝、忠、义为核心的全方位的道德素养。

“才”,指的是真才实学,也就是文化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者带动社会的办学之风,私学发展兴盛,学者们提倡教育的普及,其中以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影响最广。先秦儒家学者认为,贤才既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又要有出众的智慧才能,才可以辅助君主达到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人际和谐的目标。“才”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后世熟悉的“六艺”即礼、乐、射、御、数、书。

儒家的教育目的集中在培养德才兼备的贤才,所以,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并形成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孔子首创私学,以《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来教育弟子们。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明人伦”主张。

儒家注重德才兼备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培养层次:君子、贤人、圣人

先秦儒家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之贤才,依照这样的标准,儒家把人才分为君子、贤人和圣人三个不同层次。儒家学者认为,治国安邦的人才既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同时又必须具备相当的才华,这就是他们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首先,圣人是儒家最高的理想人格。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徳,德行遍处施行。《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他们认为圣人智慧超常,博通万物之理。圣人是最完美的理想人格,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典范。

其二,贤人是仅次于圣人的理想人格。贤人人格是介于君子与圣人之间的一种人格,是内圣外王的模范仿效者。

其三,君子是次于贤人的理想人格。学儒学首先是要做一个君子:体会夫子的仁心善念,修身以德,积极进取,持之以恒,将自己的善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向外投射,以成圣为目标做好每件事积累事功。成圣是儒者的人生目标,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君子是现在就要去做的,但成圣之路是要用一生来慢慢享受的,最终能不能成圣那要看有没有这个机会,如果有,当仁不能让;如果没有,依然是翩然君子。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此而已。

(三)培养方法

1、培养对象范围大

先秦儒家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是说,对人要不分宗族贵贱,不分阶级地实施教育。孔子本人非常认同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做法,同时他还提出教育是教化民众,增强国家实力,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他认为教育甚至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人,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

2、教学内容的广博

首先,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雅的情趣。其次,以“六经”为教材来教授学生。“六经”的内容对人各方面的塑造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最后,联系实际,总结各国游历经历,倡导廉政勤政,并对一些为政者过分贪欲和奢侈成风的表现进行了抨击。由此可见,儒家教育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为官之道及其政治思想。

3、学习方法的养成

先秦儒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是端正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孔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是说,不能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差的人请教为耻,不要不懂装懂。旨在要求虚心求教,注意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二是注意复习,温故知新。要不断复习已学的知识,并由中获得新的领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情况下,由于本身的经历和所思所想,从中得到新的感悟。

三是学思并重,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这句话也激励着千百年来的学子们,要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四是不断反省,见贤思齐。先秦儒家提倡通过不断反省自我的方式来修习品德,要“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强调“内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往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看到贤德之人,就要以之为榜样,努力学习争取赶上他;见到不贤之人,就要以之为戒,反省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的不足从而改之。先秦儒家非常重视以人为镜,学习他人的长处

综上所述,先秦儒家重视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优良的德行。

4、注重个人修行

儒家认为,坚持不懈地求知好学是个体修养的先决条件。先秦儒家讲究毅力,强调“任重道远”。尤其是孟子,他明确指出得道与失道的关键在于自我,在于个体主观的努力和理性自觉。孟子认为应当通过弘毅精神,坚持不懈躬行道德实践,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荀子也推崇积累,“积礼义而为君子”,他认为积善成德是君子成圣的必由之路。先秦儒家强调人们只要努力修养,严格自律是可以达到理想人格境界的。

结语

先秦儒家非常关心人的德才兼备,其中尤为重视道德素质,使道德成为理想人格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历代评价人物最重要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吴丽.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与现代社会人格培育[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 杜继艳.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 孙德玉著.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研究[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耿相魁.孔子的人才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02)

猜你喜欢

贤才贤人圣人
截贤驿
非暴力
五张羊皮
努力打造班级文化,塑造现代小贤人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爱妈妈的小灰兔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不以己善示人
王贤才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