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理探析

2017-01-16韦玉梅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摘 要】本文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形成机理,分析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经历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过程,最后提出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三方面的协同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机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42-0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给予了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认同现状、实现路径等方面,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研究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形成机理的较少。因此,本文从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心理过程出发,探讨大学生如何生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本质和内涵,学术界主要从价值认同的视角进行阐述。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对于某种价值观念、价值目标的趋向、接受和践行。价值认同是一种集体意识,它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作为追求目标,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主体对于价值目标的追求一旦形成,就会进一步转化为具体动机,激发和支配实践活动。因此,价值认同不仅包括个体的模仿、内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为一定的行为和实践选择。价值认同具有互建构性,即它是在不同主体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构建起来的,是社会成员一致的看法和感情。因此,价值认同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成员的交往互动,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生产活动、交互活动,逐步调整自身的价值结构,以适应、接受和遵循核心价值观,以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社会成员对于群体和国家的一种情感、认知的归属感,它标志着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三个倡导”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次

从认同程度来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盲目认同。盲目认同是指大学生处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盲目跟风,被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表现为,大学生既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也没有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持积极认同,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清晰的理论认知。比如,周古月对武汉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较少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列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涉及的12个价值观。陈世阳选取北京地区10所不同类型高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不高。由此可见,盲目认同是一种停留在表面上、感性上的认同,而非建立在理论认知的基础的接受和理解。

(二)表层认同。表层认同是一种低水平的认同,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被动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影响下,大学生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然而,这种认同只是表层上、学理上的认同,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导致认识和实践相脱节。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面对个人私利等现实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功利化、个人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产生认知和实践的矛盾、认同和践行的不坚决。因此,在表层认同的层面上,大学生并没有从情感上真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的基础也不牢靠。

(三)自觉认同。自觉认同是在主动自愿的基础上,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认同是一种积极认同,它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即大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清晰的理论认知,并且接受和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同时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不能停留在盲目认同和表层认同的层面上,而是要建立在自觉认同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最终确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念和准则,在行为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形成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过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通过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来实现的。同时,必然受到社会认同环境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念并转化为自觉行为,要经过一个接受和内化的过程。因此,认同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接受赞成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为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从个体心理的层面来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是由自身内在的“知”、“情”、“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知”是认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包括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科学内涵等。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成价值认同的基础。大学生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如何,关键就在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收和消化。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越全面、越正确,就越有利于形成理论认同。与中小学生相比较,大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迅速发展,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与爱好吸取知识,并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对外部信息的识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正确的理论观点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由于个体识别能力的差异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水平。

“情”是情感,是大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去认识社会现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活动领域扩大,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大学生价值取向选择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如果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就容易激发他们产生情感认同。从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自身的情感体系中,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的过程。

“意”是意志。意志是人们自己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愿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向,以及在践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大学生在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一旦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能表现出巨大的意志力量,从而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

“行”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是大学生在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的外在表现。“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本和归宿。个体的价值认同从获得理论认知开始,经过情感、意志的催化,最终转化为个体的行为,达到了真正的认同。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并转化为日常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就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认同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社会化是价值认同的基本路径。大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而贯穿这一社会化过程的主线就是认同。社会化是个人成为社会一员必然要经历的社会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公式。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大学生自身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社会化的环境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大学生个体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具体途径上看,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路径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

1.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是在互动中传递而被掌握的。从受教育者来看,大学生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己思想内部矛盾和斗争去选择、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从教育者方面看,教师是培育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认知核心价值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大学生认识能力和活动空间的限制,大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因此,在学校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要建立全方位的配套教育。除了教学途径外,还要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实践平台,比如班级管理、评优表彰、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和党团活动等多种类型的实践形式。另一方面,教师是大学生的榜样,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

2.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教养态度对子女的人格也有重要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文化准则和行为规范,由此对子女的人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培育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

3.社会环境的影响。价值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受国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方面,国家和社会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文化,通过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大学生通过感知、领悟现实中的场景和身边的优秀典型,切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从而逐步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陈新汉,刘冰,邱仁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价值论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3]黄进.论核心价值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陈世阳,夏欢,刘玫.首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5(Z1)

[6]苏巧荣.大学生心理辅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2015XJSZ05)

【作者简介】韦玉梅(1984— ),女,广西扶绥人,硕士,南宁学院讲师。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