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更扶志
2017-01-16阳丽
阳丽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和比例迅速增长,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免费师范生作为“两免一补”的学生群体,其中的贫困大学生占主体,是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但是,免费师范生扶贫助学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普遍、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一起免费师范生扶贫助学案例为例,力查这一群体的学习、生活、心理现状,剖析其形成之因,探究其思想教育方法,以期对免费师范生扶贫助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贫困生;扶贫助学
一、案例简介
王某,男,15岁,某高校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二年级学生。该生出生于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一个偏远山村里的农村家庭,家中共有五口人,父亲在家务农,母亲因重度残疾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2个读小学的弟妹,全家的整个经济来源仅靠其父耕种几亩贫瘠的薄田,收入微薄。该生自幼乖巧懂事、勤劳节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为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选择就读初中地点六年制免费师范生。
入校的第一个学期,王某学习认真,与同学相处融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但到了第二个学期,王某经常旷课,即使上课也没有精神,成绩一落千丈,且每天早出晚归,经常不在校,人也变得沉默寡言,这一异常状况令全班师生十分震惊。对此,我作为辅导员老师,多次找其谈话,探究变故缘由,寻求有效方式方法,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案例分析处理
(一)案例查因
通过调查了解,本人得知该生父亲在去年寒假被查出患有肝癌,需要好几十万的医药费和手术费,为了筹钱给其父治病,其母变卖了家中所有电器和农田,还向亲朋好友借了很多钱,家里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王某自第二个学期开始便再也没向父母要过生活费,自己偷偷在校外兼职,接了好几份发传单的活儿。其实所挣得的工钱极少,除去三百元作为自己的月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寄给家里。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对他家而言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收入。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精力花在打工上,学习上投入的精力自然就少了。故而经常旷课,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人也变得消极厌学、沉默寡言。除了应付繁重的学习,他还要操心家中亲人的生活,担心病床上的父亲,沉重的物质和精神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甚至有了退学的念头。为了帮助该生,让其健康成长,本人从细处着手,正确引导,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其成长辅导和帮助。
(二)案例辅导
1.思想上开导,以重塑其自信
正确诱导,用师爱感化其心。为了打开王某心扉,我多次请他到家中作客,解开其心结,了解突变的隐情。刚开始,王某还有吞吐之意,聊过几次后,便跟我说明了一切原委,表露出无助、无奈的消极情绪,学习上根本静不下心来,看到别的同学那么快乐,会觉得世界太不公平了。于是,本人予以耐心的引导,跟其商量我的帮困计划,让其不仅感受到辅导员的谆谆善诱,更感受到辅导员实实在在的关心与帮助。
行为关怀,用师爱温暖其心。因为其母要留在家中照顾弟妹,所以其父在长沙住院治疗的照料全靠儿子王某。于是本人发出倡议,动员班级同学组成爱心志愿者慰问队,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去医院照料其父,可谓是雪中送炭。我还率领学生代表带着鲜花和全班师生捐赠的三千元慰问金,前去医院探望王某父亲,令王某和其父深受感动。
2.扶学助长,全员、全程育人
任课教师的专业辅导。王某因为旷课耽误了一些课程,即便偶尔在上课,他也没听,所以落下了很多功课,尤其是英语、数学和化学三门课程,令其倍感吃力。于是,我将该生家庭变故的实情向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领导做了汇报,院领导十分关心该生,并安排了这三科老师利用课间、空堂自习课对其进行了两周的集中学业指导。
优秀学生的朋辈辅导。本人安排了班级两名优秀的学生与其“结对子”,一名女生负责周一至周五的学习督促和帮困,一名男生则负责双休日和晚上的学习帮困。通过“结对子”,对作业完成、课文背诵等方面给予了监督和辅导。
学业的追踪发展。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对特殊学生尤其需要长期的跟踪与关注,才能判断其学习的真实状况。本人利用每周周日下午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英语单词听默写、数学小测验、化学作业以及其他科目作业一一检查。并将其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小考成绩登记造册,与其一起分析探讨,总结经验和教训,指导王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生活解难,众人援助
努力寻求校内经费之源,以解其生活之困。通过辅导员推荐,学校后勤服务公司同意其到学校食堂勤工助学。即只需要每天下课后到学校食堂窗口帮忙打饭,食堂便为其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经过勤工俭学,基本解决了该生读书期间的温饱问题,王某也越干越起劲。
辅导员的爱心呵护。为了更好地帮助该生搞好学习,本人承担了其读书期间所有学习用品的费用开支,包括书法、美术文具用品以及舞蹈服等,并且每学期赠送其精美书籍十册。
积极广开社会经费之源,以解其后顾之忧。本人组织全班同学制作手工艺品,多次利用双休日到长沙各街道、广场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为其父治病筹得捐款近三万元。
结识爱心人士,结成“爱心牵手家庭”。为其牵线九三学社的一位爱心人士与王某家庭结成了“爱心牵手家庭”,并承诺对王某家庭未来五年都予以帮困,每年帮困三千元。
(三)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成长辅导,在思想上,该生的性格由原来的内向孤僻变得开朗起来,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恢复了以往的开朗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能有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了,变得更加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了。
在学业上,该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重视学习,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作业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进步明显,其中英语、数学、化学三科进步显著。还当上了学习委员,班干部工作越干越出色,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也越来越自信了,工作受到师生好评,今年还荣获了校级“三好学生”称号。
在生活上,摆脱了过于拮据的生活状况,能达到基本生活标准;其家庭状况也得到改善,因为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扶助,每个月有较为稳定的收入;父亲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治疗情况尚好;自己也从阴暗和沮丧中走了出来,能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重新树立起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案例思考和工 作 建 议
(一)关注免费师范生群体,呵护贫困免费师范生的成人成才
绝大部分的免费师范生家庭位于偏远山区和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低微。很多学生是因为家庭贫困拿不出上高中念大学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所以才选择就读免费师范生,一来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二来可以避免高考、就业竞争压力。农村贫困免费师范生家穷、不富裕、见识窄、生活拮据,进入到大城市、大学后易自卑、气馁、茫然、彷徨、难以走出贫困的阴影。认为自己是贫困的象征,一进校就已经被贴上了“贫困生”的标签,觉得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被人施舍、被人可怜的感觉。这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遇事消极,学习劲头不足。若一旦遭遇挫折,或家庭发生变故,不愿向他人求助。所以,需要我们更细心、耐心地对其进行扶贫助学工作。
(二)教育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地将爱的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是解困。正如王某的经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之家庭变故带来的重创,使王某不得不放下学习,忙于奔波其生活温饱和家父治病筹款事宜。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贫困免费生的生活之困、后顾之忧,这样一来,学生们才能除去心中的烦恼,安心学习、快乐生活。
其次,要引导、教育学生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们可以通过听取先进感人事迹、主题班级等活动开展教育,教育免费师范贫困生不被贫困击倒,而要成为生活的强者。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贫困生本身具备更坚强的意识,平时要多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培养,辅导员应当多给贫困生锻炼的机会,多鼓励,积极传递正能力。
再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贫困生明白眼前的苦难既是磨练,也是成长的机遇,要调整心态,迎难而上。也要引导、教育贫困免费师范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施以多种帮困手段,热心帮助贫困免费师范生渡过难关
关爱免费师范生的成人成才,需要辅导员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首先,需要增进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辅导员一旦发现班级出现类似王某这样的学生,首先是沟通交流,产生信任,了解症结和根源,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其次,采用宽口径、多渠道的经济援助。不论是学校内部资源还是社会资源的利用,要先征得帮困对象当事人的同意,对于任何资助评定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对王某的成长辅导中,本人积极利用人力资源、单位内部资源等,力求获得效果的最大化。
再次,建立全员、全程、全面的育人机制对贫困免费师范生进行帮困助学。尤其是一些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的贫困生,或者家境极其贫困的学生,学生往往在思想、学业、生活、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存在危机,只有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维系起来,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二者共同抓起来,才能有效促进贫困免费师范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特色、出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永强,邓奕兵.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6,(12).
[2]吴静.运用团体社会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4).
[3]刘 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9):89 ~ 98.
[4]王 会,冯 研.高 职 院 校 贫 困 生 救 助 现 状 及 方 式 [J].现 代 商业.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