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而时“嬉”之

2017-01-16志玛央宗

东方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对子儿童课文

志玛央宗

摘要:将知识融于游戏中,在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和运用知识,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枯燥,乐于参与,自然也乐于学习。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背诵游戏、角色游戏、模仿游戏、竞赛游戏的运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千百年来奉为经典的古训,在人们的心目中,曾经把学习与游戏玩耍对立、割裂开来。现在,随着教育教学观的转变,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科学的儿童心理观、游戏观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相关理论支持:寓教于乐是感情教学原则中的一条核心原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40年代提出的“活教育”体系就充分的表现了“乐学”的观点,他说:“活教育就是反对埋没人性的死教育,反对死读书的死教育。”在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中无一不体现陈老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从儿童自身出发的教育理念。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一文中陈老明确提出了“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小孩子是好奇的”等心理特点。他指出:“游戏满足了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同时陈老还认为开展游戏活动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方式,如果利用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活泼的精神,教会儿童做人的道理,促进儿童智育的发展。冰心也曾说:“爱玩的孩子是巧的。”游戏解决了儿童“学与玩”的矛盾,它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需求。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中,在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和运用知识,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枯燥,乐于参与,自然也乐于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游戏:

一、背诵游戏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且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旺盛阶段,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可以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背诵游戏。语文中的好句好段,规定好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最好。或布置学生课外背诵若干古诗、经典长篇课文,约定一段时间后比。学生便会自觉将吃饭路上、课间休息、睡觉前、自由活动时间都利用起来,这些时间零零碎碎,但学生却能有效地背诵不少东西。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经典诗文,而且还可培养学生每天背读经典的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此以往,学生说话与写作都会显得富有文学气息,语文素养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角色游戏

孩子们很喜欢角色扮演,有些课文正是以讲诉古诗的形式来写的,那么,引入角色游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能锻炼学生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如《晏子使楚》一课,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扫除生字词,然后就分小组放手让学生去演。学生们会仔细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说话的语气、举手投足的神态,然后一一内化,再表演出来;有的甚至还根据课外资料,合理地想象,设计了人物服饰及场景。通过表演,他们懂得了晏子的机智和自尊自重,就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也激发了他们自尊自爱、为祖国争光的思想感情。这是多么可贵的领悟啊,是任何生硬的讲解都不能取代的。这不仅仅是学习,还是对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反应,进行处理,并且深入到思想感情之中了。

三、模仿游戏

孩子们是最善于模仿的,也是乐于模仿的,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在学习语文天地中的“对子”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诵读课本中的对子,感受对子的节奏与音律之美。然后,讲讲古今有趣的对对子故事,激发起学生对对子的兴趣。最后,简单的介绍一下对对子的规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也来学着对对子,看谁对得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大家来对,看谁对得好。学生的对子大多数是比较稚嫩的,但这样一个模仿游戏,提高了学生对对子的积极性,使他们了解了对对子的有关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课后,他们还自觉地搜集不少古今名对子,在生活中看到的对子也一一记录下来,相互交流、研究。这不正是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吗?

四、竞赛游戏

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喜欢表扬。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竞争的胜利,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就是学生的学习之“乐”。有了这些“乐”,学生就能耐得住学习之“苦”。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最“苦”的莫过于写作文了。有时候,布置写一篇作文,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的积极性,根本不动脑,结果写几天都写不出来,老师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而收效甚微。但如果采取竞赛游戏的方式进行作文则不同了。我让每一个学生在班里找一个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看谁写得好,写得多。学生为了求胜,努力开动脑筋,基本上都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时,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状态,这样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让他们的思维充分自由地放开。而竞赛游戏的结果,使一部分学生获得了成功感,让学生觉得做作文不难;另一部分学生则不服输,还追着要求再赛一次呢。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游戏,能真正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让学生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成为课堂的名副其实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教育文集》 陈鹤琴 北京出版社

[2]《情感教学心理学》 卢家楣 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对子儿童课文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