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构建新视角探究
2017-01-16王春梅赵东阳
王春梅++赵东阳
摘 要:教师职业包含着两层含义:“经师”与“人师”。基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而构建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所关注的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它使教师成为“人师”获得最大限度的可能。这一机制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从教德行品质准入、教育价值取向补偿、教师工作心态健康保障、教师工作状态饱满保障。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经师”;“人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2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143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么神圣的称谓!多么令人愉悦的赞美!然而,作为教师自身能感之神圣,却未必能体会到愉悦。教师法不可谓不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可谓不详细,教师教育培训年年搞,教师奖惩机制校校有……然而,各媒介关于教师失德案例的报道,大到强奸猥亵女生,中到见利忘德,小到笔罚体罚学生,却屡禁不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往我国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视角,缺少对教师职业特色的关注,导致教育行政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往往把教师职业等同于其他一般职业,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从教师职业特色的视角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
一、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视角的反思与新探
(一)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视角反思
综观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主要包括监控、考核、奖惩、教育、树典、保障等意义要素,其主要依据为《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机制建设的视角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其所包含的意义要素也正是其他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所必须有的要素。也就是说,这一建设机制并没有反映出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征,即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色是什么呢?
教师职业道德,我们一般简称为师德。对于师德的内涵,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有深刻的论述:“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个要求,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1]这段论述揭示出教师职业所包含的两层含义:经师与人师。人师正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义所在,正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色所在。做经师,可以像其他职业一样,工作日8小时。但做人师,“工作”却没有时空,永远在路上。有观点提出“普适性和低调性的教师职业道德”[2],意图通过消弭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界限,以减轻教师工作的压力。这种观点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消极的,有害的。因为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品质会直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正是因为忽略了对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关注,而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视角新探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机制。构建它的目的在于保证教育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贯彻和落实,并使其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但这是需要条件的:第一,教师有基本的公民道德素质,这是客观条件。第二,教师有自愿接受的心态,这是主观条件。
做人师,意味着教师的个体品质必须融入教师的职业品质,且要融为一体,这需要牺牲和奉献。如何让“做人师”成为“教师自愿接受的心态”呢?这正是我们要探究的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的新视角——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这种需求和期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的希望。教师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够满足自己对生活的期望。
2.发展的希望。教师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够成为自己获得发展的平台,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3.理想的希望。教师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够成为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个人的发展融入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成为教师个人的理想。
基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构建起来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才有可能让“做人师”成为“教师自愿接受的心态”,使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
二、基于新视角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构建
基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从教德行品质准入
自1993年国家公布《教师法》要求教师从业持证上岗,至今,我国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已经20多年。但我国教师职业准入,目前仅限于从教专业知识的准入,而未实施从教德行品质的准入。从教专业知识的准入所体现的是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一般属性,从教德行品质的准入所体现的才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落实从教德行品质准入是完善教师职业准入的理想目标,只有落实从教德行品质准入机制,国家教育事业才能真正落地,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圣洁之地,成为每一位教师心之向往的苑囿。
(二)教育价值取向补偿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国家教育事业的理想背离。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即使是现在依然大行其道。这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家族文化、教育文化的力量使然。从市场学的视角看,形式上教育的消费者是学生,形式的背后,家长才是教育消费的选择者。“养儿防老”“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教育消费者的选择。因为这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现代教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战争。为长久计,教育行政考核的天平暂时倾向了市场规则。
但这种暂时的倾斜,损害的是教师的教育理想,损害的是教师对教育价值取向的信念。对此,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时,应给予充分的关注,我们可以称作补偿。树立典型是现在流行的做法,但这不足以顾及到多数教师。因此,教育行政尤其是学校,要构建素质教育实施奖励机制,要让教师看到为之奋斗的教育理想的希望。
(三)教师工作心态健康保障
教师保持工作心态健康源于其工作环境的健康,源于其所在工作环境的业绩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能够得到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审视现在流行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文本,我们会发现“公平公正”都已被写入文本,但仅被写入“原则”,仅是一种观念的东西,没有进入操作层面,很难得到保障。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师工作心态健康保障,是直接进入操作层面的关于业绩考核公平公正的保障机制。这是教师所期望的。满足这种期望,教师才会看到自己获得发展的希望,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
(四)教师工作状态饱满保障
教师从事教育职业,首先是为生存计。目前,我国教师工薪报酬伴随国力的增长不断提高,教师的生存计已基本得到保障。但作为“人师”,其职业的特性决定工作量是无法以时间、空间来计量、限定的,教师的生活事物和所承担的教育工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因而,教师更高的期望是能够排除生活事务的干扰,能够专心于教育工作。这是教师生活的理想,也是工作的理想。河北衡水中学连年高考获得佳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每天都能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衡水中学后勤保障做得好,教师家中的所有事物,大到红白喜事,小到柴米油盐,学校都有专门的部门出面处理。
满足教师生活、工作的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的另一必要条件。
三、新视角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构建策略分析
基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目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策略构建。
(一)认清性质意义
基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来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教育行政要充分认识到它的性质和意义。基于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是重要的;基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来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则是必要的。
目前,个别教育行政,对于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的视角,来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并不是很积极,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具有“理想”色彩的行为。然而,让每一位教师都努力成为“人师”,理想色彩岂不更加浓厚,相较于其他职业可以说是“苛求”。每每出现教师失德案例,社会各方舆论都习惯于从理想的视角指责教师,相较于其他案例,可以说是“苛责”。从这个层面来说,既然我们苛求、苛责教师,岂不正说明基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望,说明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的必要性。因此,各级教育行政应该加强认识,只有认识到位,机制建设启动才有希望,教师获得充分的发展才有希望。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厘清责任主体
谁来厘清责任主体?只能是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因为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才有这个权利和能力。
为什么有些区域和学校,教育业绩好,因为这些区域和学校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区域教育行政和学校行政善于从教师的角度、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学的管理。这通常被认为是区域教育行政和学校行政个人领导水平所致。如果把这种“个人领导水平”作为一种硬性指标成为区域教育行政和学校行政领导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就需要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进行行政干预,厘清工作责任主体。只有厘清责任主体,机制建设才有保障。
从教德行品质准入、教育价值取向补偿、教师工作心态健康保障、教师工作状态饱满保障,这四个方面内容构建的责任主体并不相同。从教德行品质准入构建责任主体应为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教育价值取向补偿、教师工作心态健康保障构建责任主体应为区域教育行政和学校,教师工作状态饱满保障构建责任主体应为学校。
(三)确定远近目标
机制建设中的四个方面,有些建设内容并非通过行政干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要确定远近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机制建设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落实教育价值取向补偿、教师工作心态健康保障、教师工作状态饱满保障,只要行政干预得当,就能立竿见影,可作为近期实现目标。从教德行品质准入的落实,目前在我国还需要理论的准备、技术的准备、舆论的准备等,可作为远期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教育重大理论成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83 .
[2] 冯婉桢.教师专业伦理的边界:以权力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32.
[3] 吴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