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2017-01-16王小雷

东方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能力模式

王小雷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文说: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组成过程中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探索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模式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而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一、我国高职教育演进中辅导员角色的嬗变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发〔2005〕 35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文中指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以学院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学生为目标,企业从原先单纯的用人单位,转变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将企业的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资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融合,形成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考核方式等校企共同实施,合作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一专多元”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养成机制。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校企双主体育人。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角色的转变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在上课学习和上班工作中交替进行角色上的转变,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但是,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不能完全适应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状态,他们会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调整好思想状态,这就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碰撞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学生在学校里能够感受到师生之间充满学术的氛围,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活力。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与校园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做事的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区别十分明显,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实践,不同文化的碰撞让学生难以适应,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思想形态上的巨大变革,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与不同社会价值观的人接触,由于青年学生自身的弱点,如世界观、人生观上的不成熟,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性,以及常见的盲目自满、骄傲自大等,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不能完全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从而过分地强调自己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角色,夸大自我决定性,用片面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主宰、自我实现来否认社会集体对自己的约束。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

4.辅导员对工学结合的理论认识不够,无法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学结合是新领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工学结合的具体模式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需要辅导员在思想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作深入研究,搞好理论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提高工学结合的思想意识,树立市场主体思想,意识到推行工学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如国家相关教育文件一再强调工学结合。

三、工学结合背景下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和普通高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正确总结归纳其共性与个性,才能有的放矢,做到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教育水平。

树立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理念,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长期以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基本局限于“教”、出发点也是基于“管理”,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从政治及道德上进行正确引导并纠正学生的偏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创新理念,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在平时的工作中,分析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工作特点,分析角色之间的共同点,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等实际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角色的变化,在企业实习中树立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2.拓展理论视野,与企业开展衔接提高。

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机制,重视提高工学结合学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教育部教思政〔2014〕2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要求和相关理论知识要求作了明确的阐述,辅导员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拓展理论视野。特别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要学习企业相关的文化,以便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辅导员不断学习提高企业管理教育水平,企业的职前教育可以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一线员工积极地思想和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学生在企实践时,辅导员可定期到企业提高业务水平,对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这样与企业开展衔接提高教育,使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企业的管理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3.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全程化,系统化。

优化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方法的整体结构,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任何的教育都不能一蹴而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全程化,即辅导员的教育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实践全过程;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面对大众化的教育,以企业一线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全员化,在校学习的专业教师、在企工作的企业管理者等都应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员;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还应系统化,无论是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在企的职业道德教育,都应进行系统化全面提高,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自我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适应校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结语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机制,重视提高工学结合学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对不同学生辅导员提出不同要求和评估标准,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促进辅导员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4]国发〔2005〕35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

[6]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职业能力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永续债券探析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