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与政策探析

2017-01-16孙兆勇

东方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本科高等职业教育法规

孙兆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法规政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大力发展高职的决策与某些现行政策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本文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与政策建设成绩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与政策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政策;本科

20世纪80年代之初,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还处在初创时期,法规建设尚处子空自,政策建设也比较薄弱。尽管?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決定? 等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但这些政策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上,至于高职究竟是什么、怎样发展等具体问题则较少涉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現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各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大大增加,高职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与此相适应,一些高职法规、政策也陆续出台。

一、近10年我国高职法规、政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提出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多种途径

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这就是著名的“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则在重申原来的“三改一补”发展方针之外,还提出 “部分本科院校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更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这样就形成“六车道" 一起办高职的繁荣局面。

(二)制定了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

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这个文件对高职学校校系两级领导的配各、专兼职教师队伍、土地和校舍面积、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课程与专业设置、基本建设投资和正常教学等各项工作所需的经费等条件作了规定。文件还提出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应在四年内在规模、师资、图书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三)推动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

l995年,原国家教委对于学校规模硬件方面的要求是:“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占地面积250亩以上;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图书总数25万册以上,实验实习设备总值l200万以上。”1999 年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挑选30所现有学校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四)总结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一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一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

(五)探索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设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基金,实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 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全面提出了改革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若干具体措施。内容涉及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决定组织实施 ?21 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

二、近年来高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发展的主渠道不明

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政策,总体思路是可取的,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三改”的三类学校在中国高教系统中一直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而且近 20年规模高速扩展过程中有多年形成的许多老问题,如科类结构不合理、高职特色和专科特色不突出、办学条件差等问题仍然投有得到很好解决。把这三类学校作为发展高职的主渠道似乎勉为其难。同时,很多专科学校对高职也投有太多热情,即使为了扩大生源而办高职,大多与职业教育的观念、培养日标、教学模式、实践条件等有较大差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点中专长期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实践基地多,比多数“三改”学校更适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所以,重点中专仅仅作为“补充"似乎投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二)“新模式新机制"政策存在失误

新高职”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对高职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发教育部印制的毕业证内芯,不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教育事业费以学生缴费为主,省级财政补贴为主(实质就是按教育成本的高收费),此即''三不一高"。从高等教育改革目标来看,''三不一高”政策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高等学校改革的方向,而刚刚出土需要扶植的高职,却要首先単独承担冲破中国干百年来传统习惯势力的重任,有失公允。仅以高收费而言,专科生、本科生每年收学费3000元至4000元左右,高职生每年竞要收比这高1.5到2倍以上的学费,投入与回报又难以成比例,谁又甘愿背此重负?显然,这一政策对高职的发展会产生相当消极的影响。

(三)“本科院校办新高职”的政策值得商権

根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全国已有100多所本科大学创办高等职业学院或高等技术学院,其中包括一些重点大学。由于新高职是专科层次,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学高职院办的都是专科层次的高职。笔者认为,在日前我国已经有“三改一补"和民办学校发展专科高职的情况下,本科大学再来办高职专科,重复其他高职模式的培养路子,不仅难以发挥大学的独特优势,而且也会对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造成不良的冲击。

(四)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虽然本科高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可以预见,以后几年将有一 个较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广大受教育者也有接受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需要。同时,由于近年来专科高职出现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正常发展。所以,应注重适度发展本科高职。笔者认为,发展本科高职首先要转变观念。在专科高职招生就业都相当困难的形势下,我们不能死抱着''现阶段就是要以发展专科层次高职为主” 的教条不放,这样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人才和资源根费。因此,本科高职要适度发展,并最终在我国建立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l]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模式一美国的案例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oo9,(12)

[2]许庆豫高等教育制度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o4:27

[3]徐力,徐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制度创新高等教育研究,2o01,(o4)

猜你喜欢

本科高等职业教育法规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奇怪的法规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