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及其实现

2017-01-16吴玉娟

东方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实现理念

吴玉娟

摘要:我国的社区教育应确定“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通过提高人的知识素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作为社会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适应社会转型中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这种社区教育的理念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社区大学主办、社会参与”的模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内涵来实现。

关键词:社区教育;理念;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实现

在我国,早在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之后,国家对于社区教育又出台了宏大的规划和各种支持的政策,各级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不少的规章、草案、条例,社区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的开展起来,试点经验不少,但作为社区教育组织、协调、实施的教育、民政、社会劳动保障、财政等政府部门,往往只做一些短暂的、表面的文章,并没有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长久的利国利民的事业来对待[1]。这与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还不清晰又很大关系。

一、重塑我国社区教育的理念——“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教育理念是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有不同的发展理念。纵观世界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社区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理念:1.北欧的人文主义理念,以“民众教育”为主的社区教育模式,体现了福利国家的特征,民众教育提倡的人文精神尤其体现在关注广大弱势群体方面。2.美国的实用主义理念,体现在着力于人力资源培养的社区学院;3.日本的民众教化理念,教育内容上侧重政治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注重“教化”和“教养”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强调了国家对社会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4.新加坡的社区文明理念。新加坡的社区和社区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开展思想文化建设、传播儒家文化的主要基地。5.以“社区发展”为主的理念,社区发展是联合国于20世纪5O年代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从1948年开始,联合国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法规推动社区教育发展。6.以“居民意识唤醒”为主的理念,巴西成人教育家弗莱雷(P.Freire)是倡导这一理念的学者之一,此理念将社区教育当作政治、经济与社会变革的工具,使弱势阶层认识其自身所处的不利境地,以帮助他们争取个人解放,改善现有生存状况。[2]

反观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呈现出“全能化”的倾向[3]。表面看起来好像社区教育办得红红火火,实际上社区教育面临如何深入开展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对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不清晰,职能定位模糊。我国应立足实际,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势下,倡导社确立以“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使社区教育纳入到社区管理、构架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

1.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中,竞争加剧、社会分化、矛盾增多;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化、商业化。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健全民主与法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与规范;但不可替代的,还要依赖提高全体现代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公民意识、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以重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社区中大量有益的教育活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因素不应被漠视,社区教育应当成为培养现代公民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重塑新时代的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社会管理模式也加快了转变的步伐,社区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单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四大政治制度之一,居民自治主要体现为社区自治。《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知组织。从理论上讲,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功能主要是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利益表达等[4]。但实践中,社区管理中往往行政色彩掩盖了自治的内涵,这当然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但与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社区意识、参与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社区教育既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社区管理良性互动运转的重要因素。联合国1955 年的《社区发展促进报告》指出,通过社区组织和群众教育,从社区共同利益和需求出发,引导社区居民和组织共同参与,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内容和形式恰当的社区教育能够激活的居民群体意识,使拥有不同背景的居民在社区的平台上进行情感沟通、思想碰撞、文化交流,意见表达,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旨在通过提高人的知识素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作为社会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适应社会转型中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当然,以“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为我国社区教育的理念并不排斥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学历、职业教育及各种技能培训的功能。相反,这些学历补偿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就业、改善民生,尤其应将失业人员、失足青少年、老年人等弱势社会群体纳入其服务范围。这些教育活动与“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因此,这些活动的举办不能是“任务导向型”的,也不应与正规教育系统、社会盈利的培训机构展开不必要的竞争,而应形成良性互动。

二、“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理念的实现模式

“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模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内涵走向现实。

(一)政府主导

我国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管理体制凸显了政府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作用。社区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和合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介入,是无法推进的。因此,社区教育应该由政府主导,但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主办,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社区教育的真正的社会功能是,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公平推进到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把幸福惠及于百姓,对于人和社区具有双重的价值和功能。各级政府应充分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及长期性,通过法规、政策等正式及非正式文件对社区教育沿着“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轨道发展予以确认;并将其融入政府工作制定的框架内,形成专人统筹负责的责任制度。因此,制定政策,出台相关指引文件是政府扮演宏观角色的主途径。如,2016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对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社区自治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社区教育应作为当前社会创新管理的框架下推进,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参与、社区和谐和社区发展。

3.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一直是社区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要发展社区教育,跟发展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经费充足是根本。由于社区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在目前国内大部分社区教育建设以及国外成功的社区教育案例中,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经费的模式比较常见。政府投入保证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可以按常住人口为基数讲财政投入列入财政预算。

(二)社区大学主办

社区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办一所学校本已不是容易之事,社区教育还承载了社区管理与文明建设的功能,因此不宜大一统,全国统一一个模式,也不宜遍地开花,各个社区各自开展,而应由各地级市组建社区大学,统筹地方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2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省将委托广东开放大学承担全省社区教育具体组织指导工作”,并指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系统各级办学机构要承担牵头开展本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任务,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赋予各级电大社区教育职责。

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开放大学)是从中央到基层的一套办学系统,系统基层组织机构发达,承担社区大学的功能有明显的优势。社区大学进行社区教育内容规划,决定活动项目,协调各方人、财、物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社区教育由社区大学主办并不是社区组织把所有教育项目和活动组织全程包揽,而是让社区大学统筹管理,配合政府掌握社区教育的主动权,让社区教育更能面向社区成员,并把社区教育融入到社区自治当中,实现良性发展。

(三)社会参与

社区教育是社会大工程,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援,而“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也正是期待通过小社区教育活动的正面意义扩散到大社会中,同样需要全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广泛的,既需要社区内居民的相互学习、相互扶持,又需要社区外的人员、机构的专业指导、分享知识与经验;既需要人力的投入,又需要财力、技术等的加入;既需要有偿的服务购买,又需要无偿的志愿者服务支持。

(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为“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服务的。从内容上,它不拘泥于职业培训,而广泛涉及到养生保健、疾病卫生、环境保护、旅游娱乐、自我成长、婚姻维系、母婴教育、亲子教养、家人相处沟通、人际关系、社会现况分析、国际形势发展等,以知识传播引发理性思考,融合科学态度与人文关怀;从形式上,它包括研习、讲座、读书会、观摩、亲子活动、网络学习、集体旅游、地域性社会庆祝活动、绿色环保小组、儿童之家、才艺教室、互助组等,还可以基于鼓励居民解决社区问题的角度开展调查、讨论、听证等各项活动,以便居民透过共同学习来探讨共同的问题,这些活动使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人,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互动过程中,融入团体,既提高素质修养和能力,也促进了地域社会文化的交流和社区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李士杰.郝美甍论我国区域性社区教育的发展[J].学术教育月刊.2009(9).

[2]参见:郝美英,桂雪梅.国外社区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欧斯玛尼·张.国外社区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0(01);郝美英.北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社区教育理念探析[J].2010(12).

[3]杨晨,李娟.我国社区教育“全能化”现象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4]薛育余.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我国社区管理主体的变迁.决策探索.2010(2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校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T16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实现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