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剧表演在历史舞台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7-01-16陈云峰

东方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陈云峰

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赣剧的生存与发展受到的极大的威胁,传统戏曲在城市舞台的演出场次和观众越来越少,本文对这种情况下赣剧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赣剧;传承;发展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赣语剧种之一,传承了弋阳腔,发端于赣东北地区,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赣剧的前身分为饶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1950年时,饶河、信河两个分支正式合并,更名为赣剧。赣剧从明代弋阳腔开始,到清代的乱弹诸腔以及昆腔的吸收,使它变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的剧种。在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赣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赣剧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在全球化的今天,赣剧应在传承基础之上,变革创新,实现赣剧的地方特色化兼具弘扬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加强中西文化交流,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赣剧的历史发展及其成就

赣剧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经历了璀璨时刻。赣剧曲目《还魂记》曾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辉煌。《还魂记》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1598),与《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最为让人印象深刻。毛泽东领袖曾对潘凤霞主演的《游园惊梦》给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赞誉。在60 年代,东北一大批的文艺工作来江西考察学习,赣剧在东北三省播下了种子,一时间全国许多省市都有赣剧团的演出。在80 年代,以纪念汤显祖逝世366 周年为契机,江西作为汤显祖的故乡开展了大规模的戏剧纪念演出。。这次活动集中的演出了“临川四梦”,这是戏曲艺术实践上的创举,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得影响,这不仅带动了赣剧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古老剧种的发展。同时期,赣剧在国内的影响日益深刻,江西赣剧团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创作和探索期。新样式探索的成果传奇清唱剧《还魂曲》被文化部选拔参加了第二届北京合唱节并获得团队表演奖。代表作品《送饭斩娥》、《夜梦冠带》及《邯郸梦记》在86 年底在北京演出,轰动了北京剧坛,并且第一次入选了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第四届“梅花奖”,填补了江西戏剧史上无“梅花奖”的空白,在赣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90 年代初期,赣剧的振兴卓效显著:不仅又一次夺得“梅花奖”而且还荣登首届“文化新剧目大奖”金榜。这一时期,赣剧首次出境唱彻香港,进而出国到新加坡,完成了由国内戏剧市场到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的转变。由于赣剧的影响日益扩大,赣剧《荆钗记》、《窦娥冤》等戏剧后又复选入香港“神州艺术节”,香港同胞反应热烈,戏剧各界专家交口称赞。赣剧开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2006 年,弋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省赣剧作为传统戏剧名列其中,成为江西省又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赣剧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种类以及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尤其是影视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戏曲逐渐被忽视及边缘化。中国的戏曲正面临着发展危机,赣剧也不例外。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一方面推进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各种视讯触手可及,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电视剧、电影和互联网等相互吸引了很多人的视听,尤其是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戏曲受到观众趣味变化及外来文化的双重夹击下,固守一种艺术形式的观众也越来越少。赣剧的接受群体也正逐渐地缩小。戏曲欣赏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出生在70、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的青年从小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的熏陶,特别是对戏曲知之甚少,缺乏兴趣。没有观众的戏曲是没有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地方戏曲观众的流逝和市场的萎缩,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旧时的村落群正在逐步地消亡,地方戏曲起源的依托也正在逐步地消亡。赣剧的发展如何完成从城镇向都市的转型,如何吸引和发展年轻的观赏群体,这是赣剧亟待考虑的问题。

三、新时代背景下赣剧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作为舞台艺术,赣剧与其他戏曲种类一样,都是断层式地选择素材的碎片,并将之细化扩大,呈现出艺术美的瞬间点。不管是在题材处理还是在舞台效果的呈现上,都会受到许多限制,赣剧艺术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创新。赣剧要创新,就应对戏曲艺术样式的现代化,戏剧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戏曲受众群体的都市化。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如戏曲艺术样式的现代化可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以及唱腔的设计,应在传承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入现代的题材及表现手法,还包括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方面的改革。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等手段,改善传统戏曲舞台的单一性,让戏曲艺术给观众带来更多更美的视听享受。据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尝试,创造了一些作品,呈现给观众后,得到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一致认同肯定。这样的探索结果给了我们极大信心,同时更感任重道远。赣剧艺术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之中,应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元素,不断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剧目,更加优美的唱腔,更加幻彩的舞台呈现,让现代观众真正感受到戏曲艺术特别是赣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赣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促进赣剧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随着世界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我们应当对赣剧的发展充分的重视,上下同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赣剧进一步发展与进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民族的即世界的,我辈正逢当时,都应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胡松柏,熊瑜.赣剧舞台音韵述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2]喻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赣剧创新性保护与研究【J】.戏曲研究,2013,(01).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