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2017-01-16李君玲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提高素质人格魅力师爱

李君玲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信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学生与老师;人格魅力;师爱;提高素质

有句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也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如何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也是很多老师探讨的问题。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记得我在做学生时我最喜爱的老师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治学严谨、为人正直、教法灵活多样……

社会的巨大变革带来了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也较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在以前,教师只是教,学生只是听、学.在学生眼中,老师就是上帝,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而现如今,老师不再是学生眼中的上帝,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学而服务的,他们不仅仅只是想要获取知识,他们还希望能够与老师沟通交流。

在以前,一名老师掌握一本书便可以教一辈子,老师是知识的权威。而现在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勉强避免不被社会淘汰。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题海式战术.而现在,谁还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谁还能用这种方式传授知识?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我们该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的传道授业的好老师呢?

一、师表与师道

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就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这种威信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必须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

教师对数学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就可以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就能感染和影响学生,可以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时,都能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他们会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与老师亲近了,不但听其言,而且还效其行,把老师严紧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化成无穷的力量。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为信任和尊重某位老师,因这位老师说的一句话或做的某一件事而决定了他要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们之所以为师,只是因为我们“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电子书的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所以,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有助于拉近跟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搞好关系。

二、师德与师爱

记得有一本书上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多关注他们,经常嘘寒问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当冷空气突然来袭,上课结束时微笑着告诉学生:天凉了,大家注意保暖;遇到有同学肚子不舒服,把他叫到跟前,帮他揉一揉;有同学感冒了,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一试他是否发烧;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拿起扫帚,和他们一起扫;看到有同学进步了,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随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钢笔、掉在地上的一片纸屑;集合整队时帮同学整整衣领;谁的校服破了,帮他缝补好;有同学闹情绪了,及时跟他谈谈心;为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递上一瓶水,掺扶一把长跑下来的同学……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学生也会把老师当作亲人一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终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三、尊重与激励

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我们随意怀疑学生,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相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就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观察而已。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难道我们多年的学校教育真的就只是培养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学生吗?不!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在各行各业都很杰出的人曾经都不是在学校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深地反思。

总之,教师拥有了丰富博学的知识,深厚的自身修养,用平等、民主的思想去赏识学生,更用自己的爱心去理解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的征服学生,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也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一个教师,能否完全体现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完全取决于学生。一个教师,也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希宝,孔燕艳.《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素教教师》.2012,2

[2]柏永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小学)》.2010,09

[3]赵继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革新》.2004,01

[4]李春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国-东盟博览》.2012,01

[5]王文香.《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青海教育》.2010,22

[6]蔡舒敏.《教师的新角色》.《广东教育》.2012,Z1

猜你喜欢

提高素质人格魅力师爱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