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2017-01-16李丹

东方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创新

李丹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社交平台逐步替代传统的社交方式,成为人们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另一种便捷方式。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影响,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造成的影响,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理念。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现阶段,新媒体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形式的最易被接受的受众群体,受新媒体形式的影响也最易出现偏差。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较强的冲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束缚,加强理念创新,充分的利用新媒体,建立有效的思政教育机制,提高工作成效。因此,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理念创新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1.1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网络是个开放的虚拟空间,充斥着很多代表着西方价值观念和普世观的网络文章、游戏、影视资料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悄悄改变了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期,价值观正在逐渐的形成,分析鉴别能力还不强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收到负面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1.2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特点日趋显著。文化观念的差异被各种媒体形式承载和传播。在“利与义”的博弈中,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极易被依附于新媒体形式的其他文化道德观念所淡化和稀释,一些浅显的物质追求替代了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大学生这个脆弱而又敏感的群体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以及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蛊惑和影响,出现注重个人利益,淡化社会责任的思想倾向。

1.3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在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储备技能,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社交平台提供了海量的人际交往信息,其效果已远超传统交际方式所营造的“朋友圈”范围,为交际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空间,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摒弃正常交际的“宅男、宅女”现象,利用手机、电脑实现隔时空的交流方式,弱化了社会实体联系和社交基础,减弱或丧失了基本社交技能,对于大学生步入社会和融入社会,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1.4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思政教育工作主导性为坚持引导、选择方向,注重学生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导性作用发挥愈发受限。目前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一些西方文化通过网络向当代的大学生传播,当然西方文化中有好有坏,包括一些腐朽思想、黄色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逐渐侵入到大学生思维中,给高校思政教育主导价值观造成极大地冲击;第二,网络具有共享性和平等性,“施教”与“受教”对等性特点明显,角色转换频繁,大学生自主选择和接收受教信息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导性作用弱化明显。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创新策略

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进行有效的统一,同时改进服务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度尊重学生教育内容和方式选择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对于新媒体形式的认识和接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辩证的分析新媒体形式对思政教育的影响,探索“施教”与“受教”的契合点,,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生的共鸣,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2 树立自我教育和主体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为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必须建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所谓的自我教育,就是将自己当做改造的对象,不断的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同时构建完善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主体模式。加强教育和自主教育的有机结合,必须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出发,同时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以身作则,应该以引导和启发学生为主。同时,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大学生更需要积极的配合教师,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加强自我教育,经得起诱惑,抵得住网络文化的影响。

2.3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提高实践水平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响应新媒体思想,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专业的技术、交流方式等,适应学生的心理活动。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有所熟悉,掌握新媒体各项特点,了解新媒体的技术手段等,不仅在技术上给予帮助,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思政工作还应该立足于实践,通过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有效的开展教育工作,建立包括微信、微博、QQ空间的思政教育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的务实性。

3.总结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获得了充足的发展机遇。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式,还有网络开放性、共享性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实践,强化自我教育思想,加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苏丹.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2,25(2):122-123.

[2]邓宏斌.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32(12):41-42.

[3]佘东辉.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3(9):65-66.

[4]于桂恩.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26(7):54-5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