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理探讨
2017-01-16林凡军谢永珍
林凡军 谢永珍
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理探讨
林凡军 谢永珍
产业生态视角下的演艺生态系统研究为探索演艺产业规律提供了新思路。演艺产业生态是由演艺产业内生系统与演艺产业外生系统两部分构成,是实现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有机整体。其中,演艺产业内生系统由产业内的主体如演艺机构、演出经纪、剧场等部门组成,可划分为演艺产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消费环节,形成紧密联系的演艺产业链;演艺产业外生系统由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外部产业环境组成。演艺产业内生系统与外生系统交互作用共同构建具有“生态”价值追求、保持高度整体性、不断实现增值的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构建各要素作用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共生单元的具体职能、阐述外部产业环境(外生系统)与内部产业主体(内生系统)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演艺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等关键环节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并且对破解演艺产业发展困局、提升演艺产业价值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产业生态; 演艺产业; 演艺产业生态; 共生系统
伴随着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正在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供给潜力十足。演艺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产业形态基本形成,初具产业规模,供应端和需求端都积蓄了足够的势能,蓄势待发。但是,演艺产业天然具有的特殊性,又导致其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就为产业理论研究提出了课题。演艺产业的特殊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识形态属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实现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是产业实践层面困惑却不可回避的必答题,理论的阐释和指引十分必要;一个是“成本缺陷”,演艺产业的投入回报模式有别于一般产业,票房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如何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需要理论和政策层面的创新。鉴于当前国内外关于演艺产业的理论研究成果欠丰富,特别是针对演艺产业的产业本体研究基本阙如,与当前演艺产业发展的实践不相适用,亟需破题。近几年,由生态学与产业经济学交叉而来的产业生态学相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产业的生态现象及发展规律,已有国内学者基于产业生态理论进行了文化产业生态相关研究,但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文化产业的某一具体产业形态,关于演艺产业生态研究尚属空白。产业生态视角下的演艺产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从产业这一中观层面阐释演艺产业各产业主体之间、产业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构建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为演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一、演艺产业生态的内涵与属性
产业生态是基于产业经济学与生态学应运而生的一个交叉学科理论,自1989年作为独立概念被提出以来已经有颇为成熟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将产业生态这一理论应用到文化产业中,形成了文化产业生态这一概念,目前相关研究虽并不成熟,但也有了一定进展。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形态,2012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将与演艺产业相关的文化艺术创作与表演服务列为第三大类*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http://www.tctj.gov.cn/art/2012/7/11/art_2125_160326.html,2012-07-11。。关于演艺产业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探讨的演艺产业是指在剧场、戏院、广场、体育场等室内外演出场所进行的、面向大众的商业化艺术表演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创作、策划、经纪、票务等活动*曹晋彰:《演艺产业链的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2年。,这与欧美国家表演艺术概念相似。本文将基于产业生态视角,仿生文化产业生态概念,从而定义演艺产业生态这一概念。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而产业生态理论研究也未成体系,因此从产业生态视角进行的文化产业相关研究并不多。陈霞红、林日葵(2012)在《文化产业生态学》一书中,将产业生态理论引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尝试建立起文化产业生态学这一学科,把文化产业生态定义为“由文化产业的参与者共同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外部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具有信息传递以及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的系统”*陈霞红、林日葵:《文化产业生态学》,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页。。文化产业是一个有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进化演变规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演化发展以及运行机理层面探讨创意产业产生、发展以及衰落的演化规律*曹如中、高长春、曹桂红:《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1期。。因此,参照自然生态系统,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则是各文化企业主体与周边及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和资金交换的过程*顾江、郭新茹:《科技创新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东岳论丛》2010年第7期。,研究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各要素之间关系*邢志勤:《文化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实现路径》,《重庆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演艺产业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又具有作为一个独立产业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当前学术界并没有关于演艺产业生态的一个公认定义,依据产业生态理论以及仿生而来的文化产业生态这一概念,我们将演艺产业生态定义为:由演艺产业内部的个体群落(内生系统)及其外部环境(外生系统)构成的,发生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统一有机整体,研究对象主要是构成演艺产业的内部产业主体,制约演艺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关键构成要素
产业生态视角下的演艺产业研究不是孤立地去研究产业活动,它不仅关注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物质能量循环、流动过程,同时将内生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看问题,使之得到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演艺产业生态所追求的是构建起一个合理的演艺产业生态系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包含了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个组成部分,相应地,这个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包括了由各演艺产业主体所构成的内生系统和由演艺产业外部环境因素构成的外生系统两个部分,这两个系统相互交织,紧密联系,互惠共生,共同搭建起网络状态的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
图1 演艺产业生态系统
(一)内生系统——演艺产业价值链
演艺产业生态内生系统是指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管理者等这些处于演艺产业内部的行为主体,具体来说包括了演艺产品创作生产者,演艺院团,剧场、剧院、场馆,演出经纪机构及票务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媒体,行业组织,观众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了一条演艺产业价值链,在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内部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功能特点各自不一,同时也相互联系,互惠共生,构成了演艺产业生态内生系统。其中,剧场、剧院、场馆(后统称为剧场)是整个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主体,是联系演艺产业价值链上游、下游环节的中间环节和关键要素,剧场的作用贯穿了演艺产业产品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价值实现全过程。“剧场中心”这种模式在演艺产业内容生产及后期的演艺产品宣传营销环节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剧场是演艺产品实现市场化的平台,同时演艺产品又通过剧场演出这一环节得到市场反馈,正是这种循环增值的过程,演艺产业生态得以真正的实现。第二,剧场也是演艺人才培养与提升的关键环节。不管是剧本创作人员,导演,表演人员还是剧目营销推广人员,都需要在剧场这一终端环节得到相关经验,并不断实现个人专业技能提升。第三,剧场之间形成的院线联盟对于整个演艺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各剧场之间有意于推动形成院线联盟以拓展演艺市场,搭建演艺产业营销新体系,从而实现演艺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
(二)外生系统——演艺产业外部环境
演艺产业生态外生系统,是指包括了技术环境、政策制度构成的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相关的运行机制在内的外部环境。作为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外部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演艺产业内部、演艺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并发挥作用。技术环境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历史分析,科技创新主导了文化产业发展演化,高新技术支持下的演艺产业在内容载体、表现形式甚至营销宣传等环节上得到了创新释放和成长。近几年,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推动着演艺产业实现产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升级,加速产业融合。就政治环境而言,目前我国演艺产业正处于由事业性属性向产业性属性转型转制的特殊阶段,绝大多数院团已经彻底实现改革,成为市场化的产业行为主体,在这个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政策制度等构成的政治环境始终深刻地影响着演艺产业发展的动态和走向,国家的宏观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整个业态的进退。演艺产业发展成熟的过程,就是政策环境调适优化的过程*周正兵:《大卫·索斯比文化经济学思想述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生态位理论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整个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会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演艺产业生态系统的内生系统和外生系统呈现出不同的产业特征和发展态势。
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分析演艺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动态,在微观层面上,演艺企业在经历创立、成长、成熟直到衰落的全过程中都要与外部环境发生紧密联系,是不断随着外部环境(包括政府、竞争企业、中介组织等)的变化而不断进化的过程。强势主体的发展在产业系统内占据主导地位,弱势主体逐渐淘汰,根据波及效应,系统内其他产业部门也会得到相应影响,或者得到发展,或者衰落。生态位能够清晰地表明在某种特定的时间、空间下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特定的周围环境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功能与位置*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成长机制探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2页。。因此在宏观层面上,在演艺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群落不断地与生态位各因子以及外部环境产生能量、物质以及信息交换,得到发展,同时演艺产业的关联产业,以及相应的辅助体系也得到了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特别是根据保罗·罗默(1986)提出的创意产业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演艺产品一旦创作成品,创意的非竞争性决定了这一产品可被不断复制传播,而只涉及到创作初期的一次性成本。因此,在整个纵向的产业生命周期进化过程中,演艺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资源能源不断得到深度开发利用、产业价值不断得到增值提升的进化过程,是“生态”的系统。
总的来说,在演艺产业生态中,由演艺产品创作生产者,演艺院团,剧场、剧院、场馆,演出经纪机构及票务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衍生产品环节,政府,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机构以及媒体,观众等产业主体构成的演艺产业生态内生系统是整个演艺产业生态有序运转的核心环节;由技术环境、政策制度构成的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相关的运行机制构成的演艺产业生态外生系统则深刻影响着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主体,在整体上保障了演艺产业生态的健康运行,持续发展,两者共同构成了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
三、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运行机理
“共生”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ion Debary)在1879年提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模式生存,从而形成了共同生存、协调进化的共同生存关系。”丹麦卡伦堡公司作为产业共生理论的最佳实践,出版了《产业共生》一书,书中将产业共生定义为:“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以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同时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共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仿生概念,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以及共生模式构成了产业共生系统的三要素*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改革》1998年第2期。,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遵循某种共生模式而形成资源交换、价值创造的动态关系,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就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而言,共生单元是指在整个演艺产业链中,参与到演艺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各产业主体;共生环境是指深刻影响演艺产业发展走向的外部环境;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关系,即内生系统中各产业主体内部及各产业主体之间,内生系统与外生系统之间所形成的融合、互动、协调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定义为由演艺产业内生系统和演艺产业外生系统两部分共同构成的,演艺产业中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内部,各企业之间,企业与外部产业环境之间产生竞合关系,价值增值而形成的一个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有机系统,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生态属性。产业链的连续性质以及基于产业链而带来的价值创造分别构成了演艺产业生态共生关系成立的内因和外因*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9期。,但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不再是一个横向或纵向的单一线性链条,也不再具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而是一个延伸、深化了的有机系统,这个共生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是既独立又联系、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是一个类似于生态链的网络系统。
图2 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
在此,我们基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如图2),从我国演艺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对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理进行阐述与分析。
(一)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基本特征
首先,高度整体性。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特征,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也具有集聚的特点,并呈现出高度的整体性。传统产业集聚一般地表现为企业在一定区域的简单叠加,产业共生所追求的整体性并不是指单一产业链条从起点到终点的完整,而是这个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呈现出来的一个交织的、多层次的复杂网状结构的完整,包括了演艺产业各环节内部、各环节之间以及演艺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互动,以产生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此外,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的整体性还体现在对价值共创的一致追求,这也是产业共生的天然属性——融合的基本前提*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9期。。尽管合理分工是共生系统运行的原则,合作竞争是共生系统发展的动力*王珍珍、鲍星华:《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但各共生单元都是在共同的利益追求下达成了高效的融合、协调及互动关系。
其次,有机循环、不断增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转换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成熟的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也应如此。一方面,演艺产品从最初的演艺企业的生产创作、经纪及票务公司等中介服务组织的营销推广到剧场上演,相关衍生产品的售卖,终端是消费者,而消费者不断反馈信息,创造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一个回路循环到上一轮回中处于起始阶段的演艺产品生产创作环节,这里消费者成为始端,重构为一个反馈式流程,具有循环经济的特征,整个产业生态链的始端与终端界限模糊,不再清晰。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会产生价值增值,对于整个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来说,物质循环往复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共生理论追求的就是互利与共赢,实现增值效应,演艺产品的价值是一个不断累积增值的过程,演艺产业内生系统中的各行为主体也是一个不断累积经验得到提升的过程。当然也存在增值不成功,反而价值量减少甚至消失殆尽的情况。
最后,“生态”化发展。正如上文所述,演艺产业生态内生系统与外生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共生系统,一方面内生系统各主体各司其职,又相互影响,成为演艺产业生态链条上环环相扣的节点,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耦合共生关系正是这条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完整生态链的基础。另一方面,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绝不是简单的大量演艺企业的集聚,演艺产业也高度依赖着外部产业环境,营造适应其发展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它们的共同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生态化的作用,即真正地实现资源能源在各演艺产业部门的高效利用,减少物质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和谐发展。这一资源交换行为正是共生关系成立的前提,也是共生系统内在机理运行的表现之一。
(二)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的运行机理
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各共生单元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另一方面这些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通过资源交换、价值创造等行为产生共生关系。依据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相关理论以及上文理论模型构建,演艺产业内生系统被划分为三个环节:演艺产品生产环节、演艺产品的流通环节以及演艺产品的消费环节,基于此我们分析演艺产业共生系统中这三个关键环节所涉及的各共生单元以及它们三者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的内在机理。
1.共生单元——产业主体各司其职
一般来说,共生单元可以是企业层次的,产业层次的,甚至是区域和国家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共生单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共生关系*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9期。。本文研究的演艺产业生态问题所关注的是企业层次的共生单元,因此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共生单元主要包含了演艺产品生产环节的演艺机构(表演团体、剧目创作单位),演艺产品流通环节的演出经纪机构及票务服务平台这些中介组织,演艺产品消费环节的院线、剧场以及观众,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投资方,媒体等主体。这些共生单元自发地各司其职,通常都兼任多项职能:演艺机构几乎承担了演艺产品生产环节全部工作,从前期资金筹备,人员组织到各项工作统筹、协调;演出经纪与票务平台不仅负责演艺产品的销售与交易,还积极发挥着营销推广的功能;相关政府部门一方面监管演艺行业发展,审核演艺产品内容,另一方面也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扶持演艺产业发展。
共生单元要协调好数量与质量、形态与功能这两组关系:数量产生集聚效应,质量强调企业主体的发展能力,进而影响最优共生关系的达成;形态产生多元化,功能在于可持续的影响力。因此要在演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关注不同协调关系的转化,在继承和保留原有的功能性质的同时,寻找差异化共生,创造最优共生关系。正如我们提到剧场这一核心要素环节,在如今演艺产业的发展中,剧场已不再仅仅是演艺产品实现价值转化的场所,开始担负着更多功能,特别是繁星戏剧村成功实践的“场制合一”(即剧场运作与戏剧制作一体化)与“剧场综合体”的剧场运作经营模式为剧场在演艺产业生态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场制合一”模式实现了独立制作人与导演工作室联合创作,共担风险,同时与剧场约定演出场次形成固定规模,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演艺产品质量,也带动了繁星戏剧村内经营场所的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分摊市场风险,拓展了利润空间,保证繁星戏剧村的良性发展。此外,繁星戏剧村开创了国内演艺产业中的首家集群式剧场,拥有5个小剧场,实现了多厅演出,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同时打造了一个体验式的剧场艺术空间,场地内设有书吧、美术馆以及戏剧主题餐厅等配套场所,具备展览、讲座、沙龙、餐饮等多种文化功能,满足观众综合文化休闲需求。
2.共生关系——互动、互惠、共生
共生关系意味着各共生单元之间产生了物质信息交流和能量互换关系,体现了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强度*王珍珍、鲍星华:《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如图2所示,从整个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来看,一方面,以演艺产业各产业主体为核心的内生系统中,各企业之间高效协作,交换创意、信息等核心生产要素,联系紧密,实现了演艺产业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附加价值得到最大化开发,整体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由外部产业环境构成的外生系统积极与内生系统产生联系,深刻地影响着内生系统各产业主体与外生系统中相关产业部门形成良性互动,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这种联系相对分散,但十分必要。
具体来说,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共生关系:外部产业环境(外生系统)与内部产业主体(内生系统)的互动关系,生产、流通与消费各环节的三方互动关系以及生产、流通与消费各环节内部的互动关系。
首先,外部产业环境与内部产业主体的互动关系指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对内生系统演艺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三个环节的深刻影响。其中,政策环境影响演艺产业生态的稳定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5年,中国演艺票房突破百亿大关,迅猛发展,繁荣发展背后必然乱象丛生,政府在推动中国演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和文化双重属性,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政府部门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手段,把关演艺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有助于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演艺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技术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演艺产业的快速发展。演出设备、灯光舞美技术的升级换代,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深刻地影响着演艺产品的内容与形式、生产与消费。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与偏好,应用在演艺产品生产的始端——创意这一环节,有助于迎合观众需求,保障演出票房。全息投影技术为演艺产品的艺术呈现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视觉盛宴,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其次,生产、流通与消费各环节的三方互动关系发生在演艺产业内生系统,是指从演艺产品生产到演艺产品的流通、演艺产品的消费整个过程中,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演艺产品生产环节提供产品,流通环节进行产品交易与售卖,消费环节是演出产品的价值实现,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却并非单一链条式关系。演艺产品的消费环节中,剧场根据剧目的上座率掌握剧目的受欢迎程度,将信息反馈给上游的流通环节,演出经纪与票务平台等中介组织可以据此调整剧目场次,以满足观众需求,降低剧场经营成本;信息反馈到生产环节,有助于演艺机构契合观众心理,创造有盈利保障的演艺产品。举例来说,互联网时代众筹这一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演艺产品内生系统的运行秩序,演艺产品的流通环节走在了演艺产品的生产环节前方,通过在众筹平台形成规模需求,网友融资达到预期,项目才投入生产,规避了风险,同时也不失为一种营销推广手段。
最后,生产、流通与消费各环节内部的互动关系体现在这三个环节中不同企业部门以及同类企业间的关系。在演艺产品生产环节,演艺机构为产品创作提供资金支持,配置相关资源,保障产品的顺利生产;演艺作品创作者负责剧目的剧本创作,剧目的编排表演等工作,两者共同协作进行演艺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活动。在演艺产品流通环节,同为中介服务组织,演出经纪机构主要涉及演艺产品的交易,票务平台则主要是演艺产品演出票券的售卖,二者分工不同,职能各异,共同承担起演艺产品的流通工作。在剧场为核心主体的演艺产品消费环节,围绕剧场建立起统一院线,如保利剧场院线,或者剧场之间建立起的联盟性质的行业组织,如跨区域组成的演艺联盟组织,这些不同形式的互动,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总之以上三个环节的互动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一种动态互动关系,是演艺产业生态共生关系内在机理的具体表现,也构成了这种共生关系持续进化的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牟 进]
Research on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Ecosystem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LIN Fan-jun XIE Yong-zhen
(Shandong Academy of Arts, Jinan 250100, P.R.China;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China)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study the current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The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ecology is an organic entirety composed of endogenous system and exogenous system, where substance, energy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endogenous system includes industry main bodies, like acting agency, brokerages and theaters, etc. The exogenous system include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policy environment,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cultural situation. Those two systems constitute the symbiotic system of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nity, increment, and the pursuit of ecological value. The theoretical models we set up can introduce the function of each symbiotic unit, as well as explain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how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worked.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dogenous system and exogenous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consumption of performing ar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in different section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not only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innovative value, but also is greatly valuable to effectively crack the dilemma of developing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y value chain.
Industrial ecology;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ecosystem; Symbiotic system
2016-08-05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转制文艺院团发展的产业生态研究”(15BH10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产业生态视角下的山东演艺产业发展研究”(14CGLJ52)。
林凡军,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人文天下》社长、主编,山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济南250100);谢永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250100)。